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序 言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主演徐峥为众多身患癌症却买不起正规渠道的抗癌药物的患者提供了购买印度仿制药的渠道,患者在药企前集结抗议的场景反映了部分抗癌药物价格与患者经济能力间的社会矛盾。不禁让人沉思:这些进口药物的价格是否合理?到底是所谓“黑心药商”还是“无知群众”?答案是药物的定价是合理的。
抗癌药物价格少则上千,动辄上万。一粒抗癌药比黄金还要贵是事实。例如一片规格为250毫克的艾瑞莎药品在国内市场达到500元/片的高价,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仅药物成本就达到15000/月可谓是天价数字。对于国内抗癌药物高价的原因,可总结为高成本和高加价,同时国内少有自主的抗癌药物也是其价格高悬不降的原因。
高成本中分为研发成本、研发时间成本、资金回笼的时间成本、售后成本。以瑞士诺华公司为例,在1997年到2011年间研发花费大概在836亿美元,在这期间只批准了21个新药,平均每个新药花费为40亿美元,其中还有部分研发失败的项目。2014年11月,由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开发一个新药的平均成本大约为25.6亿美元,其中包括14亿美元的研发开支和11.6亿美元的同期投资损失。而一种抗癌药物从研发到获批上市的中值时间为7.3年,巨大的时间成本也是其高定价的理由。众所周知药物的专利保护期只有二十年,在专利保护期结束后便会有其它药物公司生产价格低廉的“仿制药”,故而能够盈利的阶段只有专利保护期内这几年,为了在这段时间内达到资金回笼并盈利的目的,定价高昂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在药物上市后,出现的副作用反应及部分个体的特异反应会给每款药物带来平均3.12亿美元的售后开支。
在医疗环节中,需要盈利的不仅仅是药企,故而高加价也是其定价高的原因,其中加价环节包括医院加价、代理加价、税务加价。按照规定,国内医院可在实际购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0%-15%。也就是说,成本越高的进口药,医院赚到的差价就越高。不可避免的还有药物从药厂到病人手中途中的层层代理层层获利。而关税环节也曾是抬高药物价格的一环,药物出口到中国要经过5%+17%的增值税,幸而近年采取了抗癌药物零关税的政策,使得价格有所降低。医疗行业是无数人赖以生活的手段,其中层层加价正是维持了这些人的生计,我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
有人会问,抗癌药物为什么一定买进口的?国内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物是什么情况?事实上,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就如“芯片”技术一样,一直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且抗癌药物研发成本高、研发风险大、时间周期长,其中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内大部分药企根本承担不起。同时少有政策扶持也是大部分药企不敢研发的理由。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少部分药企取得了成功,例如中国首创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今年获准全球发售,业界仅3家企业在生产同类药物,其中两家在美国,每月治疗费用分别为28万元人民币和14万元人民币。而相比之下,西达本胺只需2万元人民币。国内自主研发成功的抗癌药物面对着研发难度大、投入高、风险大、支持政策少等多方面因素,但毋庸置疑是绝对具有价格优势的。自主研发之路虽举步维艰,但未来可期。
相比印度价格“拦腰砍”的仿制药,国内的仿制药不能如此“神效”的原因是两国政策不同。印度采用的专利政策是只授予工艺制作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换言之,在专利期内印度生产仿制药是合法的,而国内则不同。印度的这种方式虽然给自己带来了短期的巨大的利益,但是也放弃了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从长远意义上来说阻断了本国大厂商对原研药的研制。
与此同时,政府也出台了部分为患者分忧解难的政策。诸如对已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施政府集中议价、采购,对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行医保准入谈判等。2016年和2017年两轮国家医保谈判,赫赛汀、美罗华等15个临床常用、疗效确切但价格较为昂贵的癌症治疗药品被纳入医保目录,一些药品价格甚至被“腰斩”。比如,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由一支2.2万元降到7600元。目前抗癌药的零关税政策也导致价格有所下降,加上抗癌新药入选医保目录,癌症患者家庭负担着实减轻了不少。
中国的抗癌药面临着专利药品买不起、仿制药性价比低、自主研发难度大的三重壁垒,层层壁垒阻挡的都是癌症患者生的希望。但隨着医改政策的推进、药物创新的突破、技术自主的研发,低价抗癌药终会以“长治久安”的姿态出现,并拯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让“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成为过去。
作者简介:吴倩妮(1997-11-27),女,汉,籍贯四川。本科,会计方向,重庆市,401147
李月新(1997-),女,汉族,籍贯垫江,本科,保险学方向,邮编:401147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主演徐峥为众多身患癌症却买不起正规渠道的抗癌药物的患者提供了购买印度仿制药的渠道,患者在药企前集结抗议的场景反映了部分抗癌药物价格与患者经济能力间的社会矛盾。不禁让人沉思:这些进口药物的价格是否合理?到底是所谓“黑心药商”还是“无知群众”?答案是药物的定价是合理的。
抗癌药物价格少则上千,动辄上万。一粒抗癌药比黄金还要贵是事实。例如一片规格为250毫克的艾瑞莎药品在国内市场达到500元/片的高价,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仅药物成本就达到15000/月可谓是天价数字。对于国内抗癌药物高价的原因,可总结为高成本和高加价,同时国内少有自主的抗癌药物也是其价格高悬不降的原因。
高成本中分为研发成本、研发时间成本、资金回笼的时间成本、售后成本。以瑞士诺华公司为例,在1997年到2011年间研发花费大概在836亿美元,在这期间只批准了21个新药,平均每个新药花费为40亿美元,其中还有部分研发失败的项目。2014年11月,由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开发一个新药的平均成本大约为25.6亿美元,其中包括14亿美元的研发开支和11.6亿美元的同期投资损失。而一种抗癌药物从研发到获批上市的中值时间为7.3年,巨大的时间成本也是其高定价的理由。众所周知药物的专利保护期只有二十年,在专利保护期结束后便会有其它药物公司生产价格低廉的“仿制药”,故而能够盈利的阶段只有专利保护期内这几年,为了在这段时间内达到资金回笼并盈利的目的,定价高昂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在药物上市后,出现的副作用反应及部分个体的特异反应会给每款药物带来平均3.12亿美元的售后开支。
在医疗环节中,需要盈利的不仅仅是药企,故而高加价也是其定价高的原因,其中加价环节包括医院加价、代理加价、税务加价。按照规定,国内医院可在实际购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0%-15%。也就是说,成本越高的进口药,医院赚到的差价就越高。不可避免的还有药物从药厂到病人手中途中的层层代理层层获利。而关税环节也曾是抬高药物价格的一环,药物出口到中国要经过5%+17%的增值税,幸而近年采取了抗癌药物零关税的政策,使得价格有所降低。医疗行业是无数人赖以生活的手段,其中层层加价正是维持了这些人的生计,我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
有人会问,抗癌药物为什么一定买进口的?国内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物是什么情况?事实上,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就如“芯片”技术一样,一直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且抗癌药物研发成本高、研发风险大、时间周期长,其中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内大部分药企根本承担不起。同时少有政策扶持也是大部分药企不敢研发的理由。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少部分药企取得了成功,例如中国首创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今年获准全球发售,业界仅3家企业在生产同类药物,其中两家在美国,每月治疗费用分别为28万元人民币和14万元人民币。而相比之下,西达本胺只需2万元人民币。国内自主研发成功的抗癌药物面对着研发难度大、投入高、风险大、支持政策少等多方面因素,但毋庸置疑是绝对具有价格优势的。自主研发之路虽举步维艰,但未来可期。
相比印度价格“拦腰砍”的仿制药,国内的仿制药不能如此“神效”的原因是两国政策不同。印度采用的专利政策是只授予工艺制作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换言之,在专利期内印度生产仿制药是合法的,而国内则不同。印度的这种方式虽然给自己带来了短期的巨大的利益,但是也放弃了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从长远意义上来说阻断了本国大厂商对原研药的研制。
与此同时,政府也出台了部分为患者分忧解难的政策。诸如对已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施政府集中议价、采购,对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行医保准入谈判等。2016年和2017年两轮国家医保谈判,赫赛汀、美罗华等15个临床常用、疗效确切但价格较为昂贵的癌症治疗药品被纳入医保目录,一些药品价格甚至被“腰斩”。比如,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由一支2.2万元降到7600元。目前抗癌药的零关税政策也导致价格有所下降,加上抗癌新药入选医保目录,癌症患者家庭负担着实减轻了不少。
中国的抗癌药面临着专利药品买不起、仿制药性价比低、自主研发难度大的三重壁垒,层层壁垒阻挡的都是癌症患者生的希望。但隨着医改政策的推进、药物创新的突破、技术自主的研发,低价抗癌药终会以“长治久安”的姿态出现,并拯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让“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成为过去。
作者简介:吴倩妮(1997-11-27),女,汉,籍贯四川。本科,会计方向,重庆市,401147
李月新(1997-),女,汉族,籍贯垫江,本科,保险学方向,邮编:4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