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里墙外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是孤岛。
  孤岛之所以为孤岛,是因为距离感的存在。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地了解别人,就像我们永远无法变成另一个人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一副皮囊只装得下一个有趣抑或无趣的灵魂,太多叫人格分裂,没有的话又变成行尸走肉,所以一个就够了。隔着皮囊,即使面对面你可能也看不出对方心里究竟装的是什么。不理解,便开始排斥,然后人们用自己的固有观念筑起一面名为“偏见”的墙。墙里的人活在故步自封的安逸自满中,对墙外的人指指点点,妄加揣度。
  看,有面叫作性别歧视的墙。
  虽然中国重男轻女的风气如今已经改善了很多,但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依然流淌在许多中国人的血液中。前一段时间震惊全国的滴滴顺风车奸殺案一经曝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许多人在网上批判受害女生“穿着暴露”“晚上不应该单独出门”,这种可笑的言论在今天依然能被理直气壮而不负责任地抛出,一个个义正辞严,俨然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卫道士。
  但更让人对这种偏见感到无力的是,在当时的热评微博中可见许多好心人,可那些人的评论中却依然充斥着自己都难以意识到的偏见。有热评说:希望女孩来生能幸福,组建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快乐地度过一生。女生的生活不需要别人为你做安排,是否结婚,是否生子,这些是女生自己的选择,而不需要旁人的道德捆绑。在《女性主义》这本书里,李银河女士说,“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但这条路还有很远要走。
  看,有面叫作地域歧视的墙。
  典型的地域黑是以“贴标签”的形式先入为主、简单粗暴地给某个地域的群体下定义。我们常常会看到类似“河南人偷井盖”“广东人什么都吃”“内蒙古人都骑马上学”这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话,标签贴久了便也成为大众的固有认知。
  这种刻板印象是怎么形成的?芥川龙之介曾在自己的短篇小说《鼻》中提道:“人心里有两种互为矛盾的感情……这时人们心里甚至会变得希望他重陷困境。”他称这种现象为“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人们往往从贬低他人中获得自己虚无缥缈的优越感,以自己的标尺为别人设限,嘲笑别人在自己眼中的“缺陷”。然而,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谁曾想自己也成为别人用偏见衡量的对象。
  偏见这堵墙,让墙里的人如坐井观天的那只蛙,活在自己的方寸天地,却让墙外的人因为他的主观臆断而伤痕累累。
  当王尔德童话中的巨人推倒那面墙时,他得到了心灵的解脱,脱离了冬日凄寒,迎接春天的到来。倒塌的砖块在地上散落成一条条通往春天,通往快乐的路,雪化为滋润花草的乳汁。
  听,“轰……”,是墙倒塌的声音。
其他文献
一个小小的决定  这个决定可能就是晚饭的种类,或是决定要买衣服的款式  一个小小的决定不足以铭记史册  一个小小的决定显得那么渺小,那样微不足道  不要小瞧了那些小决定  读一本书,学一门语言,学什么特长  这些小小的决定可能改变人的格局  一些看似很小的习惯与抉择  却实在地改变了一些人,改变了一些事  一个伟大的决定是无数小決定的集合  一个小决定可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一个公司的成败,一个民
期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之志士铿锵有力的豪言犹在耳边回响,今之盛世的帷幕便已缓缓拉开。欲为事,非立志而不可行;欲为强,志非高远而无处可存。  三毛曾言:“心灵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那可以栖息的地方是哪里呢?是街头栖息的马?还是枝头飘来的歌?若言心灵栖息之地,非忘而无其他。心中有志便不再流浪,心若有志,奏流水以何妨?  圣人之心必有志,吾之心何以不能有
期刊
几年前的晚秋,大山生下很多玉米山  金黄色铺满湖蓝色的天空  我们一群吓唬羊羔的孩子  拄着高粱秆嚷嚷着  “压倒玉米山!”  爬上山包  南北西东,指挥着天上的飞机撞过来  随后  地上粉碎玉米的机器口里  蹦出了许多个童年  后来的晚秋,大山的怀里依旧抱着一群  玉米山  依旧抱着父母们一年又一年的血汗  大机器替代了小机器  父母们手上的老茧,藏进了每一粒饱满  的玉米粒  一个连着一个,紧
期刊
钱钟书“锱铢积累”写的《围城》,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尽管读起来好像真有其事、实有其人。确实,钱钟书写《围城》是从他熟悉的时代、地方、社会阶层中取材,用“这类人”来阐发“结婚如身陷围城的意义”,来对“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进行诠释。但由于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所以读《围城》如“爱是又曲折又伟大的情感”一样,绝非那么轻易简单……  《围城》里方鸿渐“人家的天地里,他进不去,而他的
期刊
“水浒里满是打家劫舍,三国中充斥着阴谋诡计,西游对鬼神之事着墨颇多,红楼不一定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这是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秦春华院长的观点,其所要表明的观点是:四大名著不适合青少年看。或许,秦院长说的这些都在理,四大名著可能确实有不足之处,但我认为,也并没有他说的那么不堪。我们原本的阅读,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东西都照搬照抄地传承下来,而更多的是“只要精华,勿需糟粕”,更何况——  “水浒里
期刊
和从前一样的今天  忘记了岁月的沉淀  曾经相似的现在  铭记了过去的回忆  空灵的山谷张扬着苦涩的生活  喧闹的都市繁华着僻壤的快乐  别停滞在幽冥的太阳下  别行走在灼华的阴森里  还是会闭眼忘川  还是会抬头俯瞰  忘不了  路边似火如荼的秋天  想不起  深夜泪流满面的彼岸  放不下  单车疾疾驶过的落叶  得到了  充满无限幻想的未来  血肉模糊的方向  时而跪地时而疯狂  时而健行时而
期刊
包着豆包讲鬼怪  “身穿黏米衣,黄白亮眯眯。豆沙腹中藏,喷香味甘饴。  小孩手粘脸,老头粘胡须。以前干农活,吃它扛饿饥。”  这是一段东北黏豆包的顺口溜。腊月里,除了扫房子、办年货、杀年猪、包饺子,淘米磨面蒸豆包也是一件喜庆事儿。可能有的人家因为孩子多家里穷杀不起年猪,但是,几乎家家都包豆包。  包豆包,首先要淘米磨面。东邻西舍借来几个黑色大泥盆,几个家庭主妇有说有笑,把大黄米倒进大盆里反复地淘洗
期刊
三月的微风轻拂着稚嫩的脸颊,年幼时的我跌跌撞撞跨出家门,看着那棵梨花树下,一张石桌,一位老人,一支毛笔,一个砚台,一张宣纸。那位老人执笔书写着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大字,偶尔零星掉落几片花瓣,为白纸黑字点缀了几分颜色,安静又美好。  门前的梨花开了,清晨的空气中飘散着若隐若现的淡香。  我一股脑儿跑过去,撞在爷爷的腿边,而他一时半会儿居然没有回应我。我顿了顿,然后扯了扯他的衣角,踮了踮脚尖,努力探头,想
期刊
只因那日夕阳太美,茶色余晖透过枯槁的枝丫,缓慢流淌,泻出了一片锦色清香。在这样一个匆匆又漫长的黄昏,我遇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少年。他缓缓地经过我的身边,飘过一阵肥皂气味的淡淡的香气。我仰起脸,看到了他棱角分明的侧脸,长长的睫毛下是深邃且温和的双眸。我曾经遇见过他,在我秘密的梦里。这种重逢。  原来喜欢的第一感觉竟是自卑。然后一个人撕心裂肺地泛滥着悲伤。不敢直视不敢接近,心里想着要是自己再优秀一点就不
期刊
一曲落霞解愁肠,二月冰河化未央。  三探清庭访群贤,四子承脉或可方。  侠情已去行渐远,恨水东流逝帝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戊戌何堪降此殇。   三十日深夜有怀  白衣借酒数轻烟,笑谈笔墨值万钱。  临江横笛吹渐远,烂柯深处扰神仙。  红尘一觉江湖老,珍珑已逝百十年。  落英碧海藏古剑,谪仙此去还九天。  无题(其一)  几缕落霞照晚晴,一抹殷红翩鸿影。  最是曲谐琴箫奏,襄水细流轻唤盈。  无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