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事实的理性思考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06110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在刑事案件实务中是较难辨析的一对罪名,在司法实践中涉及这两种罪名时如何进行科学的判定和区分也是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案件事实,根据本案的犯罪构成,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对案犯的行为做出法律上的评价也即对其罪责的进行判定。这个判定的过程首先要区分罪与非罪,之后是认定此罪与彼罪,最后考量从轻与从重处罚情节,本文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展开的。
  关键词 抢劫罪 敲诈勒索罪 辨别
  作者简介:宋辉,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2010级法律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1-091-01
  
  某年某月某日,被告人张某纠集多人,分别乘坐两辆汽车窜至某地,将该地的商人李某的头蒙住,并强行将他带到郊外某偏僻处,张某等人持砍刀等作案工具威胁李某,向他强行索要10万元钱,还声称是借款,以后要归还。后经李某求饶,双方谈至5万元。张某当场给李某打了张“今借到李某五万元整,三个月内归还”的欠条。随后,张某等将李某放开,让他回去取钱,并威胁其不得报警。李某借机脱身后报警,张某等人在等候取款时被警方抓获。对张某的行为该以何罪论处?
  一、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分
  “区分两罪的关键在于,暴力起什么作用。根据前述抢劫罪的特点,如果使用暴力时为了排除被害人之反抗,当场占有其财物,当然应当定抢劫罪。但是,如果使用暴力的目的使胁迫被害人被害人答应在日后某个时间、地点交付财物,其暴力实际起的是与实施暴力相威胁一样的胁迫作用,只是由于其不是作为当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手段,所以不能定抢劫罪”。 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均属侵犯财产罪,从犯罪客体来看,不仅都侵犯了他人财物的所有权关系,有时还同时侵犯到公民的人身权利。从主观方面来看,两者具有相同的犯罪目的,即都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客观方面也存在相似之处,例如可能都使用当场威胁的方式,恐吓被害人,迫使其立即交出财物。但两罪仍存在许多区别:第一,威胁实施的方式不同,抢劫罪的威胁,是当场直接向被害人发出,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当面也可以利用书信、通讯设备等通知被害人,从而间接达到威胁的目的。第二,威胁的内容不同,抢劫罪通常以杀害或伤害被害人等侵犯公民生命和身体安全权利的暴力行为为威胁内容,而敲诈勒索罪除了以上暴力威胁外还可以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等其他人身权利为威胁内容。第三,威胁内容实施的时间不同,抢劫罪的威胁内容一般在当场就予以实施,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则是在将来某个时间将威胁的内容予以实施。第四,非法取得财物等利益的时间不同,抢劫罪必须在当场取得利益,而敲诈勒索罪一般在将来某个时间取得利益,也可以當场取得利益。第五,威胁的效果不同,抢劫罪的威胁效果通常达到排除被害人反抗的程度,而敲诈勒索醉的威胁效果只能通过精神强制使被害人在将来交付财物,而且这种威胁程度不能排除被害人的反抗。
  二、行为人罪责最终判定
  本人认为,行为人张某使用暴力将李某劫持,以借钱为幌子索要财物,后将李某放走令其回去取钱,在等候中被警方抓获,其行为根据本文之前的分析构成敲诈勒索罪未遂,又由于张某持砍刀等凶器作案,构成情节加重犯。
  另外可以附加参考的是,德国刑法典第225条有关于抢劫性勒索的规定:“以对他人人身实施暴力或立即危害其身体或生命为胁迫,进行敲诈勒索的,按抢劫罪刑罚处罚。”实际上德国刑法对这种抢劫性勒索仍定性为敲诈勒索,只不过将其作为敲诈勒索的加重情节而升格法定刑而已。我国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刑法未对抢劫性勒索罪明文规定,但将像本案中张某等人类似抢劫性勒索的行为定性为敲诈勒索罪,有明显轻纵犯罪人之嫌,而应以抢劫罪论处。我认为这实为不妥,首先,他们没有考虑到像本案中张某等人心理状态,作为一般人,他完全应该知道放走李某的后果,但是出于同情心或其他善意考虑还是放走了李某,我认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没有达到抢劫罪的标准而且由于被告发其结果通常是行为人没有现实侵害到被害人的合法财产而被抓获,没有达到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我们在判定行为人罪责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其主观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判罪,准确量刑,才能实现罪责刑相统一的目的,而忽视犯罪分子的主观因素,就轻易做出不利于犯罪分子的判决,这与我国现代刑法所秉持的宽严相济原则不符。
  张某行为给李某造成的强制作用的紧迫程度因为不具有当场性的可能,从而没有达到抢劫罪的标准,不应认定为抢劫罪,而应判定为敲诈勒索罪未遂。
  三、小结
  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的构成要素中有许多交叉和互通的地方,这些纷繁复杂的联系使得我们在处理相关刑事案件实务中遇到了不少纠结和困惑的地方,但是如果我们坚定不移的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观点分析矛盾,将法律逻辑思维贯穿于案件事实当中,通过事实的理性延伸,我们就一定能找到突破口,从而看清问题的本质。本文通过对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分析论述,尤其是对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两个“当场”的系统分析,从案情实际出发,理论结合案情从而得出对案件最终的结论。当然由于本人学识、认知水平有限,对案情的分析,法理的运用肯定存在着谬误,但真理是绝对的,而思想的深入认知是相对的,我的理想就是不断的接近真理,以求达到正义。
  
  注释:
   高铭暄.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31页.
  
其他文献
摘 要 长期以来,乐清市道路交通事故量居高不下。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损害赔偿诉讼纠纷也不断增加。如何处理好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成为法院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乐清市人民法院组成专门调研组,对2009年至2012年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以下简称道赔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对如何化解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道路交通事故量 赔偿纠纷 证据  作者简介:
摘 要 近代中国,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也同时多被冠以“文化侵略者”“侵华先锋”之名,在晚清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双重影响。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及其著作《自西徂东》,浅析“基督福音”在中国晚清社会产生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 花之安 《自西徂东》 德国传教士 晚清  作者简介:黄丹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
摘 要 人才管理作为检察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有效实现,更关系着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检察人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它能有效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我们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加强检察人才的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检察机关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检察管理 人力资
摘 要 当前,未成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应当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原因 预防对策  作者简介:姜伟,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0-084-02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消除社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尤其是“人肉搜索”引擎被广泛运用后,个人隐私状况已成为人们极为关切的问题,人们越加重视隐私权的保护。对隐私权进行法经济学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多个角度认清隐私权侵权和保护的内在逻辑。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对隐私权进行法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动因进行探讨。以“人肉搜索”事件为对象对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隐私权法律制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肉搜
摘 要 高校教职工劳动纠纷呈现复杂性、案件调解率低和双方协商愿望高的特点。在教职工发生劳动纠纷时,出现了需要“第三方”又不信任“第三方”的矛盾情结,只有让“第三方”在其中不起主要作用才能既满足教职工对“第三方”的需求又能对“第三方”信任要求,在法定的四条劳动纠纷解决途径中,只有协商符合这一要求,故而解决高校教职工劳动纠纷应首选协商。  关键词 高校教职工劳动纠纷 解决机制 协商  作者简介:四川省
摘 要 环境伦理是环境法的基础和价值内核,这一点已得到共识。在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声中产生起来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对环境法都产生很大影响。由此,环境法学界涌现出了不少学者将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法律化,其中尤以主张自然主体化尤为突出。然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法律化在理论上是否成立?在实践中是否可行?即本文试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环境伦理 非人类中心主体 法律主体  作者简介:许青青,昆明理工大学津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实施后,未成年人在教育机构受到人身伤害,应当由教育机构承担过错的举证责任,法院应当根据双方的过错判决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关键词教育机构侵权责任法举证责任  作者简介:朱威、李洋,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案例索引  一审:庆元县人民法院(2011)丽庆民初字第311号(2011年10月12日)。  二审: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浙丽民终字第357号(2
摘要统战工作在党的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党的法宝之一,高校由于其特殊性在统战工作总体格局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战略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性,接着分析在我国高校统战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从重视统战工作、统战工作队伍建设、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以及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等方面提出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对策,借以推动高校统战工作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统战工作高校问题  作
摘要 人类社会由丛林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定纷止争的主要方式从私力救济转为公力救济,这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民基于契约的权利让与,然而国家机器仍然存在异化的可能,那么国家公权与人民私权之间的冲突该如何解决,陪审团制度似乎为此提供了一条平衡之路。本文结合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所提到的法秩序和政治秩序的视角对陪审团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 主权在民 陪审团 托克维尔 社会契约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