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如战场,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场拥有众多对手的竞赛。高中复习就是备战、备赛的过程。要想取胜归根到底要靠学生自己的实力,同时复习对路也很关键,因此得讲究教学策略,它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
课堂教学是高中复习的主阵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质量的课堂?以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存在问题?采取什么课堂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都是是我们必须探究的问题。
一、高中历史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质量的历史复习课堂教学,应该从本校的具体实际出发,目前我校的历史复习中存在两大问题:
1.复习时间安排不够科学、合理,为了完成复习任务而赶进度。
高中历史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文科生与理科生相比,整体基础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吃苦精神,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无法按时完成,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负担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总觉得时间紧,有时为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赶进度,导致复习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中存在较为随意的现象。
备课不充分,教师没有吃透课标精神,复习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部分史实、概念理解不清楚、不透彻,未能引导学生形成融汇贯通的学科知识体系,导致学生在新的情境中无法调动运用;对考情和学情、重难点把握不准确,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记忆掌握,没有把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忽视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能发挥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的现象。
二、历史高质量课堂教学策略
上述问题也是目前高中历史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克服上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呢?
1.采取专题与通史穿插滚动课堂复习模式,科学分配复习时间
高中历史复习时间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习内容,需要做出科学的规划和安排。按目前高中的教材体例和高考的实际需要,复习一般按三个轮次:第一轮构建专题(章节)知识体系,落实基础考点;第二轮构建通史知识体系,掌握阶段特征。第三轮主题复习,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训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强化学生应试能力。如果按部就班地采取三个轮次逐次进行,效率偏低,一般学校到省质检时二轮还没有复习完成。如果采取专题与通史滚动复习、穿插进行的方式,即首先复习古代史部分的专题(中国——世界,包括选修部分),然后整合古代史的阶段特征,构建通史知识体系。接着按同样的方式分别进入近代史(世界——中国)和現代史(世界——中国)的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前一种模式中通史内容因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间隔太久而分散的弊端。实践证明,采用后者模式比前者模式可节省约20课时的时间,这样大部分学校就能在4月初的省质检前完成二轮复习,省质检后能进入第三轮复习。
在制定复习计划时,还要根据学情和考情来确定时间和进度。要注意三点:第一,复习刚开始,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习惯,这阶段应重视学生复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要抽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和作业,进度应该慢。第二,必修一、二的内容是在文理未分科前学习,教师教得简单,学生也未充分重视,复习这部分内容得安排较多的时间。第三,在高考全国卷中中国古代史在整个必修模块25个专题中只占4个专题,不到六分之一,而在全国卷高考选择题中有4题占到选择题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主观题再考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国古代史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在安排复习时间时要给予充分的倾斜。
2.贯彻“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确保正确的复习方向
高质量的教学要有明确的指向性。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紧扣高考内容进行复习是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前提。
教育部指出,高考命题要贯彻“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一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四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一点四面”与课标精神高度吻合、相辅相成,体现三目标的有机融合,应做为高中历史课堂复习的指导思想。
教师要加强学习、深刻理解“一点四面”的内涵,并在教学中加以贯彻落实。历史学科能直接体现“一点四面”要求的内容非常多,除了重视那些些显性的内容外,还要挖掘间接体现其价值的隐性内容,如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赋税制度的演变蕴涵着公平公正的价值诉求,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体现国际关系中对民主、文明、和谐的追求等等。
3.开展课型教学模式研究,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课型模式研究要求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要素作为一个系统综合地考虑进行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及时调整反思教学,发挥比较优势,形成适合符合实际的、相对稳定教学模式,以此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克服教学的随意性。
高中历史复习课一般可分为有四种课型:知识梳理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训练课和试卷讲评课。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知识梳理课要掌握基本史实和概念,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逻辑清晰、有意义的、易于提取的知识网络结构,以便能够在新的情下迁移运用知识。专题复习课要求按专题设置的角度,打破章节界限重新整合知识,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习题训练课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导向,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训练,总结各类题型解题规律、方法和技巧,训练学生规范作答。试卷讲评课可以检测阶段学习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漏,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先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和需要,确定不同的复习课型,再根据不同的课型功能目标、基本特征、教学要求、注意事项等来确定教学程序,并在实践中反复调整,直至形成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是有意识的行为,课堂不再随意,从而确保教学的高质量。
4.开辟史料学及史学理论课堂,提升学生史学素养
历史学科研究有其特殊性,研究历史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足够的史料和正确的理论指导。高考要选拔适合在高校继续深造的专业人才,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科素养,就必然要涉及史料学及史学的理论。众所周知,近年来各地高考试卷中已经出现不少直接考查这方面内容的试题。而在现有的教材中,并没有这部分的内容。因此,在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开辟独立的史料学及史学理论课堂十分重要。
史料学及史学理论内容十分丰富,作为高中生只要掌握其大略就可以。在实施中,可先根据高考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再据此组织教学。史料学的课堂的教学目标:能就特定的选题全面地搜集史料;知道史料类型、特点及其价值;能够对搜集的史料进行分类整理、甄别、辨伪;了解运用史料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科学的历史理论对信息进行解读阐释,独立地得出历史结
论。史学理论课堂教学目标:熟练地掌握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知识高中新课标程涉及的四种史学范式(史观):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了解它们主要观点、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总之,高中历史复习要讲究策略,做好统筹安排,找准方向,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课堂教学,大胆地进行教学尝试和实践,把好课堂质量关,用高质量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最好,才能无愧于我们的职责。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是高中复习的主阵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质量的课堂?以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存在问题?采取什么课堂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都是是我们必须探究的问题。
一、高中历史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质量的历史复习课堂教学,应该从本校的具体实际出发,目前我校的历史复习中存在两大问题:
1.复习时间安排不够科学、合理,为了完成复习任务而赶进度。
高中历史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文科生与理科生相比,整体基础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吃苦精神,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无法按时完成,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负担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总觉得时间紧,有时为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赶进度,导致复习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中存在较为随意的现象。
备课不充分,教师没有吃透课标精神,复习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部分史实、概念理解不清楚、不透彻,未能引导学生形成融汇贯通的学科知识体系,导致学生在新的情境中无法调动运用;对考情和学情、重难点把握不准确,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记忆掌握,没有把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忽视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能发挥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的现象。
二、历史高质量课堂教学策略
上述问题也是目前高中历史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克服上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呢?
1.采取专题与通史穿插滚动课堂复习模式,科学分配复习时间
高中历史复习时间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习内容,需要做出科学的规划和安排。按目前高中的教材体例和高考的实际需要,复习一般按三个轮次:第一轮构建专题(章节)知识体系,落实基础考点;第二轮构建通史知识体系,掌握阶段特征。第三轮主题复习,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训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强化学生应试能力。如果按部就班地采取三个轮次逐次进行,效率偏低,一般学校到省质检时二轮还没有复习完成。如果采取专题与通史滚动复习、穿插进行的方式,即首先复习古代史部分的专题(中国——世界,包括选修部分),然后整合古代史的阶段特征,构建通史知识体系。接着按同样的方式分别进入近代史(世界——中国)和現代史(世界——中国)的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前一种模式中通史内容因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间隔太久而分散的弊端。实践证明,采用后者模式比前者模式可节省约20课时的时间,这样大部分学校就能在4月初的省质检前完成二轮复习,省质检后能进入第三轮复习。
在制定复习计划时,还要根据学情和考情来确定时间和进度。要注意三点:第一,复习刚开始,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习惯,这阶段应重视学生复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要抽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和作业,进度应该慢。第二,必修一、二的内容是在文理未分科前学习,教师教得简单,学生也未充分重视,复习这部分内容得安排较多的时间。第三,在高考全国卷中中国古代史在整个必修模块25个专题中只占4个专题,不到六分之一,而在全国卷高考选择题中有4题占到选择题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主观题再考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国古代史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在安排复习时间时要给予充分的倾斜。
2.贯彻“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确保正确的复习方向
高质量的教学要有明确的指向性。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紧扣高考内容进行复习是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前提。
教育部指出,高考命题要贯彻“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一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四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一点四面”与课标精神高度吻合、相辅相成,体现三目标的有机融合,应做为高中历史课堂复习的指导思想。
教师要加强学习、深刻理解“一点四面”的内涵,并在教学中加以贯彻落实。历史学科能直接体现“一点四面”要求的内容非常多,除了重视那些些显性的内容外,还要挖掘间接体现其价值的隐性内容,如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赋税制度的演变蕴涵着公平公正的价值诉求,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体现国际关系中对民主、文明、和谐的追求等等。
3.开展课型教学模式研究,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课型模式研究要求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要素作为一个系统综合地考虑进行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及时调整反思教学,发挥比较优势,形成适合符合实际的、相对稳定教学模式,以此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克服教学的随意性。
高中历史复习课一般可分为有四种课型:知识梳理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训练课和试卷讲评课。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知识梳理课要掌握基本史实和概念,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逻辑清晰、有意义的、易于提取的知识网络结构,以便能够在新的情下迁移运用知识。专题复习课要求按专题设置的角度,打破章节界限重新整合知识,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习题训练课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导向,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训练,总结各类题型解题规律、方法和技巧,训练学生规范作答。试卷讲评课可以检测阶段学习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漏,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先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和需要,确定不同的复习课型,再根据不同的课型功能目标、基本特征、教学要求、注意事项等来确定教学程序,并在实践中反复调整,直至形成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是有意识的行为,课堂不再随意,从而确保教学的高质量。
4.开辟史料学及史学理论课堂,提升学生史学素养
历史学科研究有其特殊性,研究历史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足够的史料和正确的理论指导。高考要选拔适合在高校继续深造的专业人才,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科素养,就必然要涉及史料学及史学的理论。众所周知,近年来各地高考试卷中已经出现不少直接考查这方面内容的试题。而在现有的教材中,并没有这部分的内容。因此,在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开辟独立的史料学及史学理论课堂十分重要。
史料学及史学理论内容十分丰富,作为高中生只要掌握其大略就可以。在实施中,可先根据高考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再据此组织教学。史料学的课堂的教学目标:能就特定的选题全面地搜集史料;知道史料类型、特点及其价值;能够对搜集的史料进行分类整理、甄别、辨伪;了解运用史料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科学的历史理论对信息进行解读阐释,独立地得出历史结
论。史学理论课堂教学目标:熟练地掌握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知识高中新课标程涉及的四种史学范式(史观):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了解它们主要观点、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总之,高中历史复习要讲究策略,做好统筹安排,找准方向,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课堂教学,大胆地进行教学尝试和实践,把好课堂质量关,用高质量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最好,才能无愧于我们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姜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Z2)
[2]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3]董洪亮.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