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虽然不是加工厂,但想工厂一样要生产出优秀的人才。不同是,学校以时间和知识为原料,以日常教学为工序,以教育管理为保障。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也就是为了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我们所期望的目标,采取相关措施,使每个人在朝着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奋斗,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得以提高工作效率。事实上,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者想方设法要把教职员工的心思放在工作上,除了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外,其实,制度本身的作用并不一定在于约束人,而是让人充分享受纪律约束下的自由,事实似乎不一定如此,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了人实现发展的桎梏。因此,要发挥制度的作用,还得依靠科学的理论、适当的方法和有效的策略来激发教职员工的热情,让他们真正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愿意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为了生计,迫于工作,甚至从事工作以外的其他行当。“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学校管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在洒满阳光的道路上奋斗。
激励理论及相关理论模式述评
在心理学上,激励与人的需求和动机相关联。它指向人的心理过程,自始至终影响行为的结果。换一句话讲,激励有刺激的含义,它引起人的内在需求,或者在人已经存在内在需求的情况下,激发人的动机,在当前及今后的工作中,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心理中的激励模式也有多种,尽管采取激励措施的细节不同,但是激励的流程却大致相仿,一般为: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要实现所期望的目标,必须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诱发人的行为;
2、反映了激励在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之间的纽带连接作用;
3、这是可以重复的过程,当达成所期望的结果,可以通过激励产生新的需求,或者当目标未实现时,仍然可以采取新的刺激策略,引发新的行为。
下面谈谈激励的作用。
一、激励是产生行为的引子
学校管理的重心不是指向特定的“事”或“物”,而是指向特定的“人”,只有管好了人,才能使工作既紧张又有序,使生活既严肃又活泼。人有思想、有个性、有需求,搞好管理工作既需要团队的凝聚力,也需要个人的创造力。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不能只靠施加沉重的压力和严格的监督,试想一想,那种沉闷的氛围,压抑的环境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吗?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了解人的内在需求,引导人为满足这些需求产生自发的行动。教育是灵魂的工程,是诗意的栖居。作为教育管理者,应该采取激励的策略来培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积极的情感支撑起健朗的人生。
二、激励是提高效率的法宝
近年来,周围不少的同事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上班不积极,坐班的时候想着早点下班,喝喝酒,打打牌。其实,工作的惰性源于工作的惯性。习惯了工作的环境,习惯了工作的状态;习惯了生活的现状,习惯了生活的心态。于是,重复就成了生活的常态。时间久了,人就养成了工作的惰性。因此,教育管理者有必要采取激励的措施,让人们对工作的现状感到不安,感到不满,对未来的生活有更好的期望,有向上的欲求,才会把压力变为动力,积极投身于工作。
三、激励是发掘潜能的手段
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工作成效不仅与人的工作能力相关,也与管理者的激励水平成正比。有时候,激励的策略不仅满足了人的内在需求,在满足人的内在需求的同时,会引起人更多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教育工作者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甚至激发人的潜能,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期望理论也表明:一个人在工作时所受到的外在驱动力量越大,其成功的可能就越大。
激励的措施
一、把握“优势需要”,促进教师成长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要,即使在同一时期,也会有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这些需要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排列着,越往上越能反映人的较高层次、占主导地位的需求。而在同一层次的需要中也有表现得较为强烈,甚至制约着其他需要的需要,被称作“优势需要”。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能总是高高在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应该走向教师中间,聆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
1、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给予贴心的关怀,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2、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才能,真正为实现教育的发展创造人性化管理的教学环境;
3、了解他们专业成长的需要,创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引导教师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设置期望目标,提高工作效能
不少教育管理者就希望老师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事。学校的管理工作似乎也很简单,在老师的眼里就是经常开会,发文件,不是抓常规教学,就是搞安全卫生检查。老师也跟着忙得不可开交,成天浑浑噩噩。其实,教师不止是学校的“工人”,他们也是学校的“主人”,对学校的工作有知情权,并且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为此,应该做到:
1、教育管理者应该让教师知道并参与学校的长远规划,以此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团队的凝聚力;
2、教育管理者应该让教师知道一个学期,或者一个月,或者一个周的工作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做事有目的性和导向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设置的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以此培养师生的成就感。
三、引进竞争机制,做到奖惩严明
在上文的激励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激励策略的实施,可以满足人的需求。但是每个人的能力不同,需求也不同,如果搞平均主义,不仅让有能力的人得到不满足,让没有能力的人更加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应该引进竞争机制,强化竞争意识:
1、让教师明白,通过竞争不仅是为了甄别人的能力的强弱,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
2、让教师明白: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通过竞争让每个人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以做到扬长补短;
3、通过竞争,教师得到的不只是精神鼓励,培养了自信心,更应该给予物质奖励,获得心理的满足感。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表明:由行为产生的结果,必须得到强化,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行为的持久性与强化的频率与强度有关系。所以要做到奖惩严明,做到公正、公平,不能为了利益的分配,有失公平的原则。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市第三小)
激励理论及相关理论模式述评
在心理学上,激励与人的需求和动机相关联。它指向人的心理过程,自始至终影响行为的结果。换一句话讲,激励有刺激的含义,它引起人的内在需求,或者在人已经存在内在需求的情况下,激发人的动机,在当前及今后的工作中,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心理中的激励模式也有多种,尽管采取激励措施的细节不同,但是激励的流程却大致相仿,一般为: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要实现所期望的目标,必须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诱发人的行为;
2、反映了激励在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之间的纽带连接作用;
3、这是可以重复的过程,当达成所期望的结果,可以通过激励产生新的需求,或者当目标未实现时,仍然可以采取新的刺激策略,引发新的行为。
下面谈谈激励的作用。
一、激励是产生行为的引子
学校管理的重心不是指向特定的“事”或“物”,而是指向特定的“人”,只有管好了人,才能使工作既紧张又有序,使生活既严肃又活泼。人有思想、有个性、有需求,搞好管理工作既需要团队的凝聚力,也需要个人的创造力。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不能只靠施加沉重的压力和严格的监督,试想一想,那种沉闷的氛围,压抑的环境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吗?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了解人的内在需求,引导人为满足这些需求产生自发的行动。教育是灵魂的工程,是诗意的栖居。作为教育管理者,应该采取激励的策略来培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积极的情感支撑起健朗的人生。
二、激励是提高效率的法宝
近年来,周围不少的同事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上班不积极,坐班的时候想着早点下班,喝喝酒,打打牌。其实,工作的惰性源于工作的惯性。习惯了工作的环境,习惯了工作的状态;习惯了生活的现状,习惯了生活的心态。于是,重复就成了生活的常态。时间久了,人就养成了工作的惰性。因此,教育管理者有必要采取激励的措施,让人们对工作的现状感到不安,感到不满,对未来的生活有更好的期望,有向上的欲求,才会把压力变为动力,积极投身于工作。
三、激励是发掘潜能的手段
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工作成效不仅与人的工作能力相关,也与管理者的激励水平成正比。有时候,激励的策略不仅满足了人的内在需求,在满足人的内在需求的同时,会引起人更多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教育工作者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甚至激发人的潜能,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期望理论也表明:一个人在工作时所受到的外在驱动力量越大,其成功的可能就越大。
激励的措施
一、把握“优势需要”,促进教师成长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要,即使在同一时期,也会有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这些需要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排列着,越往上越能反映人的较高层次、占主导地位的需求。而在同一层次的需要中也有表现得较为强烈,甚至制约着其他需要的需要,被称作“优势需要”。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能总是高高在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应该走向教师中间,聆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
1、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给予贴心的关怀,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2、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才能,真正为实现教育的发展创造人性化管理的教学环境;
3、了解他们专业成长的需要,创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引导教师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设置期望目标,提高工作效能
不少教育管理者就希望老师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事。学校的管理工作似乎也很简单,在老师的眼里就是经常开会,发文件,不是抓常规教学,就是搞安全卫生检查。老师也跟着忙得不可开交,成天浑浑噩噩。其实,教师不止是学校的“工人”,他们也是学校的“主人”,对学校的工作有知情权,并且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为此,应该做到:
1、教育管理者应该让教师知道并参与学校的长远规划,以此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团队的凝聚力;
2、教育管理者应该让教师知道一个学期,或者一个月,或者一个周的工作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做事有目的性和导向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设置的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以此培养师生的成就感。
三、引进竞争机制,做到奖惩严明
在上文的激励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激励策略的实施,可以满足人的需求。但是每个人的能力不同,需求也不同,如果搞平均主义,不仅让有能力的人得到不满足,让没有能力的人更加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应该引进竞争机制,强化竞争意识:
1、让教师明白,通过竞争不仅是为了甄别人的能力的强弱,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
2、让教师明白: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通过竞争让每个人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以做到扬长补短;
3、通过竞争,教师得到的不只是精神鼓励,培养了自信心,更应该给予物质奖励,获得心理的满足感。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表明:由行为产生的结果,必须得到强化,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行为的持久性与强化的频率与强度有关系。所以要做到奖惩严明,做到公正、公平,不能为了利益的分配,有失公平的原则。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市第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