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梁启超的文献观比较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将司马迁的文献观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梁启超是中国文献学的最早提出者。本文将《史记》所体现的司马迁的文献观与梁启超的文献观做了对比,发现二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研究《史记》中体现的司马迁的文献观与梁启超的文献观的关系,对探索我国文献学史有一定的作用。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编纂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全面总结了上古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不仅取材广泛,而且司马迁修史态度严肃认真,为上古文献的整理、考辨等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史记》的文献学价值
  (一)对所用史料的考辨
  《史記》中征引书籍数量之多是史无前例的,共有八九十种。司马迁在摘取、运用史料时,做了大量的考辨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关于书籍的名称、作者、年代真伪的考辨和关于书籍内容如事实、论说真伪的考辨,以此达到“整齐百家杂语”的目的。对于言过其实的材料,他一律舍弃。例如,在《刺客列传赞》中,他说过:“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但是,对传闻异辞,他谨慎存疑。遇到此类情况时,司马迁常用“盖”“或曰”等字眼在前面,以便于读者辨认。这对后世史学家有深远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就沿袭了司马迁的这种做法。
  (二)保存了大量史料
  司马迁是伟大的文献学家,他写《史记》采摭经传百家。《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等诸子百家著作、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得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材料来源。司马迁“二十而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阙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实地考察使司马迁不仅验证了许多历史文献和传闻,并且搜集到许多新材料,体察了风俗民情。
  (三)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取材十分广泛,就文献史料而言,凡是他生前所著经传、诸子、史籍大都有所涉及。《史记·太史公自序》写道:“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殊语”而“成一家之言”。因此,《史记》有六经门户、诸子渊薮之称。
  《史记》的文献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考辨史料、保存史料和成一家之言三个方面,司马迁不仅千辛万苦搜集史料,更是谨慎地辨析史料,将大量的材料进行考辨和保留,成为我们目前了解先秦时期至汉武帝时期不可或缺的珍贵参考。而广泛地搜集材料,目的就是“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开创地这种治文献学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对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就影响颇深。
  二、梁启超的文献观
  梁启超,字卓如,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中国古代是没有“文献学”概念的,只有“校雠学”。1920年,“文献学”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此后,梁启超先后共20次讲到了“文献学”,其中“文献学”15次,“文献之学”3次,“文献学问”1次,“文献的学问”1次。从时间上看,梁启超的“文献学”观念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他是“文献学”和“中国文献学”概念的首个提出者。
  (一)梁启超关于文献学研究的三个标准的阐释
  梁启超在《治国学的两条大路》中提出了文献学的三个标准,即求真、求博、求通。
  1.求真
  对于“求真”,梁启超认为,凡研究一种客观事实,必须先知道它的确如此,才能判断它为什么如此。他认为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要强调史料的鉴别,目的就是求真——文献学研究的基础。他说:“求真为学者的责任。把古书真伪及年代辨析清楚,尤为历史家之第一根据。”只有判定了史料的真实性才有资格去进一步研究,否则做再深的探讨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求博
  对于“求博”,梁启超解释道:“我们要明白一件事物的真相,不能单靠孤证便下武断,所以要将同类或有关系的事情网罗起来贯串比较,愈多愈妙……”梁启超认为,史料的搜集要广泛,问题的判断要建立在广博的史料基础之上。
  3.求通
  对于“求通”,梁启超解释道:“这些关系,有许多在表面上看不出来的,我们要用锐利眼光去求得他,能常常注意关系,才可以成通学。”“博”是方法,“通”是目的,最后成“通学”。
  三、司马迁文献观与梁启超文献观的关系
  梁启超文献观是司马迁文献观的总结与扩展。在古代,我国并没有文献学的说法,因此《史记》在征集、考辨、编纂体例方面的功绩并没有着眼于文献学的角度去评价。古代文献学(校雠学)的研究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狭窄,但梁启超的文献学囊括了对古代所有史料的研究,分支有史学、文字学、社会状态学、古典考释学、艺术鉴评学等。梁启超的文献学重在研究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最后成“一家之言”,不限定于对古籍的目录、版本的研究。“治书”之学向“治学”之学的转变,使中国文献学研究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是古代文献学(校雠学)向现代文献学转型的关键。
  司马迁的文献观是梁启超文献观的基础。司马迁在编纂《史记》的过程中,对史料的考辨、保存、成一家之言的治史态度,为梁启超总结的关于文献学研究的三个标准——求真、求博、求通提供了基础。梁启超的“求真”精神就是司马迁对史料考辨的延伸。梁启超主张大规模做史,要求“博”,目的是成“通学”,著成“成一家之言”的“通史”。
  四、结语
  司马迁的文献观是梁启超文献观的基础,梁启超的文献观是司马迁文献观的延伸。由此可以看出,两位史学家有共同的治史态度和文献观念:首先,广泛地搜集史料,进行甄别,不要轻易地运用伪证轻下定论;其次,通过搜集整理史料,梳理百家学问,注重其内在关系,以达到通学;最后,通过以上的工作,达到学问的最高目的——成一家之言,学会自己评论自己。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其他文献
一、象形字的“象意”之辨  汉字的构造主要以“象形”进行功能性表达。象形字偏重对具体物象的描摹,如“日”“月”;指事字是用抽象的符号表达语义,如“上”“下”;假借字是依声假托,本无其字,以别字代替,如“令”“长”;形声字则是将假借的字作为声旁,再加上象形的偏旁,如“伶”“帐”;转注字则是将相同的一类事物根据含义归于一个部首,如“考”“老”;会意字则是以象形字组合指示语言含义,如“武”“信”。稍加分
期刊
#
当前,我国对小产权房采取一票否决,购买小产权房者无法取得法定机关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房屋所有权证书.但在实践中,小产权房买卖又涉及城镇居民、村民、集体组织等利益主
当今,大学生创业活动蓬勃发展,从国际情况看,大学生创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本文从政府、社会、高校的协同推进大学生创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予以阐述.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在厂用干式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问题严重时,可使电力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所以,当厂用干式变压器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处理,避免更严重的故障的产生。本文对常用干式变压器常见故障的进行分析,对故障的诊断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厂用干式变压器;故障诊断;对策  1常用干式变压器常见故障  1.1铁心对地绝缘电阻为零  在变压器内部相互交错的金属之间,弹出的金属丝、毛刺发生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诉说】为了买房,从去年9月到今年11月,一年时间我和老公看了整整20套。因为都是二手房,所以,整个过程就像部家庭伦理戏,剧情一个比一个复杂。第一套房子是个好地段,低于市场价,崭新的婚房,精装修,设施齐备:大金的中央空调、夏普的液晶电视、西门子的家电、全实木的地板……一面墙大小的结婚照,一对洋装年轻人相拥而笑,像大明星。  这么高档的投资,这么好的房子和地段,小两口还没住热乎呢,咋就巴巴地卖了呢?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