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有教师,后有学生,然后才有大学。大学的出现,就是为了培养人。但大学办了之后,情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教师和学生进出于此,似乎没有对应的需求关系,在他们之间,有越来越复杂的制度、机制等东西。我们有理由担心,大学如何保证全心全意地对待学生?
就像任何机构一样,大学也有自身利益的问题,比如薪酬、校舍、名誉等。这些问题,说起来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教育,但追求这些东西的过程,往往把大学弄得“筋疲力尽”,况且这些追求是无止境的。即使得到了这些东西,也未必对教育有大的促进,否则,不会有西南联大的教育成就。总之,为了教育、但不属于教育的那些中间环节的东西成了大学的利益,而且比重似乎越来越大。比如学生没有感觉到而学校十分得意的教学改革成果之类。今天大学教育中的一些事情,或许连孔子、亚里士多德都未必看得懂。
严格地说,办学与教育并不等于一回事。达到某种培养标准的办学才算是搞教育,毕业生的社会贡献,才算是评价办学质量。但这些东西难以检测。所以,办学利益游离于学生,远比企业利益游离于消费者要容易得多。中国当今的大学,处在特殊的状态中:从国际上看不“富强”,从国内来说倒不“贫弱”。招生不担心生源,毕业时倒有就业压力;发展教育有动力,办学不好也有借口。关于学生的培养,有说不清的问题,说不清的效果。所以,大学要坚持按照自己的本质来实现使命,这种责任意识是办学中最重要的内涵。大学的使命,现实地说是为了国家和社会,本质地说就是为了学生,这就算是大学的利益了。一所好的大学,一定会关注学生对社会今后的作用,因此,它一定会关注社会对学生今天的影响。
我们处在特定的时代,独生子女的家庭、应试教育的中学、竞争的职业界、贫富不均的地区、金钱崇拜的思潮等,这些对当今中国大学生有特殊的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难以估量。我在复旦大学既上课又做教学管理工作,切实感受到的是,今天大学生与15年前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与我自己读大学时的情形更不相同。或许,这短短30年来急速形成的社会情形,是古今中外教育历史上不曾经历过的,它超出了教师的经验,超出了大学的经验。
大学应该最有忧患意识、最有独立的理性,来维护人生的意义,去抵挡世俗对学生的影响,让他们纯洁、浪漫、好学的天性得到保护,让他们具有理想并为此发挥潜能,让他们具备独立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以免心灵扭曲和思想空虚,追求的目标偏离了本质,行为脱离了原则,后果超过了承受能力。
大学要实现对社会的使命,就必须依靠每个教师和管理者真诚地关心学生,别无取巧的成功之路。教师不但要讲授学科知识,管理者不但要执行规章,而且还要对学生的人生进行指导。大学招学生容易,对学生提要求容易,要使得教师和管理者做好这些事情,就不容了。
(选自《大学:为了学生与社会》)
作者简介:蔡达峰(1960—),男,浙江宁波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现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就像任何机构一样,大学也有自身利益的问题,比如薪酬、校舍、名誉等。这些问题,说起来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教育,但追求这些东西的过程,往往把大学弄得“筋疲力尽”,况且这些追求是无止境的。即使得到了这些东西,也未必对教育有大的促进,否则,不会有西南联大的教育成就。总之,为了教育、但不属于教育的那些中间环节的东西成了大学的利益,而且比重似乎越来越大。比如学生没有感觉到而学校十分得意的教学改革成果之类。今天大学教育中的一些事情,或许连孔子、亚里士多德都未必看得懂。
严格地说,办学与教育并不等于一回事。达到某种培养标准的办学才算是搞教育,毕业生的社会贡献,才算是评价办学质量。但这些东西难以检测。所以,办学利益游离于学生,远比企业利益游离于消费者要容易得多。中国当今的大学,处在特殊的状态中:从国际上看不“富强”,从国内来说倒不“贫弱”。招生不担心生源,毕业时倒有就业压力;发展教育有动力,办学不好也有借口。关于学生的培养,有说不清的问题,说不清的效果。所以,大学要坚持按照自己的本质来实现使命,这种责任意识是办学中最重要的内涵。大学的使命,现实地说是为了国家和社会,本质地说就是为了学生,这就算是大学的利益了。一所好的大学,一定会关注学生对社会今后的作用,因此,它一定会关注社会对学生今天的影响。
我们处在特定的时代,独生子女的家庭、应试教育的中学、竞争的职业界、贫富不均的地区、金钱崇拜的思潮等,这些对当今中国大学生有特殊的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难以估量。我在复旦大学既上课又做教学管理工作,切实感受到的是,今天大学生与15年前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与我自己读大学时的情形更不相同。或许,这短短30年来急速形成的社会情形,是古今中外教育历史上不曾经历过的,它超出了教师的经验,超出了大学的经验。
大学应该最有忧患意识、最有独立的理性,来维护人生的意义,去抵挡世俗对学生的影响,让他们纯洁、浪漫、好学的天性得到保护,让他们具有理想并为此发挥潜能,让他们具备独立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以免心灵扭曲和思想空虚,追求的目标偏离了本质,行为脱离了原则,后果超过了承受能力。
大学要实现对社会的使命,就必须依靠每个教师和管理者真诚地关心学生,别无取巧的成功之路。教师不但要讲授学科知识,管理者不但要执行规章,而且还要对学生的人生进行指导。大学招学生容易,对学生提要求容易,要使得教师和管理者做好这些事情,就不容了。
(选自《大学:为了学生与社会》)
作者简介:蔡达峰(1960—),男,浙江宁波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现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