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生英语基础差,英语教学仍然以语言基础的教授为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差。要改变这一现状,只有采取分组合作学习和任务型学习。
关键词 分组合作学习 任务型学习
一、高职英语教学要求
教育部高教司在2000年10月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应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和活动的能力。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积极引用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现状
过于注重语言基础的培养,完全忽略了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英语课仍然停留在语言基础教授的阶段。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虽然已经被应用到教学当中,但是仍然只是语言基础教学的工具。
三、主要矛盾
基本要求要求高职英语教学把英语作为一门技能使用起来,但课堂教学却仍然流于语言基础的教授。
四、解决方法
只有改变目前的教学形式,通过分组合作学习,任务型学习,将英语这个工具教授给学生使用,并使学生在使用英语这门工具的时候了解它的文化。在使用英语这门工具的时候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他们会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改变现在这种被迫学习的现状。
1、分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原则:
(1)分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而达成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分组教学是前提。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的角色就是引领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督促者。老师从开始的一节课主讲45分钟慢慢地过渡到只讲10分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口说。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分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
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重结构的合理性。一是人数要合理,一般为 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平衡、组內存异、优势互补"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想象能力、性格特点等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个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明确的小组合作规则。小组成员之间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要设组长,小组长要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意识的同学来担任,让其来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组织讨论等。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发扬团队精神,有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把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通过评价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促;二是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教师除了对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还要对小组学习过程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与方法
(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始于20世纪80年代。1979年,Prabhu在印度南部的Angalore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验,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此后,Prabhu把TBL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中。
(2)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方法: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并让学生完成,那么这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中那么强烈。所以,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
任务环(Task-cycle) 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其中信息差任务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征;同时信息差任务过程简单,也易于课堂操作。在丰富多彩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能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Learning by doing",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美]荷烈治(Orlich).教学策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熊艳."师生互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佳径[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2).
[3]林黎华.杏坛求索[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 分组合作学习 任务型学习
一、高职英语教学要求
教育部高教司在2000年10月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应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和活动的能力。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积极引用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现状
过于注重语言基础的培养,完全忽略了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英语课仍然停留在语言基础教授的阶段。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虽然已经被应用到教学当中,但是仍然只是语言基础教学的工具。
三、主要矛盾
基本要求要求高职英语教学把英语作为一门技能使用起来,但课堂教学却仍然流于语言基础的教授。
四、解决方法
只有改变目前的教学形式,通过分组合作学习,任务型学习,将英语这个工具教授给学生使用,并使学生在使用英语这门工具的时候了解它的文化。在使用英语这门工具的时候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他们会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改变现在这种被迫学习的现状。
1、分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原则:
(1)分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而达成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分组教学是前提。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的角色就是引领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督促者。老师从开始的一节课主讲45分钟慢慢地过渡到只讲10分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口说。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分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
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重结构的合理性。一是人数要合理,一般为 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平衡、组內存异、优势互补"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想象能力、性格特点等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个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明确的小组合作规则。小组成员之间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要设组长,小组长要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意识的同学来担任,让其来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组织讨论等。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发扬团队精神,有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把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通过评价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促;二是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教师除了对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还要对小组学习过程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与方法
(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始于20世纪80年代。1979年,Prabhu在印度南部的Angalore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验,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此后,Prabhu把TBL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中。
(2)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方法: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并让学生完成,那么这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中那么强烈。所以,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
任务环(Task-cycle) 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其中信息差任务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征;同时信息差任务过程简单,也易于课堂操作。在丰富多彩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能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Learning by doing",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美]荷烈治(Orlich).教学策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熊艳."师生互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佳径[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2).
[3]林黎华.杏坛求索[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