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审美活动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表现了大学生们在业余时间的兴趣、精神寄托与个人偏好,它反映着大学生的网络审美观、审美目标及审美意识。因此,关注大学生网络审美心理的研究是目前网络心理研究领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网络审美 心理目标 意识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2-088-01
网络的出现、应用与发展,已经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网络不再只是一个技术概念,它给人们带来了的是一种新的学习、生活与思维方式。乐于探索未知世界和掌握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更是投入其中。大学生在充分享用网络科技的过程中,产生了作为主体大学生与作为客体存在的网络之间的审美活动。
一、网络影响下大学生审美观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作为网民主体的大学生已成为各种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由于其特定的社会角色和时空条件,互联网自身的特性也在影响着大学生审美心理的表现,他们的审美观从根本上产生了改变。
1、开放化审美观的形成。互联网具有内容丰富、传播快捷、无地域性、覆盖面广、环境开放的特性。通过互联网,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自由地进行审美信息的交流,人们是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环境里共享审美资源,这为大学生开放化审美观的形成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审美心理的开放化无疑扩大了大学生的审美视野,并使他们以宽容的审美理念接纳外来的审美文化。
2、个性化审美观的展示。在互联网这个全面开放的环境中,西方文化利用其语言优势和信息优势向当代大学生灌输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审美观,尤为重要的是西方文化中要求个性解放的传统已在大学生的思想中产生共鸣并被认同。而网络的匿名性和交互性也促使大学生能够更真实、更自由地反映自己的思想,这在客观上为个性化审美观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审美活动中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
3、娱乐化审美观的表现。以往欣赏文学作品大都是在宁静的环境下静静地通过文字进入作品的审美活动之中,而今天,这种审美活动则是借助于网络的多媒体功能来充分调协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观进入审美活动中。面对有声有色的审美对象,人们的注意力由进入审美深层次的理性思考逐渐过渡、分散到各部分的感观享受之中,使得审美活动变成一种轻松的娱乐体验。面对网络中信息传播更新快捷的能力和要求,对这种娱乐化审美活动的产生和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效应。由此可见,娱乐化审美观增强了审美活动的趣味性。很显然,这种审美过程已开始转化为一种娱乐过程。在网络提供的娱乐化的审美活动中,作为受众的大学生群体并不是传统审美活动中单一的受化者,而是主动参与其中与施化者进行交流对话,从而使得这种审美活动体验到了丰富的娱乐与趣味性。
二、需求满足与大学生网络审美心理目标的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从高到低成金字塔形状排列。从整体上来说,人的需求的满足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需求构成的有机整体。旧的需求满足之后又产生新的需求,这种不断满足需求的活动使人不断确定心理目标为之努力。一般而言,正是由于人的需求层次性导致人们的心理目标也具有层次性。在高级需求层次中,人的心理目标选择与决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网络审美心理就属于这一层次的心理目标。需求完全体现着人类的精神活动的特点,人的聪明才智表现得更为重要。大学生上网正是体现了这一点。这些高级需求往往不仅仅因达到心理目标而获得满足,更因为活动本身的乐趣带来满足。高级需求使人们陷于宁静、博大、宏伟、忘我、专注、欣喜等高级情操中,远离尘世的功利与计较。高级需求的心理目标与其说是需求决定的,不如说是由智慧的选择决定的,智慧活动不断发现新的心理目标,它诱发人们进一步钻研和解决问题,这正是一个人充分实现自我的潜能,征服自然探求真理的过程。大学生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完成自身学业之余,可以充分展示自我才能,实现个人的心理目标,同时,完成了个人审美心理目标的实现。
三、网络审美情趣与网络审美意识系统分析
审美活动是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即从审美趣味出发去观察、感受、体验,从而在认识事物及理解生活的基础上实现的。可以说,审美是对认知的超越,是在认知意识的心理空间之外另辟心理空间,建立一个从认知世界里选择材料而与主体审美情趣相融合的审美意识世界,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识系统。
首先,网络审美是以大学生的生活整体为反映对象。尽管网络中内容丰富,但网络审美并不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的反映,它只从生活汲取与大学生审美趣味合拍的东西。大学生网络审美情趣反映的是趣味性与具体性、广泛性、整体性的统一,具有审美的趣味性是网络对象与主体相契合的表现。
其次,网络审美情趣的对象溶于审美意识系统之中。审美反映是审美情趣选择下的反映,所反映的内容不能是纯客观的现实世界,而是审美反映过程中通过心理交流而形成的审美意识结构。因此,大学生网络审美情趣掌握的人物、事件、场景、环境、自然景物不能同等于客观事物,也不是原物的复制图像,大学生的生活感受、需要、理想、思想情感也不是纯主观的东西,它们都融汇于审美意识系统。这个审美系统,既保留了现实的生动、具体、丰富多样性,又具有自然形态,但又寄托了网络审美情趣。
再次,网络审美意识系统的反映过程自始至终是具有审美性质的。审美反映的过程是在审美情趣的选择之下,从人类生活中发掘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材料,并在心灵中熔铸成审美意象的过程,它既是大学生网络审美意识的发生形成,又是社会审美意识的独特显现。审美是人类生活中的精神需要,在这种需要的促动之中产生审美冲动。大学生为了满足网络审美需要和表现自己网络审美情趣而进行审美活动,可以说审美反映的性质和审美意识的性质是人类共同需要规定的。
此外,大学生在网络审美活动时,必须以审美趣味去选择其中的事物,然后在心灵中创造出艺术形象。这一过程蕴含了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寄托着他们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理想。由此,大学生在审美理想与生活理想引导下,选择网络中材料并融合主体精神,在心理上形成网络审美意识结构,充分展示其独创性。在他们的创造意识中,网络审美的目的与满足社会审美需要,总是起着主导作用。
四、结束语
大学生网络审美活动过程,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历程。伴随个体的成长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大学生逐渐学会了对人、物和自然的初步审美,形成审美趣味,以致形成系统的审美意识。这样,在网络审美活动中,大学生就可以凭借其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进行网络审美活动。
参考文献:
[1]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黄学规.审美与人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张爱民.论网络效应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嬗变[J].社会科学论坛,2006(22)
[5]张发钦.当代大学生审美娱乐化倾向的文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3(6)
关键词:网络审美 心理目标 意识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2-088-01
网络的出现、应用与发展,已经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网络不再只是一个技术概念,它给人们带来了的是一种新的学习、生活与思维方式。乐于探索未知世界和掌握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更是投入其中。大学生在充分享用网络科技的过程中,产生了作为主体大学生与作为客体存在的网络之间的审美活动。
一、网络影响下大学生审美观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作为网民主体的大学生已成为各种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由于其特定的社会角色和时空条件,互联网自身的特性也在影响着大学生审美心理的表现,他们的审美观从根本上产生了改变。
1、开放化审美观的形成。互联网具有内容丰富、传播快捷、无地域性、覆盖面广、环境开放的特性。通过互联网,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自由地进行审美信息的交流,人们是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环境里共享审美资源,这为大学生开放化审美观的形成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审美心理的开放化无疑扩大了大学生的审美视野,并使他们以宽容的审美理念接纳外来的审美文化。
2、个性化审美观的展示。在互联网这个全面开放的环境中,西方文化利用其语言优势和信息优势向当代大学生灌输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审美观,尤为重要的是西方文化中要求个性解放的传统已在大学生的思想中产生共鸣并被认同。而网络的匿名性和交互性也促使大学生能够更真实、更自由地反映自己的思想,这在客观上为个性化审美观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审美活动中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
3、娱乐化审美观的表现。以往欣赏文学作品大都是在宁静的环境下静静地通过文字进入作品的审美活动之中,而今天,这种审美活动则是借助于网络的多媒体功能来充分调协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观进入审美活动中。面对有声有色的审美对象,人们的注意力由进入审美深层次的理性思考逐渐过渡、分散到各部分的感观享受之中,使得审美活动变成一种轻松的娱乐体验。面对网络中信息传播更新快捷的能力和要求,对这种娱乐化审美活动的产生和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效应。由此可见,娱乐化审美观增强了审美活动的趣味性。很显然,这种审美过程已开始转化为一种娱乐过程。在网络提供的娱乐化的审美活动中,作为受众的大学生群体并不是传统审美活动中单一的受化者,而是主动参与其中与施化者进行交流对话,从而使得这种审美活动体验到了丰富的娱乐与趣味性。
二、需求满足与大学生网络审美心理目标的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从高到低成金字塔形状排列。从整体上来说,人的需求的满足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需求构成的有机整体。旧的需求满足之后又产生新的需求,这种不断满足需求的活动使人不断确定心理目标为之努力。一般而言,正是由于人的需求层次性导致人们的心理目标也具有层次性。在高级需求层次中,人的心理目标选择与决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网络审美心理就属于这一层次的心理目标。需求完全体现着人类的精神活动的特点,人的聪明才智表现得更为重要。大学生上网正是体现了这一点。这些高级需求往往不仅仅因达到心理目标而获得满足,更因为活动本身的乐趣带来满足。高级需求使人们陷于宁静、博大、宏伟、忘我、专注、欣喜等高级情操中,远离尘世的功利与计较。高级需求的心理目标与其说是需求决定的,不如说是由智慧的选择决定的,智慧活动不断发现新的心理目标,它诱发人们进一步钻研和解决问题,这正是一个人充分实现自我的潜能,征服自然探求真理的过程。大学生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完成自身学业之余,可以充分展示自我才能,实现个人的心理目标,同时,完成了个人审美心理目标的实现。
三、网络审美情趣与网络审美意识系统分析
审美活动是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即从审美趣味出发去观察、感受、体验,从而在认识事物及理解生活的基础上实现的。可以说,审美是对认知的超越,是在认知意识的心理空间之外另辟心理空间,建立一个从认知世界里选择材料而与主体审美情趣相融合的审美意识世界,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识系统。
首先,网络审美是以大学生的生活整体为反映对象。尽管网络中内容丰富,但网络审美并不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的反映,它只从生活汲取与大学生审美趣味合拍的东西。大学生网络审美情趣反映的是趣味性与具体性、广泛性、整体性的统一,具有审美的趣味性是网络对象与主体相契合的表现。
其次,网络审美情趣的对象溶于审美意识系统之中。审美反映是审美情趣选择下的反映,所反映的内容不能是纯客观的现实世界,而是审美反映过程中通过心理交流而形成的审美意识结构。因此,大学生网络审美情趣掌握的人物、事件、场景、环境、自然景物不能同等于客观事物,也不是原物的复制图像,大学生的生活感受、需要、理想、思想情感也不是纯主观的东西,它们都融汇于审美意识系统。这个审美系统,既保留了现实的生动、具体、丰富多样性,又具有自然形态,但又寄托了网络审美情趣。
再次,网络审美意识系统的反映过程自始至终是具有审美性质的。审美反映的过程是在审美情趣的选择之下,从人类生活中发掘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材料,并在心灵中熔铸成审美意象的过程,它既是大学生网络审美意识的发生形成,又是社会审美意识的独特显现。审美是人类生活中的精神需要,在这种需要的促动之中产生审美冲动。大学生为了满足网络审美需要和表现自己网络审美情趣而进行审美活动,可以说审美反映的性质和审美意识的性质是人类共同需要规定的。
此外,大学生在网络审美活动时,必须以审美趣味去选择其中的事物,然后在心灵中创造出艺术形象。这一过程蕴含了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寄托着他们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理想。由此,大学生在审美理想与生活理想引导下,选择网络中材料并融合主体精神,在心理上形成网络审美意识结构,充分展示其独创性。在他们的创造意识中,网络审美的目的与满足社会审美需要,总是起着主导作用。
四、结束语
大学生网络审美活动过程,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历程。伴随个体的成长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大学生逐渐学会了对人、物和自然的初步审美,形成审美趣味,以致形成系统的审美意识。这样,在网络审美活动中,大学生就可以凭借其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进行网络审美活动。
参考文献:
[1]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黄学规.审美与人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张爱民.论网络效应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嬗变[J].社会科学论坛,2006(22)
[5]张发钦.当代大学生审美娱乐化倾向的文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