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文化市场建设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但文化发展却相对滞后,针对新农村建设文化滞后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切实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农村文化;和谐;新农村;教育
农村文化市场建设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提高和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我国农村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较为滞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坚持不懈的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
(一)农村文化的现状:农村文化发展比较落后。
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农村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地区领导侧重抓经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违背了两手抓的原则。经济抓上去了反而文化建设降下来了,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极不相称。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并且后期投入非常少。
很多农村只有一些象征性的设施,而且都是为了迎接检查而设的,例如图书馆,很多农村都有,但是平时并不给老百姓开放。只有到了特殊的节日或者搞文化宣传的时候才让老百姓使用,而且里面的图书更新很慢,实用价值很小。因此农村的图书馆基本上得不到有效利用。
(3)农村文化形式单一,宣传力度小。
送戏下乡、送演出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并不能普及到更多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偏远山区的文化相对落后,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改善,大力宣传是一个有效措施。
(4)农村文化工作人员比较少而且学历较低,很多职位都是普通百姓担任。
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者大多是农民出身,小农意识强,法制观念淡,并且工作人员比较少而且学历较低直接影响了文化的普及,
(5)农村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也是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重要表现。
我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在农村4.97亿的劳动力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为1%。农村教育落后不仅导致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下,还引发了农民文化修养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
(6)对民间乡土文化资源管理不到位,甚至破坏,也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
很多农村地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景,但是得不到合理的开发甚至出现了破坏行为。
当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一般选择发展经济而抛弃文化建设,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让人痛心疾首。
(7)某些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也影响了本地的文化建设。
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造成农村文化教育的落后与无力,从而导致了文化发展的缓慢。没有经济的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很难有质地提高。
(8)各地庙会较多,但是参差不一,问题较多。
庙会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满足了广大老百姓的需求,但是越来越多的低俗不健康的节目也加入了进来,虽然市场管理者进行严格管理但是效果不明显,破坏了正常的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以上是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主要表现,针对以上落后表现,在以后发展文化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积极引导以促使前进。
(二)应对的主要措施:
(1)建立适合本地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法律机制,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有法可依。
把农村的文化建设上升到法律的地位,用法律把百姓武装起来,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为文化建设提供法律依据,以促进文化在当地的积极发展。
(2)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吝啬,不偷工减料。
建设一大批能够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站、图书室、文体活动中心,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下转第36页)(上接第33页)、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站、图书室、文体活动中心是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对百姓要真正实行无偿服务,并且要不断更新和改善。特别是文化站、图书室要充分发挥其理论武装的作用。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市场经济理论和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书籍要及时的补充到图书室里,让百姓在第一时间里就知道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文體活动中心的健身设施要进行及时维修和增添,让百姓在这里真正享受到与运动的快乐。
(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发展农村自己的特色文化。
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览、读书征文、体育健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发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许多地方的民族歌舞、地方戏曲、民间书画、雕塑以及各种民间工艺等,都是具有巨大价值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这对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繁荣农村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4)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文化管理者的知识水平。
提高发展农村教育是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保障,农村文化管理者的知识水平,也直接决定着本地区文化发展的水平。高学历的管理者更容易接受先进的开放的思想,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农村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
(5)加大与周边城市的文化联系,建立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交流机制
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交流机制的建立可以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双赢。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乡土文化只有与现代的都市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碰撞中,才能建立现代农民所需要的新乡村文化。利用城市文化、广电、出版、教育、体育等资源,加大先进文化在农村的渗透力和覆盖范围,并且建立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
(6)丰富文化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原有的送戏下乡、送演出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形式继续坚持下去,并且提倡本地区自己的书画展览、读书征文、体育健身、卡拉OK比赛等新形式,让百姓接触更多的不同样式的文化宣传,并且让百姓积极参与进来。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它对提高本地区百姓的文化素养及区域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村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不断调整和改善,以能够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参考文献:
[1]《应加大投入推进农村文化发展》.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9.26.
[2]赵存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进展—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
[3]周和平.《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开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N].新华社,2006-06-15.
关键词:农村文化;和谐;新农村;教育
农村文化市场建设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提高和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我国农村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较为滞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坚持不懈的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
(一)农村文化的现状:农村文化发展比较落后。
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农村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地区领导侧重抓经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违背了两手抓的原则。经济抓上去了反而文化建设降下来了,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极不相称。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并且后期投入非常少。
很多农村只有一些象征性的设施,而且都是为了迎接检查而设的,例如图书馆,很多农村都有,但是平时并不给老百姓开放。只有到了特殊的节日或者搞文化宣传的时候才让老百姓使用,而且里面的图书更新很慢,实用价值很小。因此农村的图书馆基本上得不到有效利用。
(3)农村文化形式单一,宣传力度小。
送戏下乡、送演出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并不能普及到更多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偏远山区的文化相对落后,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改善,大力宣传是一个有效措施。
(4)农村文化工作人员比较少而且学历较低,很多职位都是普通百姓担任。
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者大多是农民出身,小农意识强,法制观念淡,并且工作人员比较少而且学历较低直接影响了文化的普及,
(5)农村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也是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重要表现。
我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在农村4.97亿的劳动力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为1%。农村教育落后不仅导致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下,还引发了农民文化修养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
(6)对民间乡土文化资源管理不到位,甚至破坏,也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
很多农村地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景,但是得不到合理的开发甚至出现了破坏行为。
当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一般选择发展经济而抛弃文化建设,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让人痛心疾首。
(7)某些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也影响了本地的文化建设。
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造成农村文化教育的落后与无力,从而导致了文化发展的缓慢。没有经济的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很难有质地提高。
(8)各地庙会较多,但是参差不一,问题较多。
庙会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满足了广大老百姓的需求,但是越来越多的低俗不健康的节目也加入了进来,虽然市场管理者进行严格管理但是效果不明显,破坏了正常的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以上是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主要表现,针对以上落后表现,在以后发展文化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积极引导以促使前进。
(二)应对的主要措施:
(1)建立适合本地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法律机制,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有法可依。
把农村的文化建设上升到法律的地位,用法律把百姓武装起来,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为文化建设提供法律依据,以促进文化在当地的积极发展。
(2)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吝啬,不偷工减料。
建设一大批能够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站、图书室、文体活动中心,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下转第36页)(上接第33页)、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站、图书室、文体活动中心是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对百姓要真正实行无偿服务,并且要不断更新和改善。特别是文化站、图书室要充分发挥其理论武装的作用。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市场经济理论和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书籍要及时的补充到图书室里,让百姓在第一时间里就知道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文體活动中心的健身设施要进行及时维修和增添,让百姓在这里真正享受到与运动的快乐。
(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发展农村自己的特色文化。
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览、读书征文、体育健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发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许多地方的民族歌舞、地方戏曲、民间书画、雕塑以及各种民间工艺等,都是具有巨大价值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这对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繁荣农村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4)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文化管理者的知识水平。
提高发展农村教育是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保障,农村文化管理者的知识水平,也直接决定着本地区文化发展的水平。高学历的管理者更容易接受先进的开放的思想,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农村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
(5)加大与周边城市的文化联系,建立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交流机制
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交流机制的建立可以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双赢。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乡土文化只有与现代的都市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碰撞中,才能建立现代农民所需要的新乡村文化。利用城市文化、广电、出版、教育、体育等资源,加大先进文化在农村的渗透力和覆盖范围,并且建立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
(6)丰富文化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原有的送戏下乡、送演出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形式继续坚持下去,并且提倡本地区自己的书画展览、读书征文、体育健身、卡拉OK比赛等新形式,让百姓接触更多的不同样式的文化宣传,并且让百姓积极参与进来。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它对提高本地区百姓的文化素养及区域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村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不断调整和改善,以能够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参考文献:
[1]《应加大投入推进农村文化发展》.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9.26.
[2]赵存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进展—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
[3]周和平.《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开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N].新华社,200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