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术后出血的位置及原因分析

来源 :临床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x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部位和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进行的甲状腺手术2950例中需要再次手术止血的26例临床资料,对其出血的诱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有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术后出血主要在术后24h(92.2%)内发生,其中6~12h占53.8%.出血的原因为咳嗽与呕吐(19.2%)、卧床时颈部的过度活动(26.9%)、起床活动(15.4%)及更换敷料操作(15.4%).出血的主要部位为颈前肌(50%)、甲状腺血管(19.2%)、残余甲状腺(15.4%)和皮下及颈阔肌(11.5%).结论 提高对甲状腺术后出血的诱因及部位的认识,将有利于防治甲状腺术后出血及其出血后的处理.
其他文献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占男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女性的第10位[1].由于需要长期随访和容易复发等原因,因此是治疗费用最高的恶性肿瘤[2].约70%~80%的膀胱
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1].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目前在广泛应
目的 探讨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继发的输尿管梗阻的疗效.方法 采用输尿管内逆行留置双J管治疗23例晚期恶性肿瘤继发的输尿管梗阻.结果 本组单侧梗阻8例,初次置
目的 观察经尿道二次电切术(repea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
目的 总结膀胱鳞状细胞癌(SCC)的诊治方法,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9例SCC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根治性膀胱全切术10例,膀胱部分切除4例,膀胱经尿道膀
Marshall[1]于1964年首次报道输尿管软镜的临床应用以来,软镜及相关辅助设备的制造技术有了飞速进展,尤其是光纤技术的引入、主动弯曲功能的设计和工作通道的出现,大大提高了
目的 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的意义.方法 已行第一次TURBT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二次TURBT:对照组
自1983年世界上首台外科手术机器人"Arthrobot"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应用于矫形外科手术以来,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发展迅速并不断完善,先后有PUMA(1985年)、ROBODOC(1988年)、PROB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术中肾盂内压力变化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6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行肾脏穿刺
目的 总结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 67例(共69侧)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其中19例行盂管成形,20例输尿管切开息肉切除,15例输尿管镜下息肉电灼或基底部钳除,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