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对艾滋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下降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q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及两种图像融合技术探讨AIDS患者轻度认知功能下降白质损害与皮层功能区损害的分布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26例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评估的AIDS轻度认知功能下降患者(AIDS 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行全脑DTI和rs-fMRI检查,获得全脑各向异性分数值(FA值)降低脑区分布图和以后扣带回为种子点静息态默认模式网络脑功能连接图,并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将两组图像进行融合.结果 AIDS组脑白质FA值降低脑区为左楔前叶(t=4.0499,P<0.005)和右侧的楔前叶(t=5.1553,P<0.005)、额上回(t=5.1517、5.1484,均P<0.005)、额中回(t=4.1444,P<0.005)、中央前回(t=3.7395,P<0.005)、枕叶(t=7.2236,P<0.005)、顶下小叶(t=4.1450,P<0.005);静息态与后扣带回功能连接相关脑区为左侧的扣带回(t=32.78,P<0.005)、楔前叶(t=4.51,P<0.005)、额上回(t=14.33、4.53,均P<0.005)、颞中回(t=10.01、5.72,P<0.005)、颞下回(t=5.99,P<0.005)、海马旁回(t=7.63,P<0.005)和右侧的后扣带回(t=34.81,P<0.005)、楔前叶(t=32.09,P<0.005)、额上回(t=14.12,P<0.005)、额中回(t=17.71,P<0.005)、颞上回(t=14.59,P<0.005)和颞中回(t=11.83,P<0.005);与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相关脑区为左侧的楔前叶(t=5.39,P<0.01)、前扣带回(t=3.66,P<0.01)、小脑扁桃体(t=7.51,P<0.01)和右侧的顶上小叶(t=4.44,P<0.01)、海马旁回(t=3.69,P<0.01)和小脑扁桃体(t=6.15,P<0.01).图像融合分析显示,AIDS组左侧楔前叶脑白质FA值降低脑区其皮层功能活动显著减弱;左楔前叶、右侧的楔前叶、额上回、额中回FA值减低脑区其皮层功能活动受影响不大.结论 多个脑区脑白质神经纤维失连接和相关联皮层功能活动下降及代偿共同参与了AIDS轻度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病过程。

其他文献
HIV感染早已成为危害全球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监测HIV感染率对了解不同人群HIV感染状况和疾病分布有重要帮助,但要了解人群HIV发病趋势并重点布置于预措施,还需要了解目标人群的HIV新发感染状况.BED捕获酶联免疫法(BED-CEIA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可以区分HIV-1新发感染和长期感染的方法[1],其在监测并估算高危人群新发感染率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相关的报道鲜见.本研究应用BED-C
期刊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HIV-1感染者中流行的单一亚型CRF07_BC毒株的gag基因遗传特性.方法 对35例CRF07_BC亚型的HIV-1感染者分别于2011年9月(T1时间点)、2012年5月(T2时间点)、2013年2月(T3时间点)和2013年10月(T4时间点)4个时间点采集全血标本.为排除不同程度免疫功能对HIV-1基因变异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按照CD4+
患者男,34岁,系威海某部队机场工程师,因反复发热、畏寒1个月余于2013年8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13年6月底在济南某地野外驻训,某天拔草时淋雨,当天午后发热,最高体温39.0℃,伴畏寒、头痛、腰痛、双膝关节疼痛,无明显寒战,无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胸痛,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服对乙酰氨基酚,体温降至正常,但此后于每日下午4~5时出现发热,体温38.0~39.0℃,口服退热药可缓
期刊
耐药结核病(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DR-TB)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DR-TB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化学治疗仍然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大、治疗费用高。DR-TB化学治疗的转归因耐药程度的不同差异很大,且其影响因素也较多,现就近年来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目的 评价中国开展基因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的诊断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1995年1月至2013年6月发表的在中国开展基因芯片检测MTB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的相关文献,使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中、英文文献618篇,其中
患者男,39岁,农民,既往体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寒战、发热10 d,体温最高39.5℃,伴恶心、呕吐胆汁样物质.当地医院查血白细胞计数13.1×109/L、中性粒细胞0.85,头颅CT平扫无异常.先后使用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以及头孢曲松治疗,症状无改善.拟诊“头痛发热待查”收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6℃,呼吸20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118/81 mmHg(1 mmH
期刊
1976年在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两国发生了大规模疫情暴发,并分离出同源的病毒,因刚果暴发疫情的村庄位于埃博拉河流域,该病毒命名为埃博拉病毒,由此引发的疾病称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也称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aemorrhagic fever,EHF)。在近40年里,埃博拉病毒已经在非洲国家引发了二十余次不同规模的散发或暴发疫情,病死率为55%~6
摘要: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也是海南黎族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为使人们对黎锦技艺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文章重点对黎锦的织物结构和织造原理,以及对黎锦龙被的刺绣技法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海南黎锦龙被先后两次的复制实践,论述了黎锦独特的技术原理,剖析了黎锦的组织结构和织造技艺的巧妙之处,同时研究了黎锦龙被刺绣技法,以期黎族这一代表性的传统纺织技
期刊
患者女,65岁,因突发口齿不清伴发作性意识障碍、抽搐1周于2014年1月14日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患者2013年6月出现反复低热,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ANA)1;10000,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和抗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拟诊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予以口服甲泼尼龙24mg/d,后逐渐减量至8mg/d维持治疗。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血流感染(CABSI)和非白念珠菌血流感染(NABSI)患者的危险因素、抗菌药物应用和预后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CABSI和76例NASBI患者的临床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 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CABSI患者相比,NABSI患者接受外科手术(38.2%比21.4%,x2=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