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本文在对课题进行调查统计时,以主客观因素为两大主流,分别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主观的自身消极因素和学校、教师等客观消极因素出发,对大学生武术学习中衍生的消极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主客观因素 武术学习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了五千年,而武术则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被一代代传承至今。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在危难时刻一展所长。中华的武术在海外也受着大多外国友人的热爱与向往,因此,不少大学也在体育课里加上了武术这一项。所以,我们在进行课题的研究时,首先要分析主客观因素对大学生在武术学习时产生的消极心理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华工广州学院2013级管院武术选修班,对该年级2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而使用资料法,参看相关的资料,对该问题进行研究。
二、主观因素
(一)消极心理的影响。无论是学习还是从事其它种种的活动也好,心理的影响尤为重大,积极的心理能提高我们对事物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或达到某种效果,而消极的心理则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的效果。表1所示的就是根据调查对象所反映的情况,列举出较有代表性的消极心理因素。
(二)缺乏动力。在学习一种新事物时,学习的动力尤为重要,换言之,兴趣是学习不断的动力源泉。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在选择了武术这一门课程的绝大部分同学本身对武术是有着极大兴趣的。而剩余的小部分的同学,或是因为选不上心仪的课程而无奈选择了武术,或是在事先对课程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或者是对课程的期望与实际情况不符,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直接使他们对武术的学习缺乏动力。所以,要打破这一点,任课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女生的武术课程学习注重柔和技巧,男生则以刚强为主等。这样做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三)自身情况的影响。在学习时,由于每个人对事物接受的情况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在身体上的结构和心理的状态不尽相同,导致了学习效果会有落差,特别像武术这种难度较高的学习,学习效果的落差也就更大。身体基础素质较好的同学,在武术动作的掌握上往往更优于身体素质较弱或身体有部分缺陷的同学,这很容易导致后者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加大了他们对武术学习的消极性态度。要解决这点,就需要教师的干预,对落下的同学进行帮助,但又不能强求,怎样很好地去把握这一点,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教师的授课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将对课程学习的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优秀的教师能在武术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都应有其不同的标准。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活跃课堂气氛,使看起来较为枯燥、乏味的武术课也能变得更加生动,令学生把课程的任务当作是一次新的体验。根据调查,我发现我校的武术课程任课教师中有大部分能达到优秀教师的标准。
三、客观因素
(一)环境的影响。武术课程学习的进行场所大多是在室外,因此,天气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因素,下雨的时节会使武术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还有气候的原因,在这里,夏天太过炎热,冬天又会觉得太冷,所以,盡管同学能够克服这些,但对其学习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除此之外,路过的行人,围观的人群,都会对心理素质不够强的同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安全的影响。凡事以自身安全为先,特别是在体育课,而武术教学课比起其它课程,由于会有较大的动作,因此受伤的可能性也就更高。因此,在每次体育课开始时,首先要做的是准备运动,在武术教学中,充分的准备运动必不可少。但尽管如此,一些轻微的擦伤、扭伤不时发生,这就容易在同学心理产生影响,使他们过分关注自身安全,而不能更好地投入武术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时间的安排。由于武术的课程学习需要体力的支持,也就是说最好不要空腹进行,也不宜过于饱腹进行,最好是在早餐一小时后进行。在学习时段上的安排也不应该过长,要安排足够的休息时间,最好短时间、多频率地休息。但由于课程安排的局限性,使这一点的影响对学生武术课程的学习较大。
四、结论
通过几方面的举例说明,我们不难看出,从学校的总体情况出发,影响非体育专业大学的学生学习武术课程的同学的积极性的原因可归类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通过列出这些因素,再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一些是能通过学生、教师或学校有关人员的努力就能得到改善的。希望,在今后武术课程的学习中,无论是学生本人的心态,还是教师的授课方法,还有学校的有关管理部门能努力改进,开展更好的武术学习课程,使中华的传统武术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 苗长伟.武术文化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06:213+215.
[2] 蔡磊.女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行为形成的诸因素解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5.11:59-61.
[3] 艾文.大学生武术学习中消极因素分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79-81.
摘 要 本文在对课题进行调查统计时,以主客观因素为两大主流,分别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主观的自身消极因素和学校、教师等客观消极因素出发,对大学生武术学习中衍生的消极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主客观因素 武术学习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了五千年,而武术则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被一代代传承至今。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在危难时刻一展所长。中华的武术在海外也受着大多外国友人的热爱与向往,因此,不少大学也在体育课里加上了武术这一项。所以,我们在进行课题的研究时,首先要分析主客观因素对大学生在武术学习时产生的消极心理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华工广州学院2013级管院武术选修班,对该年级2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而使用资料法,参看相关的资料,对该问题进行研究。
二、主观因素
(一)消极心理的影响。无论是学习还是从事其它种种的活动也好,心理的影响尤为重大,积极的心理能提高我们对事物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或达到某种效果,而消极的心理则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的效果。表1所示的就是根据调查对象所反映的情况,列举出较有代表性的消极心理因素。
(二)缺乏动力。在学习一种新事物时,学习的动力尤为重要,换言之,兴趣是学习不断的动力源泉。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在选择了武术这一门课程的绝大部分同学本身对武术是有着极大兴趣的。而剩余的小部分的同学,或是因为选不上心仪的课程而无奈选择了武术,或是在事先对课程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或者是对课程的期望与实际情况不符,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直接使他们对武术的学习缺乏动力。所以,要打破这一点,任课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女生的武术课程学习注重柔和技巧,男生则以刚强为主等。这样做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三)自身情况的影响。在学习时,由于每个人对事物接受的情况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在身体上的结构和心理的状态不尽相同,导致了学习效果会有落差,特别像武术这种难度较高的学习,学习效果的落差也就更大。身体基础素质较好的同学,在武术动作的掌握上往往更优于身体素质较弱或身体有部分缺陷的同学,这很容易导致后者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加大了他们对武术学习的消极性态度。要解决这点,就需要教师的干预,对落下的同学进行帮助,但又不能强求,怎样很好地去把握这一点,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教师的授课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将对课程学习的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优秀的教师能在武术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都应有其不同的标准。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活跃课堂气氛,使看起来较为枯燥、乏味的武术课也能变得更加生动,令学生把课程的任务当作是一次新的体验。根据调查,我发现我校的武术课程任课教师中有大部分能达到优秀教师的标准。
三、客观因素
(一)环境的影响。武术课程学习的进行场所大多是在室外,因此,天气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因素,下雨的时节会使武术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还有气候的原因,在这里,夏天太过炎热,冬天又会觉得太冷,所以,盡管同学能够克服这些,但对其学习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除此之外,路过的行人,围观的人群,都会对心理素质不够强的同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安全的影响。凡事以自身安全为先,特别是在体育课,而武术教学课比起其它课程,由于会有较大的动作,因此受伤的可能性也就更高。因此,在每次体育课开始时,首先要做的是准备运动,在武术教学中,充分的准备运动必不可少。但尽管如此,一些轻微的擦伤、扭伤不时发生,这就容易在同学心理产生影响,使他们过分关注自身安全,而不能更好地投入武术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时间的安排。由于武术的课程学习需要体力的支持,也就是说最好不要空腹进行,也不宜过于饱腹进行,最好是在早餐一小时后进行。在学习时段上的安排也不应该过长,要安排足够的休息时间,最好短时间、多频率地休息。但由于课程安排的局限性,使这一点的影响对学生武术课程的学习较大。
四、结论
通过几方面的举例说明,我们不难看出,从学校的总体情况出发,影响非体育专业大学的学生学习武术课程的同学的积极性的原因可归类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通过列出这些因素,再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一些是能通过学生、教师或学校有关人员的努力就能得到改善的。希望,在今后武术课程的学习中,无论是学生本人的心态,还是教师的授课方法,还有学校的有关管理部门能努力改进,开展更好的武术学习课程,使中华的传统武术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 苗长伟.武术文化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06:213+215.
[2] 蔡磊.女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行为形成的诸因素解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5.11:59-61.
[3] 艾文.大学生武术学习中消极因素分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