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门前开了一小块菜地,栽了几行韭菜,正肥嫩。一抬眼,看见母亲正蹲在地头割韭菜呢。离地头还有七八步,鲜嫩的头刀韭菜的香气已弥漫过来。
北方第一菜
生为北方人,没吃过韭菜的,少而又少。说韭菜是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菜王”,绝非夸张。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了文字上的记载:“正月囿有韭。”
辽宁的海城出产一种感王韭菜,特点是长、宽、白、嫩、脆。一株韭菜能有一尺半左右高,叶宽在一厘米左右,外形就像是包粽子的马蔺叶。感王韭菜韭白特别长,而且鲜嫩。叶片翠绿,香而不辣。特别是它的茎叶纤维少,据说韭菜叶子掉到地上都能摔成三段。
河南开封早春盛产一种韭黄,色泽金黄,叶片肥嫩,口味浓香。北宋时期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开封城中,腊月至正月街市,售新鲜韭黄,价颇昂。”苏东坡写过“青蒿韭黄试春盘”的句子,估计是尝过这一初春美味的。元代的王祯在《王祯农书》中总结道:“移韭根于屋中,培以马粪,取其背阳,不见风处,暖而即长,高可尺许,其叶嫩黄。”开封韭黄,当时是珍馐,现在依靠温室技术,普通百姓也消费得起了。
天津产一种名优韭菜,名为“卫韭”,叶片狭长,长势迅速,通过培土压苗的方法,可以增长韭菜的软白部分,最长能培植出长达一尺的软白。蓬莱有一道名菜———韭菜炒海肠,用的就是这种又白又长的韭菜。不知它的栽培技术,是否学习了卫韭。
从春吃到夏
蔬菜都有季节性,很少能有从春天一直吃到冬天的。让人们享用时间最长的,估计就是韭菜了。
在胶东半岛,一刮春风,韭菜就“呼呼”长起来了。最早在春分前后,莱阳海阳野地里的头刀嫩韭菜就上市了。早的,能赶上二月二。此时,大白菜还没有糠心,没有抽薹,将白菜切成细丝,配上小韭菜炒肉丝,烙上几张千层油饼卷着吃,最能吃出韭菜的美味。再过个七八日,上市的韭菜量就大了,喜欢吃春饼的人家,买一捆嫩韭菜,称上两斤绿豆芽,就能做一顿春饼解解馋。
清明前后,龙口蓬莱野地里的韭菜就大量上市了。清明的饺子基本都是韭菜馅的。到了谷雨,百鱼上市。这时候的韭菜不是二刀就是三刀了,还是很鲜嫩的。手掌大的鲅鱼水饺,离了嫩韭菜可没法唱这台戏。汆鲅鱼丸子,也少不了加点韭菜末提味。我母亲做的鲅鱼丸子是清汤的,我丈母娘做的鲅鱼丸子却是红汤的———汤里放了酱油。我母亲说她做得正宗,我丈母娘说她做得地道,我只管低头猛吃。
夏天说来就来了,韭菜不愿意老也渐渐老了。新麦子下来了,新面磨出来了。我姥姥在世时,每当这个时候就会给我擀宽宽的鸡蛋面。姥姥手里推着长长的擀面杖,吩咐我去菜园里割一把韭菜回来。面煮熟了,我先不急着吃,等着姥姥把韭菜切成细末,调上点儿咸盐水,做成“面碟”。吃一口面,挑三五粒鲜韭菜末,齿颊留香,滋润啊。
难忘的滋味
转眼间,韭菜薹一拃高了,顶个锥形的小骨朵。割下来,切成小段,放点油盐,滴几滴酱油,烙韭饼吃。在大锅里,两面一翻身,烙得略焦黄,千万别火大了,八分熟正好,鲜香,带一点点辣味。喝着米汤,吃着韭饼,一顿能吃十几个呢。汪曾祺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他祖母用嫩的韭菜骨朵拌河蝦肉给他烙虾饼吃,令他终生难忘。难忘的,恐怕不仅仅是韭菜和鲜虾的滋味吧。
六月韭,臭死狗。六月六的包子,方瓜的、茭瓜的、芸豆的、菜豆的,馅儿各式各样,而有的人家就好韭菜这一口。吃完了包子,不用问是什么馅的,只要一张嘴一说话,就“露了馅”。吃了韭菜馅包子的人很自觉,一般都不站在上风头和人家说话,怕熏着人家。
立了秋,裤腿往下揪。露水下来了,韭菜反而嫩了,秋天的鱼汛也来了。谁家焖了一锅鲜鱼,半条街都闻得见。白女儿鱼不是很鲜,却有一股子独特香味。焖好了白女儿鱼,千万不要忘了撒上韭菜段。这韭菜段和鱼汤一配合,“呼呼”一大碗干饭顷刻见了底。
下霜了,飘小雪花了,最后一茬韭菜要收割了。这茬韭菜要割得深一些,但不知道为什么叫“懒韭菜”———难道是韭菜懒得再长了?割回来,长长短短一大堆,可得个工夫收拾。这活儿仿佛专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们,晒着日头拉着呱(拉呱,方言,指闲谈、聊天),半做活计半打发时光。
北方第一菜
生为北方人,没吃过韭菜的,少而又少。说韭菜是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菜王”,绝非夸张。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了文字上的记载:“正月囿有韭。”
辽宁的海城出产一种感王韭菜,特点是长、宽、白、嫩、脆。一株韭菜能有一尺半左右高,叶宽在一厘米左右,外形就像是包粽子的马蔺叶。感王韭菜韭白特别长,而且鲜嫩。叶片翠绿,香而不辣。特别是它的茎叶纤维少,据说韭菜叶子掉到地上都能摔成三段。
河南开封早春盛产一种韭黄,色泽金黄,叶片肥嫩,口味浓香。北宋时期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开封城中,腊月至正月街市,售新鲜韭黄,价颇昂。”苏东坡写过“青蒿韭黄试春盘”的句子,估计是尝过这一初春美味的。元代的王祯在《王祯农书》中总结道:“移韭根于屋中,培以马粪,取其背阳,不见风处,暖而即长,高可尺许,其叶嫩黄。”开封韭黄,当时是珍馐,现在依靠温室技术,普通百姓也消费得起了。
天津产一种名优韭菜,名为“卫韭”,叶片狭长,长势迅速,通过培土压苗的方法,可以增长韭菜的软白部分,最长能培植出长达一尺的软白。蓬莱有一道名菜———韭菜炒海肠,用的就是这种又白又长的韭菜。不知它的栽培技术,是否学习了卫韭。
从春吃到夏
蔬菜都有季节性,很少能有从春天一直吃到冬天的。让人们享用时间最长的,估计就是韭菜了。
在胶东半岛,一刮春风,韭菜就“呼呼”长起来了。最早在春分前后,莱阳海阳野地里的头刀嫩韭菜就上市了。早的,能赶上二月二。此时,大白菜还没有糠心,没有抽薹,将白菜切成细丝,配上小韭菜炒肉丝,烙上几张千层油饼卷着吃,最能吃出韭菜的美味。再过个七八日,上市的韭菜量就大了,喜欢吃春饼的人家,买一捆嫩韭菜,称上两斤绿豆芽,就能做一顿春饼解解馋。
清明前后,龙口蓬莱野地里的韭菜就大量上市了。清明的饺子基本都是韭菜馅的。到了谷雨,百鱼上市。这时候的韭菜不是二刀就是三刀了,还是很鲜嫩的。手掌大的鲅鱼水饺,离了嫩韭菜可没法唱这台戏。汆鲅鱼丸子,也少不了加点韭菜末提味。我母亲做的鲅鱼丸子是清汤的,我丈母娘做的鲅鱼丸子却是红汤的———汤里放了酱油。我母亲说她做得正宗,我丈母娘说她做得地道,我只管低头猛吃。
夏天说来就来了,韭菜不愿意老也渐渐老了。新麦子下来了,新面磨出来了。我姥姥在世时,每当这个时候就会给我擀宽宽的鸡蛋面。姥姥手里推着长长的擀面杖,吩咐我去菜园里割一把韭菜回来。面煮熟了,我先不急着吃,等着姥姥把韭菜切成细末,调上点儿咸盐水,做成“面碟”。吃一口面,挑三五粒鲜韭菜末,齿颊留香,滋润啊。
难忘的滋味
转眼间,韭菜薹一拃高了,顶个锥形的小骨朵。割下来,切成小段,放点油盐,滴几滴酱油,烙韭饼吃。在大锅里,两面一翻身,烙得略焦黄,千万别火大了,八分熟正好,鲜香,带一点点辣味。喝着米汤,吃着韭饼,一顿能吃十几个呢。汪曾祺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他祖母用嫩的韭菜骨朵拌河蝦肉给他烙虾饼吃,令他终生难忘。难忘的,恐怕不仅仅是韭菜和鲜虾的滋味吧。
六月韭,臭死狗。六月六的包子,方瓜的、茭瓜的、芸豆的、菜豆的,馅儿各式各样,而有的人家就好韭菜这一口。吃完了包子,不用问是什么馅的,只要一张嘴一说话,就“露了馅”。吃了韭菜馅包子的人很自觉,一般都不站在上风头和人家说话,怕熏着人家。
立了秋,裤腿往下揪。露水下来了,韭菜反而嫩了,秋天的鱼汛也来了。谁家焖了一锅鲜鱼,半条街都闻得见。白女儿鱼不是很鲜,却有一股子独特香味。焖好了白女儿鱼,千万不要忘了撒上韭菜段。这韭菜段和鱼汤一配合,“呼呼”一大碗干饭顷刻见了底。
下霜了,飘小雪花了,最后一茬韭菜要收割了。这茬韭菜要割得深一些,但不知道为什么叫“懒韭菜”———难道是韭菜懒得再长了?割回来,长长短短一大堆,可得个工夫收拾。这活儿仿佛专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们,晒着日头拉着呱(拉呱,方言,指闲谈、聊天),半做活计半打发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