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眼科新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a_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藏红花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4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藏红花素治疗组.模型组和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建立RIRI模型,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50 mg·kg-1藏红花素.RIRI后14 d,视网膜铺片染色比较各组小鼠RGC密度差异.RIRI后24 h,HE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内层厚度差异.于RIRI后不同时间点(0 h、3 h、6 h、9 h、12 h、15 h)取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通过多重基因定量分析系统检测NLRP3、ASC、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变化.RIRI后6 h和12 h取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IL-1β蛋白的含量,并对比分析.结果 小鼠RIRI后14 d,视网膜铺片染色结果显示,藏红花素治疗组较模型组小鼠RGC密度增加约18.5%(P<0.05).RIRI后24 h,HE染色结果显示,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视网膜内层厚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多重定量分析系统检测结果显示,RIRI后6 h、9 h及12 h,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1以及IL-1βmRNA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1以及IL-1β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RIRI后6 h和12 h,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 藏红花素通过抑制Caspase-1和IL-1β表达保护RIRI小鼠RGC.
其他文献
目的 初步观察玻璃体切除手术(PPV)联合空气填充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非黄斑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可行性及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5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南京爱尔眼科医院接受23G PPV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非黄斑孔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3以下的RRD患者56例(56眼).方法 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非接触眼压、裂隙灯、裂隙灯下眼底镜、广角眼底照相、OCT、眼科AB超、IOL-Master测眼轴长度等检查.所有患者均行23G PPV手术
目的 探讨高值医用耗材综合评估指标量表,为国内影响医疗机构高值耗材的准入管理因素研究提供有效的客观评价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国外高值耗材准入管理经验,对初始卫生技术评估清单进行定义,评估清单经过两次问卷调查,采用信、效度分析,确定评估指标以及相对应的权重.结果 因子分析提炼出两个维度;评价指标量表总体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09;因子分析KMO值为0.870,Bartlett球形检验显示Sig值为0;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指标所占权重相近,“新产品创新有文献支撑”权重值最高为0.
目的 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合并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iERM患者(iERM组)25例(27眼)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23例(25眼)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房水,运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对房水中48种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分析i E RM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前和术后3个月相关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
目的 探讨miR-146a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增殖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对数生长期的HRMEC,将细胞分为正常组、高渗组、高糖组、阴性对照组、miR-146a mimics组、miR-146a mimics+IL-17A组.正常组细胞用含5.5 mmol·L-1 D-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24 h,高渗组细胞用含5.5 mmol·L-1 D-葡萄糖和50 mmol·L-1甘露醇的培养基培养24 h;其余各组细胞先用含30 mmol·L-1 D-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