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体而言,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无效化现象。本文就如何克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略做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无效教学有效教学
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正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讲得风生水起,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热烈非常,可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能力提高甚微,学生反映上课听得懂,但自己动手就不行了,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了?通过认真的思考、反思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終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即初中数学中存在形式化、低效化、无效化。那么,如何克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本文略做分析。
1无效教学的含义
所谓无效教学是指教师为分数、升学率而教的现象,重知识轻能力,高耗低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钩的行为。无效教学行为严重干扰了教学效果,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了解并克服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数学课堂无效教学的表现
调查发现, 数学课堂无效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课前无效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但中等水平的学生认为, 老师讲的与书上差不多,预习成了浪费时间,成绩较好的同学则认为,预习后,听课就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不能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造成了不好的听课习惯。如何使课前预习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深入挖掘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把学生接受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2.2新课无效引入
很多数学课堂的引入是教师直接讲述或者是复习已学习的知识引入这样的引入方式, 往往让课堂一开始就死气沉沉,缺乏生气,学生反复从死记硬背的记忆储存中机械提取信息,这是多数学生所不喜欢的.以旧引新,这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新课引入方法,但这个"引",应该引得巧妙,引得合理,还应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的兴趣。好的课堂引入要能做到: 原则上要突出"趣"字,形式上要突出"新"字, 内容上要突出"疑"字。
2.3无效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最无效的教学行为数整节课全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这也是学生潜意识里最反对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学本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多种信息交流的过程,不是机械地把知识由一个脑袋装入另一个脑袋,而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接触和碰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保持师生的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尽量缩短讲课时间,多让学生思考,形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2.4无效课堂提问
最常见的无效课堂提问一类是学生只要回答"是不是?对不对?可不可以?"之类的问题,长久以往,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活跃性严重下降, 上课很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被指名回答时才去考虑,另一类是学生不明白老师在问什么,所以就无从回答了,因此,课堂中的提问一定要讲究其技巧性以及有效性,一个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大合唱。
3数学课堂无效教学的根源
数学课堂无效教学的原因很多,主要根源是忽视或吃不透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对教材缺乏宏观把握,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知识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以及知识体系,导致备课内容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缺少集体研究。教案编写独立作战,学案编制轮流坐庄;教师缺乏学习和思考。有的老师读书太少,知识単薄;有的老师不善于思考,缺乏思想,导致备课缺乏灵性,只充当知识的搬运工。
4如何克服数学课堂无效教学
4.1以学生为本,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程开始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初中,学生开始进入生理和心理的敏感阶段。把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不但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成果,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生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人格转变的阶段,总体上具有复杂、矛盾、波动性大、逆反心理强烈的性格特点,具体表现在: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和作业量增加,学习方法改变,人际关系总体趋于复杂,学生的身心发育逐渐成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加之中学的管理严格,不少学生都产生了逆反心理,道德行为的波动性也体现出来。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开始在学习上和生活行为上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基于上述心理特点,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4.2注重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相对较窄,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把数学思想方法的逐渐渗透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了解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概念,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实践中,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掌握新教材的特点,精炼总结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有技巧、系统性地传授给学生;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创新教学手段,将教材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方法的运用,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数学思想方法渗透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的过程,教师应在逐级渗透的原则下,注重反复的理解和训练,使学生逐渐建立起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学习习惯。
4.3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资源在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产品,通过投影、幻灯、视频、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原理变为直观生动的形象,增加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丰富课堂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王秀芹. 新课程数学有效教学行为分析[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
【关键词】初中数学无效教学有效教学
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正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讲得风生水起,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热烈非常,可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能力提高甚微,学生反映上课听得懂,但自己动手就不行了,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了?通过认真的思考、反思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終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即初中数学中存在形式化、低效化、无效化。那么,如何克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本文略做分析。
1无效教学的含义
所谓无效教学是指教师为分数、升学率而教的现象,重知识轻能力,高耗低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钩的行为。无效教学行为严重干扰了教学效果,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了解并克服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数学课堂无效教学的表现
调查发现, 数学课堂无效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课前无效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但中等水平的学生认为, 老师讲的与书上差不多,预习成了浪费时间,成绩较好的同学则认为,预习后,听课就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不能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造成了不好的听课习惯。如何使课前预习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深入挖掘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把学生接受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2.2新课无效引入
很多数学课堂的引入是教师直接讲述或者是复习已学习的知识引入这样的引入方式, 往往让课堂一开始就死气沉沉,缺乏生气,学生反复从死记硬背的记忆储存中机械提取信息,这是多数学生所不喜欢的.以旧引新,这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新课引入方法,但这个"引",应该引得巧妙,引得合理,还应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的兴趣。好的课堂引入要能做到: 原则上要突出"趣"字,形式上要突出"新"字, 内容上要突出"疑"字。
2.3无效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最无效的教学行为数整节课全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这也是学生潜意识里最反对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学本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多种信息交流的过程,不是机械地把知识由一个脑袋装入另一个脑袋,而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接触和碰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保持师生的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尽量缩短讲课时间,多让学生思考,形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2.4无效课堂提问
最常见的无效课堂提问一类是学生只要回答"是不是?对不对?可不可以?"之类的问题,长久以往,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活跃性严重下降, 上课很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被指名回答时才去考虑,另一类是学生不明白老师在问什么,所以就无从回答了,因此,课堂中的提问一定要讲究其技巧性以及有效性,一个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大合唱。
3数学课堂无效教学的根源
数学课堂无效教学的原因很多,主要根源是忽视或吃不透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对教材缺乏宏观把握,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知识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以及知识体系,导致备课内容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缺少集体研究。教案编写独立作战,学案编制轮流坐庄;教师缺乏学习和思考。有的老师读书太少,知识単薄;有的老师不善于思考,缺乏思想,导致备课缺乏灵性,只充当知识的搬运工。
4如何克服数学课堂无效教学
4.1以学生为本,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程开始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初中,学生开始进入生理和心理的敏感阶段。把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不但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成果,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生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人格转变的阶段,总体上具有复杂、矛盾、波动性大、逆反心理强烈的性格特点,具体表现在: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和作业量增加,学习方法改变,人际关系总体趋于复杂,学生的身心发育逐渐成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加之中学的管理严格,不少学生都产生了逆反心理,道德行为的波动性也体现出来。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开始在学习上和生活行为上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基于上述心理特点,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4.2注重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相对较窄,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把数学思想方法的逐渐渗透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了解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概念,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实践中,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掌握新教材的特点,精炼总结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有技巧、系统性地传授给学生;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创新教学手段,将教材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方法的运用,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数学思想方法渗透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的过程,教师应在逐级渗透的原则下,注重反复的理解和训练,使学生逐渐建立起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学习习惯。
4.3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资源在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产品,通过投影、幻灯、视频、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原理变为直观生动的形象,增加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丰富课堂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王秀芹. 新课程数学有效教学行为分析[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