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铮在2015年4月20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教育,既是人才培养之必须,又是学生成长之必须。社团活动多由学生策划、学生组织、学生实施,从中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组织、策划或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换句话说,没有参加过社团的大学生涯是不完整的。这是因为,卓越人才培养标准所涉及的身心、品德、能力和知识等维度,仅仅靠第一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课外实践教育的“第二课堂”来支撑和配合。而吸引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教育,既需要一般性的号召,也需要一些硬性的措施来保障,而将其列为必修课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课外实践教育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考核有很大难度。将社团经历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开设,在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有那么多社团供学生参加吗?参加多长时间才算合理?在社团里要有哪些具体经历?如何制定科学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标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所谓的“没有社团经历不能毕业”一说,只是一个噱头。
对于学生社团,要加强管理,放手而不能放任,引导学生们通过参加阳光的、向上的社团活动来提升自己,真正从中受到锻炼,学校要积极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好社团实践和专业课学习的矛盾。虽然这是第二课堂,不可能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也需投入其中、注入真情,而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不能走过场、图虚名、混学分。
课外实践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广泛,社团组织活动只是其中的内容之一。依笔者所见,课外社会实践教育的内容还可以增加,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尤其是需要突破校园院墙的藩篱,不仅要让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生长,还要让他们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去经风雨、见世面。
但是,课外实践教育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考核有很大难度。将社团经历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开设,在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有那么多社团供学生参加吗?参加多长时间才算合理?在社团里要有哪些具体经历?如何制定科学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标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所谓的“没有社团经历不能毕业”一说,只是一个噱头。
对于学生社团,要加强管理,放手而不能放任,引导学生们通过参加阳光的、向上的社团活动来提升自己,真正从中受到锻炼,学校要积极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好社团实践和专业课学习的矛盾。虽然这是第二课堂,不可能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也需投入其中、注入真情,而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不能走过场、图虚名、混学分。
课外实践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广泛,社团组织活动只是其中的内容之一。依笔者所见,课外社会实践教育的内容还可以增加,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尤其是需要突破校园院墙的藩篱,不仅要让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生长,还要让他们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去经风雨、见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