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内高职院校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传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着课程设置繁杂,专业特色缺失,实验教学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材建设滞后等问题。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专业建设现状基础上,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等方面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思路进行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
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然而,就业形势却异常严峻,IT人才似乎供大于求。前程无忧网等国内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最近公布的“求职指数”信息表明,IT职位需求量最大,占总量近30%,经过调研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特长不专、动手能力不强,学生三年毕业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我们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如何找准定位,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就业中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模板选择上与本科类似,仿佛是“学制袖珍型本科”,教学方式上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采用学科式的课程模式,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即便根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的需求特点提高了实践的课例,但理论与实践仍然缺乏有机衔接。
1.2 专业定位不准确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是相当多的,每个岗位在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上各有侧重,特别是计算机知识、技能体系如此庞大,学生在三年时间内也不可能样样精通、面面俱到;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在性格、智力、爱好上都有所差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针对不同爱好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是十分必要的,避免专业定位的不准确,导致职业方向不清晰。
1.3 实验实训条件不理想
高职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而实验实训是学生获取技能主要途径之一,往往高职特色的实践环节无法落实,导致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另外,学校口头上重视实验实训,但因实训基地建设需投入大量的经费,很难付出实施。最后是实训项目缺乏针对性,只能满足实训课程的课堂内操作,因此选用模拟软件的实训代替真正的实战训练。
1.4 师资数量匮乏
师资力量不足成为目前制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教师数量不足,造成的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占比例过大;三是教师技能不高,大多数现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胜任高职教育对技能教学的要求;四是引进高质量、高学历人才机制不健全,人才容易流失。
1.5 教材建设泛滥
高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具有其鲜明特色,这就要求高职教材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教材,更不能借用中职教材。教材建设泛滥表现在:一是高职开办初期借用同名称专科或本科教材;二是中期使用校内自编教材,而这些教材内容脱离市场,实践指导性不高,更新速度慢。三是近几年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因图书出版业逐渐与市场接轨,致使各种版本教材冠以“高职”字样,但并没有体现出高职特色。
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1 构建合适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落实培养人才目标的载体,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路径。将课程体系从原来的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设置。即按专业主要工作岗位,找出岗位相应的工作任务。再根据工作任务分析需要的素质与职业能力,最后在定位相对应的课程。这种对课程体系的设置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符合以能力、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方针。
2.2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要想培育出适应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抓好实训实践环节。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深化巩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学生从中掌握职业技能。根据调查,企业需要的新员工要求动手能力强并能够快速投入工作,不需要进行更多的业务培训。
2.3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主力军,教学活动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新知识。二是尽快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计划安排他们下企业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办出特色和水平的关键,扶持专业教师从事产业开发或者走进生产经营第一线,以此培养“双师型”教师。
2.4 教材建设
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教材建设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管理力度,防止高职教材泛滥。二是要突出高职的核心——应用、实用、实践。三是注重素质教育。四是建构教材的立体化。
[参考文献]
[1]王宗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29.
[2]刘丽娟.数字化校园工程的可行性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8).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
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然而,就业形势却异常严峻,IT人才似乎供大于求。前程无忧网等国内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最近公布的“求职指数”信息表明,IT职位需求量最大,占总量近30%,经过调研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特长不专、动手能力不强,学生三年毕业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我们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如何找准定位,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就业中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模板选择上与本科类似,仿佛是“学制袖珍型本科”,教学方式上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采用学科式的课程模式,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即便根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的需求特点提高了实践的课例,但理论与实践仍然缺乏有机衔接。
1.2 专业定位不准确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是相当多的,每个岗位在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上各有侧重,特别是计算机知识、技能体系如此庞大,学生在三年时间内也不可能样样精通、面面俱到;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在性格、智力、爱好上都有所差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针对不同爱好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是十分必要的,避免专业定位的不准确,导致职业方向不清晰。
1.3 实验实训条件不理想
高职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而实验实训是学生获取技能主要途径之一,往往高职特色的实践环节无法落实,导致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另外,学校口头上重视实验实训,但因实训基地建设需投入大量的经费,很难付出实施。最后是实训项目缺乏针对性,只能满足实训课程的课堂内操作,因此选用模拟软件的实训代替真正的实战训练。
1.4 师资数量匮乏
师资力量不足成为目前制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教师数量不足,造成的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占比例过大;三是教师技能不高,大多数现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胜任高职教育对技能教学的要求;四是引进高质量、高学历人才机制不健全,人才容易流失。
1.5 教材建设泛滥
高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具有其鲜明特色,这就要求高职教材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教材,更不能借用中职教材。教材建设泛滥表现在:一是高职开办初期借用同名称专科或本科教材;二是中期使用校内自编教材,而这些教材内容脱离市场,实践指导性不高,更新速度慢。三是近几年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因图书出版业逐渐与市场接轨,致使各种版本教材冠以“高职”字样,但并没有体现出高职特色。
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1 构建合适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落实培养人才目标的载体,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路径。将课程体系从原来的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设置。即按专业主要工作岗位,找出岗位相应的工作任务。再根据工作任务分析需要的素质与职业能力,最后在定位相对应的课程。这种对课程体系的设置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符合以能力、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方针。
2.2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要想培育出适应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抓好实训实践环节。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深化巩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学生从中掌握职业技能。根据调查,企业需要的新员工要求动手能力强并能够快速投入工作,不需要进行更多的业务培训。
2.3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主力军,教学活动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新知识。二是尽快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计划安排他们下企业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办出特色和水平的关键,扶持专业教师从事产业开发或者走进生产经营第一线,以此培养“双师型”教师。
2.4 教材建设
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教材建设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管理力度,防止高职教材泛滥。二是要突出高职的核心——应用、实用、实践。三是注重素质教育。四是建构教材的立体化。
[参考文献]
[1]王宗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29.
[2]刘丽娟.数字化校园工程的可行性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