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均倾位56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前不均倾位的诊断及处理方法,以提高临床产科医生对前不均倾位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6例前不均倾位产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取同期分娩的枕前位产妇100例作为对照,比较产程异常情况,分娩方式、分娩时对母爱儿的影响。结果 前不均倾位产程异常发生率与枕前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 前不均倾位产时并发症多,不易做出早期诊断,对母婴危害大,难以经阴道分娩,一经确诊应及时剖宫产结束分娩。
  【关键词】前不均倾位;临床分析
  
  绝大多数头位难产中,存在胎头位置不正的情况,而前不均倾位往往被忽视,从而延误诊断,错过了处理的最佳时期,给予母婴带来不必要的危害。本文通过对56例前不均倾位产妇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对前不均倾位的诊断和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分娩7129例,其中前不均倾位56例,并随机取同期分娩的枕前位产妇100例作为对照,孕妇的年龄在17~46岁,平均27.31岁,孕周37~42周,平均39.41周。
  1.2 前不均倾位的诊断标准 胎头以枕横位入盆(胎头矢状缝与骨盆横径一致)时,胎头侧屈,以前顶骨先下降,矢状缝靠近骶骨称为前不均倾位[1]。56例中分娩结束时前不均倾位占43例,持续性枕横位占8例,枕后位占5例。
  1.3 前不均倾位孕期及分娩期的临床表现 产程中易出现胎膜早破,宫颈水肿,产程停滞,尿潴留,先兆宫破裂,胎头水肿,胎儿窘迫。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观察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样本率表示,资料统计采用两独立样本的Pearson χ2检验,以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前不均倾位和枕前位的相关因素 相对头盆不称、胎膜早破、宫颈水肿、尿潴留、先兆宫破裂,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前不均倾位和枕前位产程异常情况比较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前不均倾位和枕前位分娩方式比较 前不均倾位和枕前位各种分娩方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特别是一产程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前不均倾位和枕前位对胎儿的影响 前不均倾位中胎儿窘迫、胎头水肿、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死亡,产后出血,产伤的发生率均比枕前位高(P<0.05)。见表4。
  3 讨论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横位入盆(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入口横径一致)时,胎头侧屈以前顶骨先下降,矢状缝靠近骶骨称前不均倾位。头位分娩的四大要素: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若各要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配合,胎儿便可经阴道自然分娩。而前不均倾位会引起产力异常,胎儿窘迫,使胎儿不能正常分娩,且常误诊为枕横位伴头盆不称。因此,在产程观察中要学会准确识别前不均倾位。其临床特点有:产妇常发生胎膜早破、胎头为枕横位、胎头迟迟不入盆(是由于后顶骨被阻于骶骨岬之上,即便衔接也难以顺利下降);宫颈扩张至3~4 cm即停滞,产程延长或停滞;在活跃早期就出现宫颈水肿,尿潴留。因前顶骨紧嵌于耻骨联合后方压迫宫颈前唇,胎头受压过久可出现胎头水肿及胎儿窘迫。腹部检查时可摸到胎肩在耻骨联合上,胎头似乎入盆,但阴道检查时胎头紧紧嵌顿于骨盆的前半部,而骨盆的后半部空虚,胎头矢状缝与骨盆横径平行,随着产程进展向骶骨岬移行[2]。在产程观察中如出现上述情况,应高度警惕前不均倾位的出现,并缩短试产时间。故凡因枕横位而施行剖宫产时,应在取出胎儿后查看胎头水肿的部位,从而避免对前不均倾位的误诊或漏诊。最后确诊前不均倾位,是在胎儿娩出后查看胎头小水肿的部位。若为枕左横位的前不均倾位,胎头的小水肿部位在右顶骨上;若为右枕横位的前不均倾位,胎头小水肿部位在左顶骨上[3]
  前不均倾位一经确诊,除极少数产妇的骨盆宽大、胎儿较小、产力强可给予短时间的试产外,其余均应尽快做剖宫产术。否则会增加手术难度,导致子宫下段裂伤、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产程延长时,特别是进入第二产程时胎儿前肩已达耻骨联合上,胎头未能入盆,侧屈逐渐加重,胎头紧贴后肩,转向骨盆入口的后方,往往被误认为胎头已入盆。在剖宫产时应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在切开子宫下段时,胎肩骑跨于耻骨联合,上肢很容易脱出切口外,此时应摇低手术床,将产妇置深垂头仰卧位,第一助手可用力抵住胎肩,朝子宫方向推送,使胎头的侧屈得以纠正,有利于胎头的娩出。一般将胎头旋转为枕后位娩出胎儿。笔者近年对前不均倾位施行剖宫产时,当胎头娩出困难时,不强行娩胎头而是将切口两端弧形向上延长约3 cm,右手伸入宫腔,先拉出胎足娩出胎儿,枕左横位时先拉出右足,枕右横位时先拉出左足,从而防止了子宫切口向下延裂、子宫血管及膀胱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2.
  [2]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10.
  [3] 凌萝达,顾美礼.头位难产修订版.重庆出版社,2001:339.
其他文献
摘要劳技教师是否专业化将决定劳技教学今后的走向,而许多老师都没接受基本的专业培训,甚至都没参加过任何新式的培训就走向劳技教学岗位,对劳技新课程理念把握不准,导致劳技活动实效性不够,这将引起我们深思。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
【摘要】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一次法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80例,245颗牙的治疗措施。结果 对照组125颗牙临床疗效:成功98例,失败27例;观察组120例临床疗效:成功116例,失败4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次法)根管充填术后1周可自愈性疼痛发生率和非自愈性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传统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根管治疗一次法选择恰当的适应证,掌握正确的根管预备和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262例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治愈148例,占56.49%,好转90例,占34.35,未愈4例,占1.53%,死亡20例,占7.63%。死亡原因主要为合并冠心病、心衰、糖尿病等。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加强功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60例脑卒中患者中合并PSD的有82例,总发病率为34%,其中轻度抑郁20例,占22%;中度抑郁40例,占52%;重度抑郁22例,占26%。32例发生在脑卒中急性阶段(30 d内),50例发生在恢复阶段,且随病程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由于脑卒中后并发PSD的几率较高且影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