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艺术与文化现实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作为筹备者,在开始筹备时,我们就陷入是办一个“现代艺术展”还是按照译名Avant-garde办一个“前卫艺术展”的两难状态。中国现代艺术在本世纪中经间断,八十年代才重新萌发,我们办成一个“现代艺术展”,就带有一定的回顾性、阶段总结性。在西方看来,这样的“现代”展已经有“中国前卫”的意味,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基本上只有传统型和地域色彩很重的艺术。但是有的画家不满足“现代”了,要超前,要作出“前卫”的姿态,这就引发了两个问题,一是美术界内部对前卫艺术的理解与评价,二是社会心理的承受力。
  唐:这种前卫性恰恰也就是新闻性的东西。行为艺术在其中表演得比较刺眼,很难让新闻界不看到它。
  高:“前卫”实际上有两个意义:一是“新”,花样翻新,搞出前所未有的形态;另一个是货真价实的,至少在中国文化区域里,其内在结构、文化心态的内容上具有超前性。但现在恐怕更多地是侧重于前一个意义,在花样翻新上做文章。而要看到“前卫”的后一个意义,则确实要让艺术家大伤脑筋。实际上,不一定要花样翻新才成为“前卫”,徐冰即是一个例子。徐冰原来是一个学院派画家,风格主义的画家,现在他的前卫状态也受到比他前卫的一些人的启发,字的形式、装置的形式也好,都有他人的影响,但他知道退一步、进两步,在这种状态下获得了前卫性的因素。所以,要想创造一种真正的前卫,有时不一定是一往无前。如果要一往无前的话,不在于行为如何极端,更多地是要看极端行为背后的内在结构。
  周:这里牵涉到对“前卫”的理解。一般地把它理解为样式、风格的翻新,有人认为就是表层的理解。那么再往深层走,就有人认为挑战性、反叛性、革命性、批判性,应该是它的更内在的特征。我还认为在西方现代艺术走向当代艺术,走向后现代艺术时,反叛性、抗争性、挑战性逐渐被一种兼容性所取代。兼容的艺术是否也是前卫艺术的一种新形态?兼容性体现在它强调一种征服,这种征服不一定以反主流文化的形态出现,而是以征服观众、征服其他艺术家、征服文化界的姿态出现。这种“前卫”我觉得比较多的带有当代文化的特点,它并不一定都要在《蒙娜丽莎》脸上抹胡子,或是采取其它的极端方式。东方艺术要崛起,也要有一种征服人家的力量,而不是简单地以反叛为基本特征,即使反叛也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现实文化的桎梏、压抑的反叛,也应包括对自身的批判。好的艺术家应能作到这一点,像徐冰的作品《析世鉴·世纪末卷》,当然,有人说它是八面玲珑,是取巧。但为什么能得到较多人认同,为什么能征服那么多人的心理,即使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征服力,这种现象就有值得研究之处。
  高:就近两年的作品来说,并不尽如人意,展览中像八五年左右那样严肃性的作品似乎少了些,而行为艺术等比较荒诞、具有达达意味的作品在比重上、份量上似乎压过了前者,新闻性也主要在这方面。这种现象也不仅仅是因为刚才所说的两次波动的原因,粗陋感是心理状态上的一种趋势所致,八五年左右的那种人文理性,不管是批判性的、张扬生命状态的,还是达达的,都总还是严肃的、富于悲剧感的,充满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崇高感等等。现在这个展览,在面向社会以及美术界时,除了还有那种悲剧感的气氛以外,就是多了一种“流氓意识”,从英雄主义、悲剧感下跌到了一种生命状态,就是类似《红高梁》中表现出的那种中国式酒神精神,实际上是一种虚张声势的东西,因为它还不是建立在非常理智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健康的个人状态之上的生命体验和原始主义,性的崇拜也与此有关。
  周:一位画家给我的信中称之为“流寇主义”。
  范:几年前,美术界的突出问题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现在美术界内多数人已不再排斥现代主义,而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属于现代类型的。但随之而来是现代艺术圈里的层次问题。展览反映出来的差别将使我们冷静。从事现代艺术创造不是徒有一股热情、一股表现欲就够了。有些作品明显只是偶然性的效果,艺术家的文化积累不足,也就难以拿出扎实的东西。
  唐:我觉得主办者的心态还是停留在两年前,因为这个展览是两年前就想干的事,现在接着再干,因此主办者还未跨越这个时差,而画家已经离开两年前的状态,“流寇意识”不但在行为艺术中存在,也存在于我们过去认为比较好的画家中,而我们对这种“流寇意识”还未真正地驾驭,所以主观上的合目的性的想法和实际产生的结果存在着差距。
  高:关键是我们在评价行为艺术热(不管是早几年的还是目前的)时主要还是注重它的内容。行为艺术中有流寇意识,但不能用“流寇意识”去界定主要是作画的画家们。他们的共同性是不断超前的一种心理状态,要不断地有一种新闻效果,不断地要成名、要提高知名度,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的心态,总是在一种躁动的过程中来实现其艺术价值。我们对之持批评态度,主要还是在这个层次上。
  唐:超越一点,过若干年回过头来看,也许还会觉得“流寇意识”有一定价值。
  范:新闻性是辐射状的,学术因素则是渗透性的。
  高:除了上面艺术范围内的问题外,还有中国目前的现代艺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这对于读书界、文化界也许更有意义。
  唐:展览出现的一些意外效果恰恰与当前的文化有一种必然的联系。
  周:这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即艺术家对文化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指画画时对色彩、形体的感觉,与对文化作深刻分析也不一样,它是指对文化现象后面的本质的一种直觉。我们应该注意这个展览体现出的艺术家对文化的敏锐感觉,先不去对它作好坏的判断,只是看它是否准确。它为什么能够触动很多人的神经?我觉得它是抓住了文化的某种敏感的东西,某种带有本质性的因素。比方性意识的东西,当然,现在文学、电影等也普遍反映了这个内容,但是像这样直观地、直接用视觉的方式触及这个问题的还不多见,展览可以说比较集中、全面、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范:你刚才讲的是艺术家对文化的感受,我觉得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艺术家的文化感受”,这不是说艺术家主动地去解悟今天的文化,而是艺术家在今天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的那种感受。
  周:我的意思是指有了这种感受后,用视觉的语言把它转换出来,让人去领悟。
  高:问题还可以再深入一些。艺术家的这种感觉到底是被动性的还是自然而然的?倘若是被动型的话,其价值就在于他感觉到了现实是什么样的状态。这种感觉到的状态、趋势与当下文化如果是吻合的话,我们就要对之作一个价值判断。我觉得,它反映出来的感觉实际上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文化面临的问题,即人的意识、个人意识仍不明确,还是处于将个人扩大化的状态中,具体到作品来说,如丁方的作品,似乎要强迫自己进入博大,实际上又很渺茫,没有一个自己切实的定位。黄永的定位就比较好,尽管他的作品在展览中未产生轰动效应,却不等于没有价值,他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家首先是要考虑艺术作品的创造,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批判和反思,他感觉到的东西不是建立在没有根基的海市蜃楼之上、幻想之上的,而是扎实地从自己开始反思,比方说他自己认为,也许自己的作品在人家看来微不足道,或者觉得根本不值得一看,或别人会认为我也照样能做,可是我自己选择这样去做,完全是对我自己时下一种状态的意识使然,它是对自己前一段的观念、发展过程的批判、反思或延续,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发展过程,而不是撤掉这个过程去融入一种似乎火热、喧嚣的局面中。这不但是美术界、也是我们文化的问题,整个二十世纪以来,似乎总处在喧嚣,寻找定位的过程中,总不能实在地从自己脚下走……
其他文献
无论结果如何,这注定是一届了不起的欧洲杯。足球,从未与死亡如此接近。从欧洲到美洲,从剧场到球场,过去的一年,极端组织的幽灵几乎无处不在。法国是笼罩在魔爪下的重灾区。数月前,极端组织悍然宣称:“欧洲杯将变成墓地,圣战等着你们。”开赛仅4天,一名42岁的法国警官和女友被字段组织成员杀害,遇难地点就在位于巴黎大区伊夫林省的家门口,当着他们3岁儿子的面。然而,足球不会向暴力低头。当圣丹尼斯的法兰西大球场吹
临行前罗衣问我,假期要去的西双版纳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我说,是滚倍本的家乡。滚倍本是上海法国学校资助的傣族小姑娘。  她立即伸出舌头,啊,那么穷?我不要去了。  想带孩子们去西双版纳,其实就是想让他们看看别处的生活。法国学校的孩子,父母大都是被跨国公司派到中国工作的高层管理人员,住着大大的房子,有保姆和司机为他们服务。孩子们之间的谈话常常是,“你家的房子有几层?”“我们换新司机了。”  我不愿意
亲爱的林丹:  见信如面,祝一切安好。  首先恭喜你在常州夺得了黄金大奖赛男单的冠军。“王者归来”,除了这个烂俗的词,我想不到其他话语来描述你的回归。  阔别国际赛场8个月之后,你用球场上的表现证明虽年华已逝,却宝刀未老。你仍然是这个星球上羽毛球打得最好的男人。现在你走在重回巅峰的康庄大道上。  大多数时候,人们习惯用年龄来界定某些事情。在运动场上,年过30岁,往往被认定已经进入了职业生涯暮年,只
新体育(以下简称“新”):你曾经四次冲击奥运会,但都以失败告终……  张翔:我是1990年加入国家队,199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选拔,当时各方面都不成熟所以没有特别的感受;1996年的亚洲选拔赛,我个人的状态好得多,但是整体实力要比日韩两个队差一些,最后韩国代表亚洲参加奥运会;1999年底的亚洲选拔赛在上海举行,又输给了韩国。新:参加九运会后,你宣布退役并选择去了四川大学,当时是如何打算未来的? 
翻译家冯亦代先生着手翻译丽莲·海尔曼的名剧《守望莱茵河》是于一九四四年在重庆(见《书人书事》289页)。我当时还是个中学生,在重庆只看过《守望莱茵河》的电影,抗战胜利后才读到冯先生的译本。回想起来,电影固然很精彩,但原著和译本给我思考的回旋余地似乎更大些。四十多年过去,自己来译海尔曼的回忆录《未成器的女人》(An Unfinished Woman,一九六九),自然会追溯到冯先生的这一译绩。  我译
巴西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球迷在各种场所,使用各种手段观看比赛。其中真正的球迷自不必说,更不乏为了看人而看球的“伪球迷”。  “伪”不“伪”,人家终归是看了,但有一大批人,她们虽然为世界杯的开幕喝彩,却不看一场比赛,比如我。我男友是真正的足球迷,这几日他的生活就是看球睡觉睡觉看球,我自然心存不满,但也只能尊重他的做法,就像他不得不尊重我逛街的爱好。“男生不看球不爷们儿”,我这样宽慰自己。以前常
球场集体谩骂之所以“阴魂不散”,可能是因为将对方说得越低、越下三烂、越耻辱,自己就越有强大的感觉。在体育比赛中,集体谩骂症状明显,但这种状况不仅发生在球场,社会各个层面降低对手地位的“骂”已经无孔不入。中国篮协准备重拳治骂,据说到一定程度要封场,零观众,再治不好就换城市。这不是第一次出现对赛场集体骂街的“围堵”。篮协治理赛场秩序,觉得场面上有点过不去了。因为这和单个运动员骂人、违纪不同。大场面的谩
接连下了几天秋雨,上海的天气有点凉。又到了周末,黄浦江边的西岸音乐公园熙熙攘攘,足有七八千市民到此参加2014广汽丰田四季跑上海站的活动。跑友们在浓缩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赛道上欢乐奔跑。  作为一次趣味路跑,组委会在6000米长的“四季赛道”上,通过气泡机、喷雾器、鼓风机和造雪机,模拟出春夏秋冬的实景,使跑友们感受到时间的更迭和季节的变化。一路穿越春天的草地、夏天的细雨、秋天的凉风和冬天的白雪,四季在
波尔津吉斯的“菜鸟”赛季仅打了一个多月,就用自己的神奇表现让尼克斯球迷将嘘声转成了欢呼声。纽约的麦迪逊广场花园球馆被称为篮球麦加。这座城市的尼克斯队是一支有70年历史的NBA球队,除夺得两次NBA总冠军外,还培养出帕特里克·尤因、威利斯·里德等知名球星。在2015年选秀会上,尼克斯队用4号签得到新秀克里斯塔普斯·波尔津吉斯。他的抢眼表现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迅速赢得挑剔的纽约球迷认可,仅用半年时间就
破冰了。冬天收起他的斗篷,赶在太阳落山前带着一片白莽沿着护城河走了,回到他该去的地方独自垂钓。  冬天像一个老头儿,在每年春节前降临世间。他像是探亲者,又是冰霜挂在糖葫芦上。在幼时的记忆里,他是一层甜甜的冰糖。  幼时。这个孤单的老头儿会跟人们一起放烟花,放爆竹。他和人们一起捂住耳朵,但内心的击打比这更强烈。  幼时。这个和蔼的老人没有家人,他会挨家挨户去拜年,看着别人团圆,看着别人家热腾腾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