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目前不少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状态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门坎,下精力、下功夫,加力度,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已经势在必行。
下面所阐述的,系笔者本人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认识及见解。
1 目前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剖析
造成乡村小学生语文能力偏低的原因,除了生活的语言环境外,课堂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状态则是更主要的原因。因为善于按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优秀教师,不在于表面上教书,不在于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于从战略高度入手,从根本上将科学、合理的探索求知方法,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教育对象。而目前多数的乡村小学教师,由于在灵魂深处还没有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所以还没有勇气或者说还没有办法堂堂正正地走出旧语文课堂教学的框框。
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出道德教训,就算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这样的语文课,根本上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课,而是应付了事的内容分析课、语文知识讲授课,自然常识介绍课,文学欣赏课。他们对学生要讲的语文知识,确实太多了,把许多有效的时间都花在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结构、技巧上。
想必大家都清楚,教师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却无精打采,度日如年,连动口动脑动手实践训练的机会也没有,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有位小学语文专家曾说过,只重视理解课文内容,不重视训练过程,其实不算语文教学。也就是说,只重视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情节,不重视读书,不重视字、词 、句等基本功训练,不放手让学生真正去实践,这不是与现代教学模式背道而驰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使学生通过课文中字、词、句的训练,才能让他们学到真正的、有用的语文知识。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已给教师注入了一股强劲的东风,而不少教师也在期待自己的教学节奏如行云流水,行乎其行,业乎其当。他们也一心想把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得主副相宜,难易相配,动静相宜;更想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怡然自得。然而,当他们实施知识储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却与自己的心愿渐行渐远。时至今日,相当多的教师上课时,还在用“满堂问”、“满堂闹”来掩盖“满堂灌”。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法,表明某些教师课前往往没有进行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而是临阵磨刀,信口开河,只图热闹,应付了事。这种纷繁的耗时低效的问问答答,由教师牵着有鼻子的学生绕来绕去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就是有意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给挤掉了。至于“满堂闹”的教学方法,也只是图个所谓的课堂气氛活跃,花样翻新,甚至误解为愉快教学。必须明确,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愉快教学是必要的,可愉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想让学生对语言文字训练感兴趣、有兴趣,关键在于是否能挖掘出学生的内在因素,焦点在于是否能培养出他们的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如坚强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
要深刻认识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还得从“什么是语文?”说起。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就是说,“语”是语言,是口语之意,“文”是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自觉地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训练呢?
从教学的对象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少年儿童。而从心理学方面着眼:6—12岁的少年儿童是积极主动发展中的人,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段,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记忆力特别强。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想方设法,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语言文字,那一定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教育的功能来看,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少年儿童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而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具课,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基础课。其中,语言文字是语文课工具性外在形态的表现,至于思想、思维能力、兴趣等教育则蕴含在语言文字的教育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小学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对学生进行严格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促进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一代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明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标志,下一代少年儿童的语言文明素质将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否和文明程度的高低。由于目前乡村不少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没能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致使相当部分学生还未具备扎实牢固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主要表现在:学生习作中的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口头语和书面语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等毛病。因此,要改变小学语文课堂这种“耗时低效,劳而少功”的教学现状,就一定要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3 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要求
仅懂得有必要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不够的,还应当深刻理解并领会掌握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要求。
要把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教师就必须下足精力,下苦功夫,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基本功训练,不但包括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也包括语言情感的体验、诗文意境的理解、文章的品析欣赏等方面的训练,以及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等方面的训练。由于学龄段不同,对学生训练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不过语言训练的方法与要求却是一致的。
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具体要求是:
3.1 明确训练的目的性。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3.2 确保训练的主体性。就是要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3.3 讲究训练的科学性。就是在指导学生训练时,必须按照学生学习语言的客观规律来进行。 3.4 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就是要使学生对词语不仅能理解,而且能内化运用。
3.5 展现训练的全面性。主要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4 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4.1 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本文的前面已提及,即包括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
训练的内容确定后,我们教师就要求并耐心引导、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以确保他们能正确地读、写出学过的词语,并懂得其意。在此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明白,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其形式是声音,其内容是意义;词义是语汇学习的重点,也是不易掌握的难点。当然,由于城乡地域及生活背景的差异,引起所教对象的语言环境、语言基础积累也不同、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掌握更不同,故在语言教学时的训练内容侧重点也就不一样。
相对而言,城区的学生语言学习环境较好。入学前,他们已经认识、掌握了许多言语,对普通话的运用力娴熟,而且发音准确。故在字、词 、句、段、篇及听、说、读、写方面侧较容易进行训练。而乡村的学生则不同,在听的方面,他们除了从电视上接触较多之外,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由于他们没有生活背景的语言积累,因而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个学龄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同:低学龄段的一、二年级侧重在读字、说词;三、四年级学龄段的侧重在说词、说句、连句成段乃至篇章;五、六年级学龄段侧重在通过句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4.2 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关键是从最甚础的方面抓起,从低年级抓起。只有低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抓实抓牢抓好了,才能对中高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一二年级来说,识字教学是重点。其中字形学习更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重点和难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实教学中的学生识字负担过重。重就重在机械识记字形的负担上。虽说学龄初期的儿童注意力有了发展,但因其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还欠完善,知识经验又缺乏,故对事物的理解不够全面,对记忆内容也难以进行逻辑加工,所以他们只能依赖机械记忆。在识字教学时,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依据汉字造字规律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如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巧记生字的方法,不仅能训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确保他们达到了识记生字的目的,并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的过渡时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内容由词、句过渡到段、篇。教学时要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师首先必须弄清并确定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然后指导学生疏通句义,理解句子;再则就是把文中精彩的语句段落内化为我所用。值得强调的是,词句内化运用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方法是教师通过移用、删除、改换、仿照的程序,指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这么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积累起来,组成书面语言材料,并根据需要与可能,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素材放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去。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关于“海底的岩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等描述,可选作学生习作训练的素材。
高年级训练的侧重点是听、说、读、写。这里的听和说是指“口语交际”,读和写是指“书面交际”。因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而言语就是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所以要求五六年级学生在听人说话后能领会其主要内容。训练时可采用听故事、看音像作品、然后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等方式,要求语言准确、流利、简洁,达到能明白清楚地讲述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读”的方面,要紧密结合小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侧重地进行训练。高年级段学生除了朗读训练之外,还要进行默读、诵读、浏览等方式的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切实保证学生“读”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赏析课文,感悟课文中的思想内容。
在“写”的方面,“课标”告诉我们:“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所谓“写”,就是学生把自己经历的事情,看到的事情,记录下来;把心中的高兴或愁苦写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文。简单地说,作文就是写文章。完整地说,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情,围绕着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就是学生通过自己手中的笔,信手拈来地写下自己心里想说、要说的话,而且允许心里怎么想,笔就怎么写。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并指导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能应用到实际的习作中去。所以,要求语文课必须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理由就在于此。只有借助听、说、读、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才能使学生的语言、思想、思维能力等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也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种种任务才能得以顺利而圆满完成。
下面所阐述的,系笔者本人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认识及见解。
1 目前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剖析
造成乡村小学生语文能力偏低的原因,除了生活的语言环境外,课堂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状态则是更主要的原因。因为善于按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优秀教师,不在于表面上教书,不在于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于从战略高度入手,从根本上将科学、合理的探索求知方法,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教育对象。而目前多数的乡村小学教师,由于在灵魂深处还没有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所以还没有勇气或者说还没有办法堂堂正正地走出旧语文课堂教学的框框。
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出道德教训,就算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这样的语文课,根本上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课,而是应付了事的内容分析课、语文知识讲授课,自然常识介绍课,文学欣赏课。他们对学生要讲的语文知识,确实太多了,把许多有效的时间都花在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结构、技巧上。
想必大家都清楚,教师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却无精打采,度日如年,连动口动脑动手实践训练的机会也没有,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有位小学语文专家曾说过,只重视理解课文内容,不重视训练过程,其实不算语文教学。也就是说,只重视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情节,不重视读书,不重视字、词 、句等基本功训练,不放手让学生真正去实践,这不是与现代教学模式背道而驰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使学生通过课文中字、词、句的训练,才能让他们学到真正的、有用的语文知识。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已给教师注入了一股强劲的东风,而不少教师也在期待自己的教学节奏如行云流水,行乎其行,业乎其当。他们也一心想把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得主副相宜,难易相配,动静相宜;更想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怡然自得。然而,当他们实施知识储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却与自己的心愿渐行渐远。时至今日,相当多的教师上课时,还在用“满堂问”、“满堂闹”来掩盖“满堂灌”。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法,表明某些教师课前往往没有进行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而是临阵磨刀,信口开河,只图热闹,应付了事。这种纷繁的耗时低效的问问答答,由教师牵着有鼻子的学生绕来绕去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就是有意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给挤掉了。至于“满堂闹”的教学方法,也只是图个所谓的课堂气氛活跃,花样翻新,甚至误解为愉快教学。必须明确,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愉快教学是必要的,可愉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想让学生对语言文字训练感兴趣、有兴趣,关键在于是否能挖掘出学生的内在因素,焦点在于是否能培养出他们的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如坚强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
要深刻认识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还得从“什么是语文?”说起。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就是说,“语”是语言,是口语之意,“文”是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自觉地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训练呢?
从教学的对象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少年儿童。而从心理学方面着眼:6—12岁的少年儿童是积极主动发展中的人,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段,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记忆力特别强。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想方设法,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语言文字,那一定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教育的功能来看,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少年儿童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而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具课,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基础课。其中,语言文字是语文课工具性外在形态的表现,至于思想、思维能力、兴趣等教育则蕴含在语言文字的教育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小学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对学生进行严格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促进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一代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明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标志,下一代少年儿童的语言文明素质将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否和文明程度的高低。由于目前乡村不少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没能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致使相当部分学生还未具备扎实牢固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主要表现在:学生习作中的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口头语和书面语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等毛病。因此,要改变小学语文课堂这种“耗时低效,劳而少功”的教学现状,就一定要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3 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要求
仅懂得有必要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不够的,还应当深刻理解并领会掌握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要求。
要把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教师就必须下足精力,下苦功夫,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基本功训练,不但包括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也包括语言情感的体验、诗文意境的理解、文章的品析欣赏等方面的训练,以及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等方面的训练。由于学龄段不同,对学生训练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不过语言训练的方法与要求却是一致的。
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具体要求是:
3.1 明确训练的目的性。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3.2 确保训练的主体性。就是要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3.3 讲究训练的科学性。就是在指导学生训练时,必须按照学生学习语言的客观规律来进行。 3.4 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就是要使学生对词语不仅能理解,而且能内化运用。
3.5 展现训练的全面性。主要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4 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4.1 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本文的前面已提及,即包括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
训练的内容确定后,我们教师就要求并耐心引导、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以确保他们能正确地读、写出学过的词语,并懂得其意。在此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明白,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其形式是声音,其内容是意义;词义是语汇学习的重点,也是不易掌握的难点。当然,由于城乡地域及生活背景的差异,引起所教对象的语言环境、语言基础积累也不同、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掌握更不同,故在语言教学时的训练内容侧重点也就不一样。
相对而言,城区的学生语言学习环境较好。入学前,他们已经认识、掌握了许多言语,对普通话的运用力娴熟,而且发音准确。故在字、词 、句、段、篇及听、说、读、写方面侧较容易进行训练。而乡村的学生则不同,在听的方面,他们除了从电视上接触较多之外,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由于他们没有生活背景的语言积累,因而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个学龄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同:低学龄段的一、二年级侧重在读字、说词;三、四年级学龄段的侧重在说词、说句、连句成段乃至篇章;五、六年级学龄段侧重在通过句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4.2 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关键是从最甚础的方面抓起,从低年级抓起。只有低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抓实抓牢抓好了,才能对中高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一二年级来说,识字教学是重点。其中字形学习更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重点和难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实教学中的学生识字负担过重。重就重在机械识记字形的负担上。虽说学龄初期的儿童注意力有了发展,但因其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还欠完善,知识经验又缺乏,故对事物的理解不够全面,对记忆内容也难以进行逻辑加工,所以他们只能依赖机械记忆。在识字教学时,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依据汉字造字规律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如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巧记生字的方法,不仅能训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确保他们达到了识记生字的目的,并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的过渡时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内容由词、句过渡到段、篇。教学时要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师首先必须弄清并确定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然后指导学生疏通句义,理解句子;再则就是把文中精彩的语句段落内化为我所用。值得强调的是,词句内化运用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方法是教师通过移用、删除、改换、仿照的程序,指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这么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积累起来,组成书面语言材料,并根据需要与可能,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素材放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去。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关于“海底的岩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等描述,可选作学生习作训练的素材。
高年级训练的侧重点是听、说、读、写。这里的听和说是指“口语交际”,读和写是指“书面交际”。因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而言语就是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所以要求五六年级学生在听人说话后能领会其主要内容。训练时可采用听故事、看音像作品、然后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等方式,要求语言准确、流利、简洁,达到能明白清楚地讲述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读”的方面,要紧密结合小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侧重地进行训练。高年级段学生除了朗读训练之外,还要进行默读、诵读、浏览等方式的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切实保证学生“读”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赏析课文,感悟课文中的思想内容。
在“写”的方面,“课标”告诉我们:“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所谓“写”,就是学生把自己经历的事情,看到的事情,记录下来;把心中的高兴或愁苦写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文。简单地说,作文就是写文章。完整地说,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情,围绕着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就是学生通过自己手中的笔,信手拈来地写下自己心里想说、要说的话,而且允许心里怎么想,笔就怎么写。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并指导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能应用到实际的习作中去。所以,要求语文课必须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理由就在于此。只有借助听、说、读、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才能使学生的语言、思想、思维能力等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也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种种任务才能得以顺利而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