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学体验营”活动第四季完美收官。23名来自高中或刚刚升入医学院的“医二代”们分组观摩了普外科微创手术、心导管手术、超声科B超室、ICU查房、肿瘤科查房,以及病理科操作,学习了心肺复苏和烧烫伤处理,还与瑞金医院六位中青年骨干专家进行座谈交流,听专家们讲述自己的从医之路,并从医生们讲述的故事中体会到了治病救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今天,让我们也来听听医生们的心声吧!
1985年参加高考前,我有幸拿到了一所名牌大学的奖学金。只要我的高考成绩达到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就可以如愿就读该校的城市规划专业。遗憾的是,由于发挥失常,我落到了第二志愿,当时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然而,就是这次“意外”,在不经意中成就了我24年的快乐行医之路。在工作的第十个年头(2000年),我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那所名牌大学的重大活动。当我提及自己的高考经历时,有人问我:“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会改变目前的选择吗?”我没有任何犹豫地回答说:“不会!”因为我眼中,医学具有其独特的魅力。相较于其他行业,医学与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医学是一门科学,包罗万象,涵盖了各类学科。除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理学等专业学科外,医学中还渗透着数学、社会学、人文、哲学、心理学等。所以,医生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具备“10项全能运动员”的素质。记得在汶川大地震中,我救治过一名女中学生,由于多处严重的挤压伤已危及到她的生命,我们迫不得已做出了截肢的决定。面对突如其来的多重身心打击,她无法承受眼前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度的忧郁和沉默中。这时候,我们除了医治她的躯体疾病外,还积极想方设法恢复她的生活质量、维持她的人格尊严。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她忧郁的眼神逐渐消失,脸上重新出现灿烂的微笑。“因为她灿烂,所以我快乐”,行医的成就与快乐要远远超过个人的付出。
作为重症医学科医生,我们面对的多是突发、紧急,甚至灾难性的情况,需要以娴熟的技能、冷静的头脑来快速判断和紧急应对各种惊心动魄、悬念起伏、过程曲折的救治过程。踏上从医的道路,就意味着需要不断地学习知识和更新信息,提升各种能力,虽然辛苦,还要牺牲许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但每当把重症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这种幸福感是任何职业的都无法比拟的。
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讲述者:瑞金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 吴立群
我从小对学医有浓厚的兴趣,填报高考志愿时,全部填报了医学院,从医的决心非常坚定。我的祖父是一名中医,在县城很受尊重。有一次,一位病人在县医院看病,怎么都看不好,结果祖父运用中医的方法治好了这位病人。那时候,我觉得医生是一份很了不起的职业,能够治病救人,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小时候患有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经常要去医院打针,和医生、护士接触多了,就对医院这个地方有了亲切感。
在医学院,我对心血管内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不巧的是,我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县医院的外科工作。在刚刚工作的两三年时间里,我一直都在找机会,希望能调到内科工作。直到有一年,一名刚分配入院的医学生被分到了内科,而他希望到外科工作,于是我们就调换了一下,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内科医生。后来,我考入瑞金医院攻读研究生并留院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我热爱的心脏内科工作。
毋庸置疑,从医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只要热爱,就不会觉得辛苦。当你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国家、社会和病人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回报。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无法用金钱或其他任何事物替代的。前不久,我在看专家门诊遇到了一位一年前诊治过的病人。这位病人刚从澳大利亚回国,挂我的专家号并不是为了看病,而是为了向我说声“谢谢!”说实话,我已经不太记得这位病人了。病人说,他在找我看病之前,一直被心脏房颤所困扰,虽然做过手术,但效果并不好。一年前,我为他做了心脏射频消融手术,房颤再也没有复发过。这次回国,他专程来向我道谢,还一直关照我说,医生工作太辛苦,一定要注意营养。我非常感动,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和成就感。
为病人解除病痛是我最大的快乐
讲述者:瑞金医院肿瘤科研究员 张俊
学医的过程是点滴积累的过程。从成长到成熟,从小医生变身大专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积累。学医道路上的快乐有很多,如某篇文章的发表、导师的赞许、同行的肯定等。对我而言,真正让我感到快乐的,是凭借我的知识和能力帮助病人缓解病痛。
1991年,我考入第二医科大学七年制英文班,开始了学医生涯。毕业后,我选择在瑞金医院工作,不仅仅在于她的规模和名气,而在于其一百多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更包括了医学前辈们传承下来的扎实的医疗技术和严谨的医德医风。当时,我们都自豪地将其称为“瑞金style”。之后,我有幸跟着消化道肿瘤专家朱正纲教授学习,在胃肠肿瘤领域找到了一片发展天地。
对许多晚期肿瘤病人而言,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达到完全治愈的程度,更多的治疗在于缓解病痛。我们病区是肿瘤规范化的治疗病房,是上海市首家获得癌痛规范化诊疗的示范病房。我们的工作是对肿瘤病人进行症状控制、缓解病痛,以及展开新药临床研究,让病人有机会得到更多更新的药物治疗,同时还需要融入一些人文关怀的内容,给予病人心灵上的支撑,为他们树立信心。我曾接诊过一名来自无锡的70多岁病人,就诊时胃部肿瘤巨大,无法手术,只能放一根鼻饲管到小肠,靠营养液来维持生命。但我们没有不放弃,在与病人家属充分沟通后,我们对病人进行了“非常规化疗”,仅使用一种化疗药,并将原先的三周一次大剂量输注拆分为小剂量单周输注,减少其毒性和副作用。经过2个月的治疗,病人能吃东西了,鼻饲管拔了,人胖了,状态也越来越好。原先是轮椅推着来的,后来竟可以走路了。
我常常说,肿瘤科医生在治瘤,更是在看病,既要用医学的手段来治疗疾病,也要以哲学的思维来探究疾病的奥秘,更要以慈善的光芒来弥补智慧的不足。若是心怀仁心,日行一善,从医道路上,即使再苦再累,只要能够帮到病人,就能感受到从医的价值所在。 医生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对病人的关爱
瑞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臧潞
说起当初为何从医,我的答案非常简单——因为父母希望我成为医生。当初,我虽然对医学并没有多少兴趣,但始终觉得医生是一份受人尊重的职业。考入医学院后,我非常认真地学习每一门课程,成绩名列前茅,对医学的热爱也不断升温。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瑞金医院普外科工作,并成为了郑民华教授的学生。在郑民华教授及诸多前辈的言传身教下,我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前辈们对病人的关爱之心,更令我敬佩不已。
我觉得,医生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对病人的关爱。虽然外科医生的工作非常忙碌,既要做手术,又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加班加点、彻夜不眠是家常便饭,但对病人的关爱,一点也不能少。
有一次,我走在马路上,一位老先生突然拉住了我,激动地对我说:“臧医生,十年前我得了肠癌,你给我开过刀。现在我的身体很好,也没有复发,谢谢您!”说实话,由于治疗过的病人太多,我已经对这个病人没有印象了。不过,当看到这位肠癌病人如今健康地生活着,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和欣慰!
去年,我在云南从事援滇工作时,收治了一名30岁左右罹患胃癌的彝族妇女。我为她实施了胃癌切除手术,手术切口仅两厘米。术后,病人恢复情况良好。为了表示感谢,这位病人的丈夫从200公里外的家乡果园背了80斤核桃送到医院。我十分感动,为了不辜负夫妻俩的一番心意,我收下了这份“贵重”的礼物。同时,为了不给贫困的他们增加经济负担,我悄悄塞给了他们600元钱。
外科医生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每当救活一位病人、治好一例疾病,心中都会有莫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精神财富,让我坚定地在外科医生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虽然现在经常看到医患纠纷的新闻报道,但那只是极个别的情况,大多数病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珍惜从医那份淡淡的幸福
讲述者:瑞金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 詹维伟
我也是一个“医二代”,我的父母都是感染科医生。记得小时候,一个叔叔总在春节期间来我家拜年。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我母亲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一个病人,每当过了大年三十,他就觉得自己又多活了一年,非常感恩我母亲。作为“医二代”,我时常去父母的医院,看到他们的辛苦,也感受到他们治病救人的快乐,耳濡目染,我也决心要做一名医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当医生的乐趣,也越来越喜爱这份辛苦又快乐的事业。超声检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与检查医生的经验、手势、取图等关系很大,同一个人、同样的病灶,结果可以相差很大。打个比方,做超声检查有点像烧中国菜,“盐几许、火候几何”,似乎难有统一的标准。更何况,超声科医生与每位病人接触的时间非常有限,平均每人不过几分钟。要在这几分钟内准确地找到疾病的“蛛丝马迹”,靠的是扎实的基本功。
我时常感到幸运,能在瑞金医院这个大平台开展工作,借助医院的综合实力优势,不断进行摸索,在超声诊断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绩,得到了病人和行业内的认可。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通过几代“超声人”的不断努力,我们的工作范围也从原先单一的术前的诊断,不断扩充到如今的术前诊断、术中治疗、术后评估,可谓全程参与病人的诊疗工作,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超声科医生既服务于病人,也服务于临床医生。作为超声科医生,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建议,让他们少走弯路,也让病人免去不必要的痛苦,令我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曾经有一名病人,在当地医院查出患甲状腺癌,特意赶到瑞金医院接受手术。术前,我受外科医生的委托,为病人复查颈部超声。经仔细观察,我发现这名病人已出现了淋巴结转移,便建议医生在手术同时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以免病人将来还要接受二次手术。果然,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证实了我最初的判断。
2002年,瑞金医院成立移植中心,重新开展肝移植手术。我清晰地记得十多年前,我们时常通宵达旦、各学科医生协同作战的情景。有一次,主刀医生完成了肝脏移植关键操作,在缝合腹腔前,由我通过超声来观察动脉静脉的吻合情况。经过仔细检查,我突然发现血管内有脱落的血栓,导致缝合口附近的血管出现狭窄。于是,外科医生再次进行手术操作。最终,当超声影像显示血流通畅时,我们都松了一口气,手术成功!而此时,已经是凌晨5点,离第二天上班时间仅有3个小时。为了不耽误工作,我们几个医生找到了一间空的病房,和衣而卧。后来,这名肝移植病人像健康人一样生活,还登上了泰山!
当医生的确很辛苦,但回过头看看,更深入内心的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感。
????
每一份病理报告,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讲述者:瑞金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 袁菲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为我描绘了一幅职业蓝图,成为一名医生。父亲总说,世界上的各种职业,最有意义的莫过于教师和医生,他是一名教师,希望家里还能有一名医生。
我的成长轨迹非常顺利,如愿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留在了瑞金医院病理科。人们常说,病理科是疾病诊断的“终结者”,我也体会到了病理科医生的“一锤定音”“一字千斤”,更感受到病理科医生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可以说,每一份病理背后都承载着一个病人、一个家庭的希望。我曾和同事一起救治过一名在走道里晕厥的病人家属,她就是因为拿到了一份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病理报告而伤心晕倒。我也曾在一段日子里反复接待一对中年夫妇,因为他们始终无法接受才上中学的独子罹患横纹肌肉瘤,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我审慎地去面对每一张切片,特别是出具恶性肿瘤的诊断时,更是慎之、再慎之。有时,我在显微镜下对着切片反复查看,反复斟酌,希望那是好的细胞,然而很多时候,结果依然是如此无情。报告上那触目惊心的字眼,病人和家属眼中绝望的神情,让我揪心不已。但作为一名病理科医生,我不能被情绪左右,必须理性地给予一个准确、客观的结论,因为这是为病人提供帮助的最有效方法。
作为病理科医生,我们很少与病人面对面接触,很少听到病人当面说一句“医生,谢谢你!”但我们心中的成就感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因为我知道,每一个成功治疗方案的背后,都有一份精准的病理报告给予支撑。如果病理报告出错,就会导致内科医生错误的用药、外科医生错误的手术。我们手中的笔是如此之轻,但我们写下的字,又是如此沉重而有份量。
1985年参加高考前,我有幸拿到了一所名牌大学的奖学金。只要我的高考成绩达到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就可以如愿就读该校的城市规划专业。遗憾的是,由于发挥失常,我落到了第二志愿,当时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然而,就是这次“意外”,在不经意中成就了我24年的快乐行医之路。在工作的第十个年头(2000年),我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那所名牌大学的重大活动。当我提及自己的高考经历时,有人问我:“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会改变目前的选择吗?”我没有任何犹豫地回答说:“不会!”因为我眼中,医学具有其独特的魅力。相较于其他行业,医学与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医学是一门科学,包罗万象,涵盖了各类学科。除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理学等专业学科外,医学中还渗透着数学、社会学、人文、哲学、心理学等。所以,医生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具备“10项全能运动员”的素质。记得在汶川大地震中,我救治过一名女中学生,由于多处严重的挤压伤已危及到她的生命,我们迫不得已做出了截肢的决定。面对突如其来的多重身心打击,她无法承受眼前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度的忧郁和沉默中。这时候,我们除了医治她的躯体疾病外,还积极想方设法恢复她的生活质量、维持她的人格尊严。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她忧郁的眼神逐渐消失,脸上重新出现灿烂的微笑。“因为她灿烂,所以我快乐”,行医的成就与快乐要远远超过个人的付出。
作为重症医学科医生,我们面对的多是突发、紧急,甚至灾难性的情况,需要以娴熟的技能、冷静的头脑来快速判断和紧急应对各种惊心动魄、悬念起伏、过程曲折的救治过程。踏上从医的道路,就意味着需要不断地学习知识和更新信息,提升各种能力,虽然辛苦,还要牺牲许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但每当把重症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这种幸福感是任何职业的都无法比拟的。
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讲述者:瑞金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 吴立群
我从小对学医有浓厚的兴趣,填报高考志愿时,全部填报了医学院,从医的决心非常坚定。我的祖父是一名中医,在县城很受尊重。有一次,一位病人在县医院看病,怎么都看不好,结果祖父运用中医的方法治好了这位病人。那时候,我觉得医生是一份很了不起的职业,能够治病救人,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小时候患有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经常要去医院打针,和医生、护士接触多了,就对医院这个地方有了亲切感。
在医学院,我对心血管内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不巧的是,我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县医院的外科工作。在刚刚工作的两三年时间里,我一直都在找机会,希望能调到内科工作。直到有一年,一名刚分配入院的医学生被分到了内科,而他希望到外科工作,于是我们就调换了一下,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内科医生。后来,我考入瑞金医院攻读研究生并留院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我热爱的心脏内科工作。
毋庸置疑,从医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只要热爱,就不会觉得辛苦。当你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国家、社会和病人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回报。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无法用金钱或其他任何事物替代的。前不久,我在看专家门诊遇到了一位一年前诊治过的病人。这位病人刚从澳大利亚回国,挂我的专家号并不是为了看病,而是为了向我说声“谢谢!”说实话,我已经不太记得这位病人了。病人说,他在找我看病之前,一直被心脏房颤所困扰,虽然做过手术,但效果并不好。一年前,我为他做了心脏射频消融手术,房颤再也没有复发过。这次回国,他专程来向我道谢,还一直关照我说,医生工作太辛苦,一定要注意营养。我非常感动,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和成就感。
为病人解除病痛是我最大的快乐
讲述者:瑞金医院肿瘤科研究员 张俊
学医的过程是点滴积累的过程。从成长到成熟,从小医生变身大专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积累。学医道路上的快乐有很多,如某篇文章的发表、导师的赞许、同行的肯定等。对我而言,真正让我感到快乐的,是凭借我的知识和能力帮助病人缓解病痛。
1991年,我考入第二医科大学七年制英文班,开始了学医生涯。毕业后,我选择在瑞金医院工作,不仅仅在于她的规模和名气,而在于其一百多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更包括了医学前辈们传承下来的扎实的医疗技术和严谨的医德医风。当时,我们都自豪地将其称为“瑞金style”。之后,我有幸跟着消化道肿瘤专家朱正纲教授学习,在胃肠肿瘤领域找到了一片发展天地。
对许多晚期肿瘤病人而言,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达到完全治愈的程度,更多的治疗在于缓解病痛。我们病区是肿瘤规范化的治疗病房,是上海市首家获得癌痛规范化诊疗的示范病房。我们的工作是对肿瘤病人进行症状控制、缓解病痛,以及展开新药临床研究,让病人有机会得到更多更新的药物治疗,同时还需要融入一些人文关怀的内容,给予病人心灵上的支撑,为他们树立信心。我曾接诊过一名来自无锡的70多岁病人,就诊时胃部肿瘤巨大,无法手术,只能放一根鼻饲管到小肠,靠营养液来维持生命。但我们没有不放弃,在与病人家属充分沟通后,我们对病人进行了“非常规化疗”,仅使用一种化疗药,并将原先的三周一次大剂量输注拆分为小剂量单周输注,减少其毒性和副作用。经过2个月的治疗,病人能吃东西了,鼻饲管拔了,人胖了,状态也越来越好。原先是轮椅推着来的,后来竟可以走路了。
我常常说,肿瘤科医生在治瘤,更是在看病,既要用医学的手段来治疗疾病,也要以哲学的思维来探究疾病的奥秘,更要以慈善的光芒来弥补智慧的不足。若是心怀仁心,日行一善,从医道路上,即使再苦再累,只要能够帮到病人,就能感受到从医的价值所在。 医生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对病人的关爱
瑞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臧潞
说起当初为何从医,我的答案非常简单——因为父母希望我成为医生。当初,我虽然对医学并没有多少兴趣,但始终觉得医生是一份受人尊重的职业。考入医学院后,我非常认真地学习每一门课程,成绩名列前茅,对医学的热爱也不断升温。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瑞金医院普外科工作,并成为了郑民华教授的学生。在郑民华教授及诸多前辈的言传身教下,我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前辈们对病人的关爱之心,更令我敬佩不已。
我觉得,医生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对病人的关爱。虽然外科医生的工作非常忙碌,既要做手术,又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加班加点、彻夜不眠是家常便饭,但对病人的关爱,一点也不能少。
有一次,我走在马路上,一位老先生突然拉住了我,激动地对我说:“臧医生,十年前我得了肠癌,你给我开过刀。现在我的身体很好,也没有复发,谢谢您!”说实话,由于治疗过的病人太多,我已经对这个病人没有印象了。不过,当看到这位肠癌病人如今健康地生活着,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和欣慰!
去年,我在云南从事援滇工作时,收治了一名30岁左右罹患胃癌的彝族妇女。我为她实施了胃癌切除手术,手术切口仅两厘米。术后,病人恢复情况良好。为了表示感谢,这位病人的丈夫从200公里外的家乡果园背了80斤核桃送到医院。我十分感动,为了不辜负夫妻俩的一番心意,我收下了这份“贵重”的礼物。同时,为了不给贫困的他们增加经济负担,我悄悄塞给了他们600元钱。
外科医生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每当救活一位病人、治好一例疾病,心中都会有莫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精神财富,让我坚定地在外科医生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虽然现在经常看到医患纠纷的新闻报道,但那只是极个别的情况,大多数病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珍惜从医那份淡淡的幸福
讲述者:瑞金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 詹维伟
我也是一个“医二代”,我的父母都是感染科医生。记得小时候,一个叔叔总在春节期间来我家拜年。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我母亲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一个病人,每当过了大年三十,他就觉得自己又多活了一年,非常感恩我母亲。作为“医二代”,我时常去父母的医院,看到他们的辛苦,也感受到他们治病救人的快乐,耳濡目染,我也决心要做一名医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当医生的乐趣,也越来越喜爱这份辛苦又快乐的事业。超声检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与检查医生的经验、手势、取图等关系很大,同一个人、同样的病灶,结果可以相差很大。打个比方,做超声检查有点像烧中国菜,“盐几许、火候几何”,似乎难有统一的标准。更何况,超声科医生与每位病人接触的时间非常有限,平均每人不过几分钟。要在这几分钟内准确地找到疾病的“蛛丝马迹”,靠的是扎实的基本功。
我时常感到幸运,能在瑞金医院这个大平台开展工作,借助医院的综合实力优势,不断进行摸索,在超声诊断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绩,得到了病人和行业内的认可。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通过几代“超声人”的不断努力,我们的工作范围也从原先单一的术前的诊断,不断扩充到如今的术前诊断、术中治疗、术后评估,可谓全程参与病人的诊疗工作,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超声科医生既服务于病人,也服务于临床医生。作为超声科医生,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建议,让他们少走弯路,也让病人免去不必要的痛苦,令我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曾经有一名病人,在当地医院查出患甲状腺癌,特意赶到瑞金医院接受手术。术前,我受外科医生的委托,为病人复查颈部超声。经仔细观察,我发现这名病人已出现了淋巴结转移,便建议医生在手术同时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以免病人将来还要接受二次手术。果然,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证实了我最初的判断。
2002年,瑞金医院成立移植中心,重新开展肝移植手术。我清晰地记得十多年前,我们时常通宵达旦、各学科医生协同作战的情景。有一次,主刀医生完成了肝脏移植关键操作,在缝合腹腔前,由我通过超声来观察动脉静脉的吻合情况。经过仔细检查,我突然发现血管内有脱落的血栓,导致缝合口附近的血管出现狭窄。于是,外科医生再次进行手术操作。最终,当超声影像显示血流通畅时,我们都松了一口气,手术成功!而此时,已经是凌晨5点,离第二天上班时间仅有3个小时。为了不耽误工作,我们几个医生找到了一间空的病房,和衣而卧。后来,这名肝移植病人像健康人一样生活,还登上了泰山!
当医生的确很辛苦,但回过头看看,更深入内心的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感。
????
每一份病理报告,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讲述者:瑞金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 袁菲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为我描绘了一幅职业蓝图,成为一名医生。父亲总说,世界上的各种职业,最有意义的莫过于教师和医生,他是一名教师,希望家里还能有一名医生。
我的成长轨迹非常顺利,如愿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留在了瑞金医院病理科。人们常说,病理科是疾病诊断的“终结者”,我也体会到了病理科医生的“一锤定音”“一字千斤”,更感受到病理科医生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可以说,每一份病理背后都承载着一个病人、一个家庭的希望。我曾和同事一起救治过一名在走道里晕厥的病人家属,她就是因为拿到了一份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病理报告而伤心晕倒。我也曾在一段日子里反复接待一对中年夫妇,因为他们始终无法接受才上中学的独子罹患横纹肌肉瘤,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我审慎地去面对每一张切片,特别是出具恶性肿瘤的诊断时,更是慎之、再慎之。有时,我在显微镜下对着切片反复查看,反复斟酌,希望那是好的细胞,然而很多时候,结果依然是如此无情。报告上那触目惊心的字眼,病人和家属眼中绝望的神情,让我揪心不已。但作为一名病理科医生,我不能被情绪左右,必须理性地给予一个准确、客观的结论,因为这是为病人提供帮助的最有效方法。
作为病理科医生,我们很少与病人面对面接触,很少听到病人当面说一句“医生,谢谢你!”但我们心中的成就感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因为我知道,每一个成功治疗方案的背后,都有一份精准的病理报告给予支撑。如果病理报告出错,就会导致内科医生错误的用药、外科医生错误的手术。我们手中的笔是如此之轻,但我们写下的字,又是如此沉重而有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