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动是身体健康之源,0-1岁左右的宝宝,还不能自如地挥舞自己的小手小脚,这个时候,就需要妈妈充当宝宝的运动代言人啦! 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宝宝小手和小脚的发育,还能促进宝宝身体内部神经的发育,所以,要坚持不能懈怠哦!
其他文献
看到别人的宝贝聪明又可爱,自己也想要个健康活泼小宝宝,一些常见的食物无形中却给宝宝的到来添了麻烦。备孕路上,健康饮食是第一步,一起看看哪些食物要拒绝,哪些食物能助你好“孕”。 警! 要限制 想要宝宝却不易怀孕?希望宝宝以后健康聪明?那就不要忽视了日常饮食中的潜在威胁,这些食物在备孕之初就一定要谨慎选择。 1 咖啡 咖啡对受孕有直接影响,每天喝一杯咖啡以上的女性,怀孕的可能性只是
前几年王菲生下兔唇女儿李嫣,一度引起了人们对于出生缺陷儿的关注。唇腭裂,其实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据了解,我国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出生缺陷的婴儿出生。缺陷儿的出生,无论是给孩子、家庭、还是社会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只要准妈咪在孕前和孕期能够多加注意,90%的先天缺陷是可以避免的。 何谓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也叫先天异常,先天畸形。它包含两个方面:
宝宝的诞生,带给妈咪无尽的欢乐,同时也给妈咪带来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不适,产后的腰痛就是其中之一。产后腰痛,是已生育女性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妈咪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要彻底解决妈咪产后腰痛这一难题,需要弄清原因,对症施治。 产后腰痛原因多 1 生理性缺钙 怀孕以后,准妈咪由于受孕期体内激素的影响,身体各个系统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钙参与骨的代谢,孕妇常规的饮食已经不能满足母亲和婴
早孕反应是指妊娠早期十多数准妈妈出现的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喜酸食物或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一系列反应,也称为妊娠反应。 大概有3/4的准妈妈会在孕期的头3个月里感到恶心,甚至经常呕吐。恶心感通常从怀孕6周左右开始,但也可能早在怀孕4周就已经开始了。在此后的1个多月里,这种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大约有一半的准妈妈到第14周时,就不再感到恶心了,但也有一些准妈妈还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会感到恶
准生证、出生证、疫苗接种卡、户口本……宝宝从出生前到出生后要办多少本本?怎么办?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对于这些问题,很多新手准爸妈还有诸多疑惑,不过,只要你耐心看完这篇文章就能做到心里有数了。 计划生育证明 计划生育证明就是我们常说的“准生证”,这可是新生宝宝的第一个“通行证”。所以,在刚刚怀上宝宝的时候就应该着手去做了。 办理证明时应带上户口本(最好是夫妻双方的,如果户口不在一起最好
从分娩结束到身体的各项器官机能完全恢复,一般需要6—8周的时间,这段时期叫产褥期,俗称坐月子。这段时期,新妈妈的护理工作可不是从头到尾都一样的,分期护理能让新妈妈更快恢复健康。 分娩当天 妈咪状况: 子宫在脐下2—3横指处,重约1000g;子宫颈呈现松弛、充血、水肿状态;在产后24小时内,腹部会有抽痛;在刚生产后有冷、饿、口渴的现象;乳房在产后即开始充盈,变硬,触之有硬结,随之有乳汁
笑笑妈:职业白领,刚怀上宝宝,已经取好了名字叫笑笑; 丁丁妈:职业市场专员,家有6个月的丁丁; 乐乐妈:职业儿科医生,家有3岁的乐乐; 这三个女人是一个小区的邻居,平时总喜欢凑在一起,尤其有了各自的宝贝后,每天更喜欢聊聊自己的宝贝、交流育儿经验。这一天笑笑妈妈遇到了麻烦—— 开场:笑笑妈怀孕后成了全家的焦点,—举一动都在严密呵护中。她一边体验着孕育新生命的快乐,一边却忧心忡忡。看到电视上那
想成为宝宝的好朋友,心态是最基础的。与宝宝在一起的时候,爸爸妈吗?应该告诉自己“我也是个宝宝”,保持一颗童心,这一点很重要。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能从宝宝的角度去看、去想,与宝宝打成一片,成为宝宝的好朋友。 1 关注宝宝的需要 要细致深入地了解宝宝,关注宝宝的需要。不仅仅是从语言上,还要从他们日常的行为中去感受宝宝的内在需要、潜在需要。 2 尊重宝宝的看法 在与宝宝的沟通中,
专家顾问 王惠文 王惠文,中国蒙台梭利学会副会长、兼0—3岁早期教育委员会主席,中国福禄贝尔协会教研室主任,新爱婴早教连锁中心创始人,被誉为“影响中国早期教育的人物”,她管理的新爱婴2008年被腾讯网站评为中国学前教育第一品牌。 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创立了奥尔夫音乐体系。这套独特的儿童艺术基础教学体系打破了音乐范畴,广泛地采用各种艺术表
专家顾问 张峥程 解放军117医院主治医生,从事临床妇产科医疗工作多年,对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经验。 女性的多种器官都可以发生急性和慢性炎症,如果你正打算怀孕时却不小心感染了炎症,那该怎么办?是先治疗还是怀上了再说?若治疗又需要多长时间?会不会对怀孕造成障碍?这么多疑问,还是请专家来慢慢解答吧! 阴道炎 患病原因:感染了滴虫、霉菌和细菌。 症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