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是文化部为促进戏剧繁荣、积累舞台精品、推动艺术交流而专门设置的一个奖项,每三年举行一次。2009年5月,“向祖国汇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先后在杭州(南方片)和太原(北方片)开幕。文化部组织专家从全国申报的近百余台剧目中遴选出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戏曲院团的45台剧目,上演了一场中国戏曲文化的盛宴。入选的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代表了当今地方戏创作的最高水平,是对全国各地戏剧创作成果的集中检阅。
山东省艺术研究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作为戏曲研究的一次重要的集中学习、调研的机会,安排全体戏剧理论研究人员分别赴杭州和太原观摩。6月23日,观摩人员集中进行了研讨,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阐述了对当前戏曲发展的基本认识和理论判断。本刊编发其中部分论文,一方面旨在积极倡导理论紧密联系舞台实践的研究方法,一方面也希望作者的观点能为山东的戏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剧本创作正沿着时代的走向和时代同步推进
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南北片)共45台戏,其中现代戏24台,这些现代戏大都以现实生活为主,写当今社会人和事,可看性强,感染力强,与第二届地方戏展演相比,有三个特点较为突出。
一是创作题材向广度拓展。这些现代戏的主人公不仅限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村民,而是向生活的广度开掘,剧中的主人公有验粮员、村长、街道主任、大学生、还有与艾滋病抗争的勇士。题材的拓展,不仅丰富了剧目本身,而且也开阔了观众的欣赏层面。
二是戏剧主题向深度开掘。第二届戏曲展演的现代戏,大都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富裕的认知度上,戏剧主题是浅表层的。而这次展演的《梭椤寨》、《苦乐村官》、《桃花村》等,戏剧主题开掘较深,展现了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反思富裕之后如何继续向前走,能否完成自我超越等。戏剧主题的深度开掘,有助于观众与演员之间产生深层的意识交流,从而形成更深层面的戏剧欣赏。
三是踏准了时代节拍。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戏剧,戏剧的发展离不开时代。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次戏曲展演的许多现代戏,几乎与时代发展同步。如《百合花开》展示社会关爱,《宰相胡同》展示关爱民生,《麦穗黄了》展示取消农业税后人们的思想变化。这些戏摸准了时代的脉搏,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宰相胡同》在山西榆次艺术中心剧场演出时,台上街道办主任的一句‘我们老百姓没有大的需求,就是要一间不漏雨的房啊!”台下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一些老者更是热泪盈眶。百姓的心声,时代的需求,是现代戏发展的关注焦点。
二、主创队伍正在向以大师为领衔的团队模式发展。
这届地方戏展演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有些戏曲大师级的人物不止以一部作品参展。如山东戏曲界领军人物之一的剧作家刘桂成携三部作品参展,剧作大家郑怀兴携两部作品参展。上海戏剧学院蹲导卢昂以三部导演作品参展,名导韩剑英也以三部作品参展,著名灯光师周正平也是以三部作品参展。更不要说《我那呼兰河》的博导导演查明哲,《下南洋》的大编剧罗怀臻,博导导演曹其敬,博导舞美刘元声等等,大师林立、星光闪烁。
我以为,这个现象有其内在的成因,是至今戏剧发展阶段的一个必然现象。当今的艺术发展理念是以国际化、主流化、时尚化为风向标的,而大多数剧团缺乏这方面的高、精、尖人才,只得借助于这些大师级人物组建主创团队,这和企业的“借鸡生蛋”道理是一样的,这也是剧团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之一。剧团水准的提升需要大师级人物的提携,大师们的身手需要剧团这块试验田去展示,双赢之为,何乐不为?
三、现代艺术正在与传统戏曲进行着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第三届戏曲展演一大亮点是,现代艺术正在被传统的戏曲接纳并逐步融合,使人耳目一新。如《麦穗黄了》加入了一些现代歌曲中的说唱艺术,《苦乐村官》运用了舞蹈意象和动漫手法,给人很强的观实感,而秦腔《杨门女将》更是在武打中运用了影视中的慢镜、威亚以及现代武术的一些手段,使武打变得真实又紧凑、可视性强。浙江小百花剧院的灯光师周正平在评剧《宰相胡同》的灯光中,充分运用现代美学理念,在五场戏场景不变的前提下,运用色彩条块,局域灯光艺术,为演员表演创造了色彩的多层面的展示空间,使观众从视觉上感受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光影上的享受,演出中,全场观众惊诧之余,为灯光鼓掌两次,这在戏剧欣赏中是少有的。
传统戏曲不与现代艺术结合,必然是无生命力的。时代呼吁传统戏曲更广泛地与现代艺术原素融合,为戏剧大发展、大繁荣注入生机活力。
山东省艺术研究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作为戏曲研究的一次重要的集中学习、调研的机会,安排全体戏剧理论研究人员分别赴杭州和太原观摩。6月23日,观摩人员集中进行了研讨,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阐述了对当前戏曲发展的基本认识和理论判断。本刊编发其中部分论文,一方面旨在积极倡导理论紧密联系舞台实践的研究方法,一方面也希望作者的观点能为山东的戏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剧本创作正沿着时代的走向和时代同步推进
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南北片)共45台戏,其中现代戏24台,这些现代戏大都以现实生活为主,写当今社会人和事,可看性强,感染力强,与第二届地方戏展演相比,有三个特点较为突出。
一是创作题材向广度拓展。这些现代戏的主人公不仅限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村民,而是向生活的广度开掘,剧中的主人公有验粮员、村长、街道主任、大学生、还有与艾滋病抗争的勇士。题材的拓展,不仅丰富了剧目本身,而且也开阔了观众的欣赏层面。
二是戏剧主题向深度开掘。第二届戏曲展演的现代戏,大都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富裕的认知度上,戏剧主题是浅表层的。而这次展演的《梭椤寨》、《苦乐村官》、《桃花村》等,戏剧主题开掘较深,展现了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反思富裕之后如何继续向前走,能否完成自我超越等。戏剧主题的深度开掘,有助于观众与演员之间产生深层的意识交流,从而形成更深层面的戏剧欣赏。
三是踏准了时代节拍。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戏剧,戏剧的发展离不开时代。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次戏曲展演的许多现代戏,几乎与时代发展同步。如《百合花开》展示社会关爱,《宰相胡同》展示关爱民生,《麦穗黄了》展示取消农业税后人们的思想变化。这些戏摸准了时代的脉搏,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宰相胡同》在山西榆次艺术中心剧场演出时,台上街道办主任的一句‘我们老百姓没有大的需求,就是要一间不漏雨的房啊!”台下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一些老者更是热泪盈眶。百姓的心声,时代的需求,是现代戏发展的关注焦点。
二、主创队伍正在向以大师为领衔的团队模式发展。
这届地方戏展演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有些戏曲大师级的人物不止以一部作品参展。如山东戏曲界领军人物之一的剧作家刘桂成携三部作品参展,剧作大家郑怀兴携两部作品参展。上海戏剧学院蹲导卢昂以三部导演作品参展,名导韩剑英也以三部作品参展,著名灯光师周正平也是以三部作品参展。更不要说《我那呼兰河》的博导导演查明哲,《下南洋》的大编剧罗怀臻,博导导演曹其敬,博导舞美刘元声等等,大师林立、星光闪烁。
我以为,这个现象有其内在的成因,是至今戏剧发展阶段的一个必然现象。当今的艺术发展理念是以国际化、主流化、时尚化为风向标的,而大多数剧团缺乏这方面的高、精、尖人才,只得借助于这些大师级人物组建主创团队,这和企业的“借鸡生蛋”道理是一样的,这也是剧团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之一。剧团水准的提升需要大师级人物的提携,大师们的身手需要剧团这块试验田去展示,双赢之为,何乐不为?
三、现代艺术正在与传统戏曲进行着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第三届戏曲展演一大亮点是,现代艺术正在被传统的戏曲接纳并逐步融合,使人耳目一新。如《麦穗黄了》加入了一些现代歌曲中的说唱艺术,《苦乐村官》运用了舞蹈意象和动漫手法,给人很强的观实感,而秦腔《杨门女将》更是在武打中运用了影视中的慢镜、威亚以及现代武术的一些手段,使武打变得真实又紧凑、可视性强。浙江小百花剧院的灯光师周正平在评剧《宰相胡同》的灯光中,充分运用现代美学理念,在五场戏场景不变的前提下,运用色彩条块,局域灯光艺术,为演员表演创造了色彩的多层面的展示空间,使观众从视觉上感受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光影上的享受,演出中,全场观众惊诧之余,为灯光鼓掌两次,这在戏剧欣赏中是少有的。
传统戏曲不与现代艺术结合,必然是无生命力的。时代呼吁传统戏曲更广泛地与现代艺术原素融合,为戏剧大发展、大繁荣注入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