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解读助力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室简介
  浙江省俞春晓名师网络工作室“俞教寓乐”智慧空间站(以下简称俞春晓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是浙江省首批名师网络工作室。在特级教师俞春晓的带领下,工作室立足“课程改革和名师培养”,致力搭建以“合作、互助、多维、持续”为行为特征的群体平台,积极为浙江省各地有着共同志向的学前教育同仁提供共同学习、共享成果、共生发展的机会。工作室通过微信群、QQ群、APP应用及网络平台等现代化媒介,搭建了一个零门槛的公益研修平台——云端学习场,将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推送给省内外2000多名学员。
  对话背景:近几年,在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中,发现儿童、解读儿童成为幼儿园教师们越来越重要的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的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教学知识结构也成为热议的话题。在PCK理论框架中,对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的认识和理解成为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关键点。于是,俞春晓工作室从语言领域入手,通过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实践观摩,来探讨儿童核心经验特点,推进教师对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儿童语言核心经验的特点
  俞春晓:在今天的语言活动中,你们对儿童语言核心经验的发展有哪些新发现?
  丁舟萍:我发现,就目前儿童日常的语言来说,说明性讲述这一语言类型使用场合較少,儿童接触的机会也较少。
  徐夷冰:我从儿童在活动中语言表达方面看到,他们能说出事物的某一特征,但不能抓住多种特征完整讲述;能做到“有内容”地讲述,但做不到“有重点”地讲述。
  高虹:孩子们在讲述的过程中,有时候话语不够精简,不能够直接、准确、简单地描述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也不一定能够按照顺序进行有条理的讲述,句子与句子之间不能有机衔接。
  章瑛:幼儿在进行口语交流的过程中,往往更多地采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辅助自己的言语表达,还难以有意识地采用声音、表情来辅助表达,仅有个别幼儿能采用质疑、澄清等策略推进谈话。
  施林红:今天,老师在组织幼儿谈话活动时,现场有时冷场,有时吵闹;有的幼儿无语,有的幼儿插话不停;有的幼儿虽在谈话,内容却与主题毫无关系;有的则是教师唱“独角戏”。
  吴春红:从口头语言的发展水平来看,辩论无疑是一种高级形式,更是幼儿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今天我们看到孩子们坚持自己的观点,尝试质疑、维护和反驳别人的观点,但在愿意承担责任并做出决定方面有待提高。
  施林红:不少幼儿停留在“浅阅读”的层面,其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还有待提高。他们对画面细节的观察还远远不够,只有少数人会有意识地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并与主要情节联系起来进行推测、判断。
  郭萍:大班幼儿书面表达的愿望逐渐变得强烈,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制订计划、写日记等活动。特别是到了下学期,多数幼儿会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能依样画葫芦地写自己的姓名,对作业上的签名或学号也表现得特别积极,想模仿大人借助书面信息更快、更多地交流,以此来满足内心的好奇和表达欲望。
  俞春晓总结
  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对教师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对核心经验的了解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儿童、理解儿童的学习。所以在对儿童各领域核心经验的研修中,我们一定要记住:只有认真观察并悉心解读,才能对儿童做出恰当的回应行为。
  大家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角度观察了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这是今天我们对这些孩子的发现,它有可能具有一定代表性,也可能是个别儿童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儿童语言发展呈现出的阶段性,是具有连续性的辩证统一,这种规律是无法逾越或颠倒的。但儿童个体发展是有差异的,每个儿童所处发展阶段不能简单地用年龄来划分。所以我们要珍视儿童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幼儿在早期习得口头语言的同时,会萌发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开始观察、体验有关书面语言的读写经验,尝试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书面语言。因此,幼儿阶段的前书写活动可以让其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和游戏,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
  图画书与儿童语言发展
  俞春晓:在图画书阅读活动的设计问题上,大家有哪些思考?
  施林红:图画书中有许多关键信息,它们散落在一幅幅画面中,将关键信息串联起来,将画面连起来阅读,厘清故事的前后逻辑,是幼儿需要掌握的一项阅读技能。教师首先需要认真阅读理解图画书中的“语言”,再通过开放的提问,让幼儿在活动、游戏、操作、创造中学习画面信息的收集方法。
  吴春红:我们要帮助幼儿明确图画书的主题。幼儿需要关注图画书中的关键形象,并且明确主题。比如,《下怪蛋的鸡》中的关键形象是母鸡,整本书都在表现母鸡“怪”这个特点,所以幼儿在阅读中需要知道每一页中与“怪”相关的图画形象是什么。
  章瑛:我们还发现,当幼儿通过画面观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时,常常三言两语就说不下去了。此时,教师应及早介入,提醒幼儿运用“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句式来丰富讲述内容,并及时肯定幼儿的创意表达。
  郭萍:图画书阅读可以和前识字、前书写活动相结合,通过“情境式”“猜测式”的学习策略引发阅读兴趣。教师的语言输出,尤其是提问的数量和质量非常关键,语言教学应预设层层递进、开放性问题,调动幼儿表达的积极性。我们还感受到,教具的设计一定要基于孩子原有阅读经验,紧扣目标进行提炼,才能为教学提供高效服务。
  俞春晓总结
  我们要关注文学作品本身的内涵和价值。这与讲述活动是不一样的是,文学作品的经验是希望孩子们去吸纳其中的精华。因此我们要挖掘文学作品里最有特质、最有教育意义的那些元素。
  关注“前阅读”与“前书写”的关系。我们应回归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对作品的评述,将“前阅读”自然地迁移到“前书写”中。在活动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对应、文字和图案的对应等核心经验的积累。   促进语言核心经验发展的策略
  俞春晓:在活动中,你们发现老师们采取了哪些有效策略来促进幼儿语言核心经验的发展?
  丁舟萍:在“迪士尼大挑战”活动中,教师先后用了三种方法促进幼儿核心经验的获得:第一种是迪士尼热点话题回顾、“迪士尼大猜想”的示范法;第二种是“游乐项目猜猜乐”“彩车人物大猜想”的游戏法;第三种是“梦幻剧院大挑战”的竞赛法。
  徐夷冰:在“一个……的故事”活动中,教师借以图示支持幼儿,让其从听觉、视觉等多感官渠道得到发展。教师还运用追问法引导幼儿从不同的关键点去描述地点、事物、人物;教师还用了提炼法,让幼儿学习运用数据的概括,来说明有几个班级、几幢教学楼等,让幼儿的说明性讲述“有内容”“有重点”“有策略”。
  高虹:在“武士与龙”活动中,教师运用比武过程图,帮助幼儿梳理了讲述的顺序。之后,教师又通过操作法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理解,收获成就感,并在過程中享受乐趣,可谓一举多得。
  章瑛:在“谁穿了谁的雨鞋”活动中,教师围绕“看看说说——猜猜说说——画画说说”,很自然地将幼儿园“做做玩玩”的美术特色融合进去。教师还在大绘本上用了雌雄贴,更加激发了幼儿讲述的兴趣。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提问,也让幼儿围绕主题充分讨论和交流。
  郭萍: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教材也是一种策略。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的思维特点,《小鹬》这部动画片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且画面色彩唯美,人物造型可爱,音乐效果强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欲望与兴趣。
  施林红:在“自我介绍”活动中,老师在呈现自我介绍的图片内容时,用爱心的数量表示私密程度,浅显易懂。
  吴春红:搭建合理的学习台阶很重要。在“谁和谁好”的活动中,老师给予幼儿不同角度的凭借物进行支架的搭建。如其中出现的太阳、泥土、水:分别从太阳给予花、花没有泥土就长不了、有了水就能让花健康成长等角度,让孩子们了解游戏的内容与形式,寻找可以开拓的角度。
  俞春晓总结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如叙事性语言的特点是感性和优美,而说明性语言则需要规范、科学,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讲述时示范要更精准。
  语言教学中,教师要高质量地回应孩子,尤其要关注语言水平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步性。在回应中,要多用追问的形式顺势而为,及时提炼和总结幼儿表达的内容,提升核心经验。
  适当地设置悬念更有助于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画面细节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分析图画书故事中的字、词,帮助幼儿积累书面语言经验。让幼儿感受图画书中的句式,能帮助幼儿提高说话的规范性、连贯性与完整性。教师还要突出图画书中文字的韵律美,在欣赏与朗读中提高幼儿语言表现的能力。
  促进语言核心经验发展的研修方法
  俞春晓:通过几天研修,语言活动的质量在不断提升,我们也看到了各个团队不断深入的研修力度。请问大家是如何开展有效的团队研修的?
  丁舟萍:研修过程中,我们使用了“追踪观察法”。团队教师对应观察每一位幼儿的全程表现,撰写“学习故事”,有效加深了执教教师对儿童的理解,从琐碎的表象描述过渡到深层次的特征说明。
  郭萍:我们团队首先对视频材料进行了解读,预设能够帮助幼儿理解该作品的关键提问,再通过一次次观察幼儿的反应,了解幼儿当前叙事性讲述的水平;最后是深度解析,把“叙事性讲述”的经验点转化成教学策略,运用到教学中。
  施林红:我们的研修路径是“选择绘本——集体讨论设计——教师执教——集体看课、全程拍摄——分析诊断、寻找核心问题——探究问题成因、讨论克服方法”。在整个研修过程中,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思维碰撞中萌生出了新的教学智慧,一次次大胆尝试与调整,让我们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成长与收获
  每个团体都突出“研训教一体”,体现了教师、团队学习和研修的自主性。观摩学习、反思修改、反复实践的研究过程,不断提升了个人和团队的专业能力,助推教师成长。
  大家要进一步观察,梳理、归纳、总结幼儿语言核心经验培养的方法,尤其要进一步实践和验证这些策略和方法。
其他文献
默默耕耘,不问收获;回眸间,却见繁花似锦。我园在“科研兴教”理念的引领下,以教育科研团队的制度建设为抓手,尝试探索“课题管理导师制”“论文评比反馈制”“科研目标申报制”,现将点滴做法进行分享。  一、课题管理导师制  幼儿园的科研工作需要一支骨干教师队伍来支撑,因此,我们建立了课题管理导师制,给作为导师群体的科研骨干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和研讨的平台。同时,导师在与学员一对一的课题辅导咨询过程
期刊
张明红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学前教育系主任,主要研究学前儿童语言等。  内容简介: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目标要清楚,定位准确,要切实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张明红教授指出,充分认识孩子的年龄,有利于丰富孩子的认知,积累社会交往经验。  张明红教授以活动设计“认识人民币”为例,详细阐释了如何挖掘材料、如何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活动程序,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當前,不少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目标设定不够准确,常和其
期刊
袁爱玲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学前教育课程等。  内容简介:独创性彰显着个体存在的意义。袁爱玲教授指出,高独创性是倾向于采取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言行,表现为喜欢追求新颖和独特,不愿雷同的性格。幼儿阶段是人的发展敏感期,我们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独创性,尊重孩子的创造性行为,尤其不能假“捣乱”“不守规矩”“调皮”等表面现象,行扼杀孩子的创造性行为之实。  高灵活性是指思想与行为的高度适应性,表
期刊
岳亚平 河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等。  内容简介: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状:关注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忽视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关注材料准备的丰富性,忽略材料选择的适宜性;关注幼儿表面的兴趣,忽视教学活动的明确指向;关注幼儿主动动手参与,忽视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岳亚平教授指出,合理的材料是幼儿园有效教学的保障,适宜的内容是前提条件,科学的方法是关键,恰当的多维目标是
期刊
活动简介:教师利用幼儿熟悉的故事,引导幼儿挑选喜欢的“水果”送给外婆,这些“水果卡片”上标有不同数量的水果,幼儿需将其装进个数与卡片上水果相同的篮子里。  幼儿发现,不同的数字可以概括不同种类的“水果”,可以是3个苹果,也可以是3个西瓜,丰富了幼儿数感,有利于培養其逻辑思维能力。在认识数字5的环节中,教师利用小鸟和蝴蝶,通过它们不断变化队形以及两队彼此的排列方式,让幼儿认识到5可以概括许多不同类型
期刊
活动简介:“补瓷砖”是一节以拼图组合为内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師利用电子白板,从幼儿已有的拼图经验出发,为幼儿筑就了一条不断向上且充满乐趣的探究之路。在设计环节,教师分层推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个到多个组合,挑战拼组难度梯度抬升,使得幼儿获得了挑战自我的乐趣。最后,幼儿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复杂多面拼组。  本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对幼儿开展拼图游
期刊
幼儿园大门之外的世界,对孩子而言是神秘的,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能唤醒他们的探索欲。当他们集体迈出幼儿园大门,手牵着手与自然、社会亲密接触时,他们的记忆里会留下怎样的美好回忆和精彩瞬間,获得怎样的发展与成长呢?
期刊
活动简介:生姜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千姿百态,当它们出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对此产生了无限的想象。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已有经验,教师设计了美术创意活动《姜怪咖》。  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大胆地对生姜借形想象,综合利用原有材料(塑料眼睛、捆扎铁丝、各色棉絨纸、彩色工字钉、羽毛、剪刀等),运用捆、粘、拧、扎等技能,表现所想事物的细节特征,创造性地塑造想象的事物形象,从而体验了创作的乐趣。  活动反思:教师
期刊
信息化时代,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碎片化的负面报道不断被幼儿家长所接收,导致家园信任逐渐缺失。面对家长的质疑,幼儿园该怎么做呢?园长又是如何身体力行,为广大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树立良好典范的呢?  随着家长对幼儿园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在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大部分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这使得表面看似和谐的家园关系,实则暗涌不断。比如,有些家长对幼儿园不满,不直接找园长或老师沟通,而是私下建
期刊
活动简介:幼儿音乐活动旨在初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熟悉的游戏“旋转木马”入手,引导幼儿回忆玩旋转木马时的各种感受,使他们能够快速地凭身体动作进入音樂,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在音乐的流淌中,教师利用手中的笔,带着幼儿,用图谱的形式将音乐节奏完整地表达出来,并引导幼儿依据图谱,解析乐曲中的“上下”“连贯”“流畅”等节奏点,感知音乐的变化。最后,教师和幼儿玩起了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