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风险,在此基础上提供出相应的改进策略,目的是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电算化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
1.会计电算化软件更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问题主要是使用的软件版本过旧。就目前而言,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所应用的软件系统都是早期设计的通用版本,这势必会影响到会计信息处理与交换,以及在不同的任务间进行有效切换,无法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电算化软件的管理功能未得到有效应用
会计电算化有效地运用了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使会计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账目处理和报账工作,可以将大量精力转移到强化财务管理上来。但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却只重视软件的报账功能,不重视软件的管理功能。软件中的业务核算功能与固定资产核算功能得到了充分利用,而具有财务指标分析功能和资金使用分析功能等的模块受到冷落,或没有进行设计,或设计过于简单,相应功能没有得到开发,使得会计电算化无法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功能。
3.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后期维护缺失
在电算化软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由于软件系统的使用频率太高导致出现各种出乎预料的问题。而使用单位为行政事业单位,其配置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通常来自于上级单位,所以,在操作中发生问题往往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并且也得不到电算化软件设计公司提供的支持与维护。
4.会计电算化所需的电子档案制度不健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对电子档案的组成内容做到深入了解,同时也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没有建立起来,使得会计档案的储存设备以及会计资料得不到及时归档,导致会计档案受到人为或自然损坏,甚至导致会计信息被泄露。同时,会计数据的存储、备份以及清理等都缺乏相应的规范。
5.财会人员缺乏电算化相应的知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具有的知识结构通常可以满足传统手工会计作业的要求,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标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既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同时还要熟悉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财务软件应用技术,既要会使用,又要会保养和会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一般来说专业知识较强,但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却相对较差,应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面临许多困难。
6.会计信息数据失真
尽管信息传递的无纸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会计失真的现象,但仍不能排除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可能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行为。随着网络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法分子篡改网络上传送的信息,通过加大结算金额,更改收款单位账号,达到贪污或窃取资金的目的。
7.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近年来,计算机病毒呈不断蔓延之势。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由于对病毒防范不严,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轻的占据计算机内存、降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严重的破坏会计应用系统中的数据文件和应用软件,使数据文件和应用软件突然被丢失、篡改、混乱,出现不明真象的“死机”,无法正常工作。
8.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的安全性威胁。外部环境问题
由于闪电、静电、灰尘污染等外部环境造成网络电算化系统损害。如操作时突然停电、通信突然中断、死机等造成网络电算化数据丢失。技术故障问题。硬件缺陷、使用陈旧过时的基础实施会使系统不可靠、不可信赖。造成系统执行预料不到的操作或不能使用,致使网络电算化数据毁坏或丢失。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质基础,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深入程度。财务软件开发没有实行统一标准,结果使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有时软件经销商为了追求利润,在服务上和技术上没有下工夫致使软件质量差、性能不好、出了问题又没有人管。有的软件数据接口不好,不同的财务软件使用方法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风险控制主要应对策略
1.对软件系统进行升级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至少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升级:
一是进行版本升级。为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需求,应对通用财务软件进行统一的版本升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特点能得到充分体现,使得财务软件更加专业化,更具有针对性。
二是对管理模式进行升级。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难以开展有效的财务监控,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所采用的模式是分散核算模式,财务数据得不到有效集中,使得监管出现困难。所以,通过软件的统一升级,实现“实时集中”或“分布集中”的管理模式,达到财务数据有效集中的目的,将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落到实处。
三是对财务管理进行升级。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应构建起“财务综合办公平台”,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众多业务系统得以有效集成,突出财务为核心的财务监督机制和内审机制,建立起主管部门的决策与分析系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全面走向信息化。
2.强化系统的后期维护
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同软件开发企业签订协议,对系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及时得到维护与修改,确保软件开发企业定期对会计软件做出维护与升级,保证电算化系统运行更加稳定。特别针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软件开发企业应指定专人做跟踪服务,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3.加强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会计知识及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才。所以,推行会计电算化,应首先培养出具有财务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中,对会计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要按不同岗位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以达到熟练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与分析,满足各方面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4.加强外部应急和周界安全防范
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机房管理制度,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采用不间断电源,保证在停电之后计算机系统能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使用户能够紧急存盘,避免数据丢失。采用通信备份线路,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保证会计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周界控制是通过对安全区域的周界实施控制来达到保护区域内部系统的安全性目的,它是预防一切实行外来攻击措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设置外部访问区域,采用二层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组建内部网,利用中间代理服务器隔离客户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联系,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建立防火墙,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保护屏障,防止非法入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
5.加强数据通讯安全防范
数据通讯控制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事业单位可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准确、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保证良好的物理安全,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与数字签名,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数字签名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6.加强网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防病毒入侵
尽可能做到网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相对封闭运行,控制病毒源,及时更新防杀毒软件,充分运用强磁盘读写控制。使用正版软件,及时更新、升级网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软、硬件。
7.加强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
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功能可以进行会计数据的保全与恢复。数据备份应该按计划定期进行,一般完整备份的时间周期相对长一些,其他方式的备份时间周期相对短一些。系统管理员可以执行对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备份。会计主管可以执行对全部或部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备份。一般操作员的数据备份权限由会计主管分配或指定。
8.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建立并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核算操作安全,并可以及时、准确提供会计信息,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加强内部日常管理,从制度上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其制定重点包括:第一,建立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每个岗位职责范围,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定期考核检查。第二,会计电算化日常操作管理,包括计算机病毒防范管理规范、上机运行系统的规范、操作权限的规定、操作规程的规范。第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完整有条理,定期备份以预防会计电算化档案数据丢失。第四,会计软件和会计数据管理制度。尽量使用财政部推荐的有资质保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及数据库,定时更新,定时备份。第五,会计工作网络管理制度。安装并及时更新防火墙,不随意浏览有安全隐患的网页网站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会感染来自网络的病毒。
参考文献
[1]李文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浅析[EB/OL].www.xkdx.com.
[2]邢凌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3(06).
(作者单位: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财务科)
一、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
1.会计电算化软件更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问题主要是使用的软件版本过旧。就目前而言,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所应用的软件系统都是早期设计的通用版本,这势必会影响到会计信息处理与交换,以及在不同的任务间进行有效切换,无法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电算化软件的管理功能未得到有效应用
会计电算化有效地运用了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使会计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账目处理和报账工作,可以将大量精力转移到强化财务管理上来。但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却只重视软件的报账功能,不重视软件的管理功能。软件中的业务核算功能与固定资产核算功能得到了充分利用,而具有财务指标分析功能和资金使用分析功能等的模块受到冷落,或没有进行设计,或设计过于简单,相应功能没有得到开发,使得会计电算化无法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功能。
3.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后期维护缺失
在电算化软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由于软件系统的使用频率太高导致出现各种出乎预料的问题。而使用单位为行政事业单位,其配置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通常来自于上级单位,所以,在操作中发生问题往往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并且也得不到电算化软件设计公司提供的支持与维护。
4.会计电算化所需的电子档案制度不健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对电子档案的组成内容做到深入了解,同时也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没有建立起来,使得会计档案的储存设备以及会计资料得不到及时归档,导致会计档案受到人为或自然损坏,甚至导致会计信息被泄露。同时,会计数据的存储、备份以及清理等都缺乏相应的规范。
5.财会人员缺乏电算化相应的知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具有的知识结构通常可以满足传统手工会计作业的要求,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标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既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同时还要熟悉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财务软件应用技术,既要会使用,又要会保养和会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一般来说专业知识较强,但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却相对较差,应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面临许多困难。
6.会计信息数据失真
尽管信息传递的无纸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会计失真的现象,但仍不能排除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可能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行为。随着网络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法分子篡改网络上传送的信息,通过加大结算金额,更改收款单位账号,达到贪污或窃取资金的目的。
7.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近年来,计算机病毒呈不断蔓延之势。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由于对病毒防范不严,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轻的占据计算机内存、降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严重的破坏会计应用系统中的数据文件和应用软件,使数据文件和应用软件突然被丢失、篡改、混乱,出现不明真象的“死机”,无法正常工作。
8.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的安全性威胁。外部环境问题
由于闪电、静电、灰尘污染等外部环境造成网络电算化系统损害。如操作时突然停电、通信突然中断、死机等造成网络电算化数据丢失。技术故障问题。硬件缺陷、使用陈旧过时的基础实施会使系统不可靠、不可信赖。造成系统执行预料不到的操作或不能使用,致使网络电算化数据毁坏或丢失。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质基础,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深入程度。财务软件开发没有实行统一标准,结果使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有时软件经销商为了追求利润,在服务上和技术上没有下工夫致使软件质量差、性能不好、出了问题又没有人管。有的软件数据接口不好,不同的财务软件使用方法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风险控制主要应对策略
1.对软件系统进行升级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至少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升级:
一是进行版本升级。为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需求,应对通用财务软件进行统一的版本升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特点能得到充分体现,使得财务软件更加专业化,更具有针对性。
二是对管理模式进行升级。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难以开展有效的财务监控,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所采用的模式是分散核算模式,财务数据得不到有效集中,使得监管出现困难。所以,通过软件的统一升级,实现“实时集中”或“分布集中”的管理模式,达到财务数据有效集中的目的,将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落到实处。
三是对财务管理进行升级。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应构建起“财务综合办公平台”,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众多业务系统得以有效集成,突出财务为核心的财务监督机制和内审机制,建立起主管部门的决策与分析系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全面走向信息化。
2.强化系统的后期维护
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同软件开发企业签订协议,对系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及时得到维护与修改,确保软件开发企业定期对会计软件做出维护与升级,保证电算化系统运行更加稳定。特别针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软件开发企业应指定专人做跟踪服务,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3.加强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会计知识及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才。所以,推行会计电算化,应首先培养出具有财务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中,对会计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要按不同岗位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以达到熟练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与分析,满足各方面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4.加强外部应急和周界安全防范
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机房管理制度,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采用不间断电源,保证在停电之后计算机系统能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使用户能够紧急存盘,避免数据丢失。采用通信备份线路,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保证会计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周界控制是通过对安全区域的周界实施控制来达到保护区域内部系统的安全性目的,它是预防一切实行外来攻击措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设置外部访问区域,采用二层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组建内部网,利用中间代理服务器隔离客户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联系,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建立防火墙,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保护屏障,防止非法入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
5.加强数据通讯安全防范
数据通讯控制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事业单位可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准确、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保证良好的物理安全,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与数字签名,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数字签名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6.加强网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防病毒入侵
尽可能做到网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相对封闭运行,控制病毒源,及时更新防杀毒软件,充分运用强磁盘读写控制。使用正版软件,及时更新、升级网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软、硬件。
7.加强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
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功能可以进行会计数据的保全与恢复。数据备份应该按计划定期进行,一般完整备份的时间周期相对长一些,其他方式的备份时间周期相对短一些。系统管理员可以执行对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备份。会计主管可以执行对全部或部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备份。一般操作员的数据备份权限由会计主管分配或指定。
8.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建立并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核算操作安全,并可以及时、准确提供会计信息,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加强内部日常管理,从制度上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其制定重点包括:第一,建立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每个岗位职责范围,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定期考核检查。第二,会计电算化日常操作管理,包括计算机病毒防范管理规范、上机运行系统的规范、操作权限的规定、操作规程的规范。第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完整有条理,定期备份以预防会计电算化档案数据丢失。第四,会计软件和会计数据管理制度。尽量使用财政部推荐的有资质保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及数据库,定时更新,定时备份。第五,会计工作网络管理制度。安装并及时更新防火墙,不随意浏览有安全隐患的网页网站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会感染来自网络的病毒。
参考文献
[1]李文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浅析[EB/OL].www.xkdx.com.
[2]邢凌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3(06).
(作者单位: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财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