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理解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在案件的审判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禁止双重危险这一原则的研究首先要追根溯源,以求发现其本质内涵,再通过理解这一原则的价值功能,探求对我国司法实践的理论支撑,进而吸收对我国的有利因素,更好地发挥其指导意义。
  关键词: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内涵本质;价值功能;借鉴
  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270-01
  一、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价值功能
  (一)保障人权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即一事不再理原则,本条原则在我国刑事法的规定上暂时没有列及,但是《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对此原则有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已经签署了该公约,但是全国人大还未进行表决批准,不过考虑到我国的人权事业发展,全国人大批准该公约应当也是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类的事情。该原则强调的是对同一罪行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在进行追诉和重审。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被追诉人由于侵害了国家和他人的利益,其背靠国家,在这场与国家的战争中,势单力薄、装备不足,因此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而国家在资源和力量上均占有绝对优势,强弱对比如此鲜明,胜负已然成定局。刑罚具有严厉性,特别是死刑案件,这种剥夺他人生命的刑罚措施具有极端残酷性,假设没有这一原则的限制,那么被告人的处境就会非常尴尬,精神上饱受折磨,被迫生活在焦虑和不安全中,因为他们不确定什么时候会再次遭受国家刑罚权的追诉。
  (二)体现对程序价值的追求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是法律程序终局性的的必然要求,所有的司法程序都需要具备终局性,充分保证法律程序和司法裁决保持稳定与一致,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权理念,还能够充分保证被告在接受刑罚。相反,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法院的判决不具有终局性的确定力,拥有随时开启审判程序的钥匙,可以随意进入审判程序的大门,后果可想而知,而司法公正的最起码要求就是相似的案件能够做出相似的处理。社会公众会对司法公信力产生怀疑,产生敌对情绪,不利于法的安定性与稳定性。
  二、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对我国的启示
  (一)申诉的期限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有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并没有对申诉的期限有明确的限制。但是人民法院还是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规定。不可否认,这些规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刑事诉讼法涉及公民基本的人身、财产权利,而死刑更是涉及公民的生命权,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基于人权保障的理念,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对再审进行合理区分。
  (二)再审的理由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确有错误”的规定过于笼统,不利于司法实践的操作,海洋法系国家确立这一司法原则,并允许这一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有例外的适用,我们不妨对这一方式加以借鉴,原则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但是还要切实做到惩罚犯罪,在两者之间作一个权衡点,加之我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传统观念,还要考虑到人们的承受度。
  (三)启动再审的主体法院和检察院是能够启动再审的主体,而当事人仅仅具有申请再审的权利。学术界以及实务界对于法院能否主动提起再审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其理由是因为法院作为中立的第三方,主动启动再审程序,违反了法院不告不理、控审分离的诉讼原则。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在特定情况下,法院保留主动提起诉讼再审的权利,这就是在新的审判中发现了新的情况,新的事实,当事人无从知晓,检察机关也不知道的情况下法院可以提起再审。更或者说,检察机关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承担追诉犯罪的职能,即使知道也不一定会提起再审程序。法官并不是神,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审判机关能够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比知错还继续犯错要好的多,因为后者更让人们心寒。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从一般刑法原则到宪法原则的转变是近几十年来世界法制发展进程的总体方向,但是也从绝对双重危险原则向相对双重危险原则转变。主要是今年来,恐怖犯罪猖獗,在人权上,为了保障受害者的人权,我们有义务推动双重危险原则向着相对化的方向转变。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最积极的意义在于维护刑事审判的公平的过程和有效的程式,作为一个法的伦理来说,维护程序正义和程式有效比法律本身的先进性还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光中,郑未媚.论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改革[J].中国法学,2005(2):196-197.
  [2]李奋飞.“禁止双重危险”在英国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检察官,2007(1).
  [3]张毅.刑事诉讼中禁止双重危险规则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17.
  [4]姚剑波.终局性利益下的规则平衡[J].比较法研究,2000(4).
其他文献
摘要:进入“互联网 ”时代之后,海外代购依托网络平台发展迅速,形成了电商代购的新模式,海外代购的交易额井喷式增长,大量商品以各种形式通过海关入境。针对海外代购行业,国务院、财政部、海关等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再加上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监管体系。本文以行政法基本原则为视角进行研究,简析目前的海关监管实践中存在的一些不符行政法基本原则的问题,并对完善海关监
摘要: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仍有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农村贫困问题尤为凸显。在博鳌亚洲论坛关于农村问题也得到了关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当前中国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农业农村部将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如果想要最准确最有效的达到帮助农村脱贫致富,光靠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加以实践的支撑,再好的政策也需要高
摘要:西部民族地区基层法院战斗在审判工作的最前线,是人民法院系统的重要组成,作为审判工作的最基层,对化解和调处矛盾纠纷起到最直接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梳理我区基层法院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基层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进而给出了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基层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基层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审判工作  中图分类号:D9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摘 要:新的《民事诉讼法》对于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新的规定,正式赋予了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但相应的环境民公益诉讼费用负担机制并未作出进一步的完善,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种种难题,本文针对社会组织作为原告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费用负担展开论述,指出其背景、特殊性,并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组织;原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讼费用负担  中图分类号:D925.1;D922.
摘要: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大数据运用给检察工作带来了创新发展的同时也给检察工作带来挑战。  关键词:检察机关;大数据;辅助办案  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5-0167-01  作者简介:阳光聪(1974-),男,贵州赫章人,赫章县人民检察院,干警,研究方向: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与规范。  随着云
摘要:〖HJ1.55mm〗小偷偷东西,失主发现后奋起直追,致使小偷意外跌倒,不治身亡,追赶者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认定其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在于判断行为人是构成意外事件还是构成过失犯罪。意外事件和过失犯罪二者的法律性质,在特定情况下不容易界定,本文以2016年发生的一起失主追小偷致死案件为切入点,通过深度剖析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比较二者的异同点。  关键词:疏忽大意;过失;意外事件;预见  中图分类
摘要:根据《欧洲联盟条约》第50条(以下简称“第50条”)的规定,法律上退出欧盟的后果就是,基础条约以及一系列协议附件的不再适用。欧盟法对退出欧盟的成员国的停止适用,当然该成员国就欧盟法在国内的执行进行的转换继续有效,除非该成员国的国内立法机构进行修订或废除。《里斯本条约》生效后,第50条被认为是退出欧盟的法律途径,只是一直未得到运用。英国在公投退出欧盟之后,程序上的何去何从,或许第50条的规定能
摘要:传统的城市政府管理模式主要运用行政手段干预方式来治理城市,制约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治理的“良法善治”应该成为政府与民众对城市公共事务进行共同治理的新型治理模式。要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城市治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要构建法治体系,推进城市治理由“依令”到“依法”的轉变;要达成共治行为,推进城市治理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  关键词:城市治理转型;法治意识与体系;共治行为  中图分类号
摘要:欧盟在推动区域国际私法统一化的进程中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以1968年《布鲁塞尔公约》为基础的布鲁塞尔体系,对于管辖权的分配和促进判决在欧盟境内“自由流动”提供了统一的规则。2012年,欧盟委员会公布了重新修订后的《布普塞尔条例I》,此次修订与旧条例相比主要是废除了判决执行的先审查程序,有限地扩大了条例管辖权的范围,优化了平行诉讼的有关规定。  关键词:《布普塞尔条例I》修订;先审查程序;平行
摘 要:马某案引发法检两家对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是否存在“情节特别严重的”法定刑之分歧,进而诱发学界探究刑法分则援引法定刑的适用问题。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仅存在“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一档法定刑。理由在于:一是“情节严重的”属于构成要件要素而非提示性规定;二是“老鼠仓”行为的危害性小于内幕交易行为;三是符合司法裁判可预测性的特征。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