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5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对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指出,继续推进教育等领域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民办教育凭借良好的竞争机制,充分利用教育服务市场,在市场化运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不仅扩大了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缓解了公办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北京昭熠教育作为民办教育之一,它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给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日渐成为民办教育的一个品牌 。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昭熠学校校长张恩勇。
《考试》:请您给我们介绍下昭熠教育和北京昭熠学校,以及学校都有哪些特色课程?
张恩勇(以下简称张):昭熠教育,是一家致力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师资培养、学生课外辅导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总部位于北京海淀区,昭熠教育旗下拥有昭熠语文教育研究院、北京昭熠学校、昭熠家长学校等分支机构。其中,北京昭熠学校作为昭熠教育旗下的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是昭熠语文教育研究院的语文教育实验基地。学校的特色课程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兼顾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语文教学课程就是高效读写课程体系,包括高效作文、高效阅读、诗歌鉴赏和国学素读等。我们努力把北京昭熠学校打造成语文教育教学第一品牌。
《考试》:您独创“三这教育法”,能详细讲讲这种教学方法及理念吗?
张:“三这”教育法实际上就是我这些年来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经验的一个总结。“三”不是确指,而是沿用了文言文中的虚指,多数的意思。“这”讲的是教育的个性化特点。我认为我们的公立学校肩负着提高全民素质的任务,所以她突出的是共性,很难说,在一个大集体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但是,我国的民办教育应当是公办教育的“姊妹篇”,理应担负起个性化教育、专业化教育、专科化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健康幸福的发展,实际上在突出其个体的发展,即特殊性。“三这”的具体含义是:这个学这样办;这个年级这样规划;这个班这样教;这一科这样教;这节课这样教;这个学生这样教;这类题这样做;这个错不再错等等。这样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量身打造”,可以说是2000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具体发展。表现在我们学校,就是小班教学和个性化辅导。它既是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方式,指导着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抓住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其关键是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评价标准要突出特色,突出个性。
《考试》:除了“三这教育法”,还有“六步立体教学法”,怎么理解?
张:我讲“六步立体教学法”,老师旨在传道、授业、解惑。第一步,就是一个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心全意为了学生,培养学生的幸福感。第二步,就是知识和能力两个概念。三是处理三大关系:课本内和课本外的关系,课本内是知识,课本外是能力;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素质与应试的关系。四是四大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学生爱学课本学课本,不学课本也没关系,反正是“一纲多本”。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第五步就是拓展,进行拓展阅读。读书如吃饭,吃一顿不见长高,吃两顿不见高,日积月累,天长地久就长高。第六步就是写作。所学的一切东西,就是要把知识变成一种能力。
《考试》:“创新推动教育,名师成就未来”作为昭熠学校的办学理念,您认为学校都有哪些创新?实际效果如何?
张:第一,全国语文名师工作室坚持弘扬优秀文化,营造书香社会,创造幸福人生的理念。第二,经专家研究,下设三条实施方案:名师育名师计划,名师育名生计划,家长培训计划。名师育名生计划是其中之一。主要培训对象是广大中小学生,解决的问题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基地是北京昭熠学校。工作室是一所专门研究语文教育心理学、新课改教学和考试学的培训机构。“名师育名生”工程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被誉为新课改形势下语文学习的的“黄埔军校”。这里拥有一批特、高级教师和教育专家,他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给广大中学生带来了语文学习的法宝。旨在弘扬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语文感知、审美、应用和探究等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第三“语文新课改”最新研究成果——三能速成课程体系(语言运用能力速成体系、审美鉴赏能力速成体系、探究创新能力速成体系)。我们的口号“轻轻松松学语文,愉愉快快得高分,端端正正学做人”。这个口号含有几层意思:语文可以学得不累,“轻轻松松”。语文可以学的不苦,“愉愉快快”。语文可以得高分,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做人;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等。
《考试》:您在微博中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强调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也有人说“语文不是教出来的”,对此,您怎么看?
张: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学好语文,几个关键步骤不容忽视——阅读、观察、感悟、思考、表达。阅读是第一步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二,观察也很重要,读的文章原创是谁?苏洵的《六国论》、韩愈著《师说》怎么来的,这些都是原创,原创是怎么来的,原创就需要来自生活的观察。有的学生说写作文没材料,材料来自于哪里,一是直接经验来自生活;二是间接经验,来自书本,来自文学作品。写作文不是没有材料,而是缺少发现。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你让他讲讲村里邻居的故事,他也能讲得很生动,而这就是语文学习的观察。三是要有感悟的悟性,第四个就是思考,得有自己的思考才会有深度,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中人、事、景物之后来挖掘他的内涵和哲理,这就出现了一大批散文家,所有的散文不外乎形、神、情。最后就是表达,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动态化,书面语言是口头语言的固化;就像楼房是固定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所以诗歌才有了建筑美。诗言志、歌咏言,我手写我心,力量来自放松,就是要说真话,讲真情。
《考试》:有人认为课外辅导班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当下社会大力提倡要进行素质教育,您怎么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张:不要回避应试教育,“应试”不是贬义词,我觉得应试本身是个很好的事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并不矛盾,不能把他们对立起来。就像改革和继承,所有的改革我们不能把他一刀切断的,它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改革,同样的道理,应试是对素质教育效果的一个检验、一个考核标准和手段,考试是对孩子知识和能力的一个考察。如果说一个学校的素质教育搞得很好,孩子成绩上不来,这是非正常现象,所以两者不是对立的;第二点就是“素质”本身侧重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应试”是考试评价系统的一个专业术语,他们两者不是一个分类标准,没有可比性,这就比如说男性好还是女性好,这个世界既需要男性也需要女性。如果一切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这个是不对的,应该是在重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孩子的分数。
《考试》:教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今该校在做教辅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这个过程中解决策略是什么?面对激烈竞争如何另辟蹊径?
张:教辅竞争的激烈,是商品社会的正常表现形式,竞争如果能给学生带来更多选择的机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帮助,我认为是可以的。而事实上,教辅资料成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整天喊着减负,学生的负担似乎不见怎么减。实际上,教辅资料是课本相联系的课外无限延伸造成的。我们学校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辅书,实际上是校本教材。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是大量的习题的堆积,而是在学习方法技巧上的研究,这样越学越轻松。譬如我们基础年级,就是使用《美文素读教程》,让学生背会至少一百篇美文。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到了高三,我们使用《张恩勇高分语文三部曲》。关于教辅的编写,我的建议是,从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给予他们学习上的帮助。把教辅资料变成教研成果,增加教学教研的科技含量。变成科技读物一类,既学习了知识,又激发了兴趣。教辅资料学的诗歌鉴赏的能力,考场上还会发挥这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还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观察。
《考试》:作为全国语文骨干教师,您认为当下我国语文教育中存在哪些不足?又该如何改进呢?
张:这些年的语文教学改革,总体来说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首先是对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视不够。其次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教研的力量差距拉大,“假大空”依然存在,“少慢差费”现象还很严重。改进方案,首先是目前国家领导人重视,高考改革引领,教育进行着顶层设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切实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她是一个国家长治不衰的文化标志。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帮助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第二,就是要继续推进高效读写的教学改革,进行量化的评价标准。第三,就是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单靠几个“火车头”带领,已经不适应信息化的“高铁时代”。第三,就是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本内与本外、素质与应试的辩证关系。不要将其对立起来。
《考试》:昭熠学校设立了“校长接待日”,活动初衷何在?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张:校长接待日实际上是一个公益服务活动。我们的初衷就是想教育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长和学生。这是其中一个内容,我们还有家长学校,百校巡讲活动,专家公益报告会等。第二个想法,就是校长是学校的领军人,必须深入一线,了解实情,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深受家长学生欢迎。
《考试》:您说“追求教育的至高境界一直是我的追求”,您所理解的教育的至高境界是什么?
张:教育的至高境界,就是追求灵魂的境界。丰子恺先生说过人活着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物质境界,就是衣食住行的问题;第二个境界就是精神境界,即文学、艺术等醒悟和爱好,最高境界是追求灵魂境界,灵魂境界就是有理想、有信仰,有终极关怀,有博爱情怀,所以我们的最高境界就是按照古代儒家思想培养的学生一定要像颜回那样是君子和圣人,一定要像道家思想培育的是真人和至人,那么这样的人有理性、有灵性、有诗性、有血性。所以我认为最高境界就是把人育成真人、至人、圣人、君子。
《考试》:那您觉得您到哪个境界啦?
张:我觉得我从目前的教研成果只能说这样,原来想成为名师也好,专家也好,只是表达了我对专家和学者的一种的敬佩之情,当按照年龄承担起很多责任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得到的并不重要,我们永远行走在营造书香社会的路上,追求的过程上。
(本刊记者)
《考试》:请您给我们介绍下昭熠教育和北京昭熠学校,以及学校都有哪些特色课程?
张恩勇(以下简称张):昭熠教育,是一家致力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师资培养、学生课外辅导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总部位于北京海淀区,昭熠教育旗下拥有昭熠语文教育研究院、北京昭熠学校、昭熠家长学校等分支机构。其中,北京昭熠学校作为昭熠教育旗下的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是昭熠语文教育研究院的语文教育实验基地。学校的特色课程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兼顾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语文教学课程就是高效读写课程体系,包括高效作文、高效阅读、诗歌鉴赏和国学素读等。我们努力把北京昭熠学校打造成语文教育教学第一品牌。
《考试》:您独创“三这教育法”,能详细讲讲这种教学方法及理念吗?
张:“三这”教育法实际上就是我这些年来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经验的一个总结。“三”不是确指,而是沿用了文言文中的虚指,多数的意思。“这”讲的是教育的个性化特点。我认为我们的公立学校肩负着提高全民素质的任务,所以她突出的是共性,很难说,在一个大集体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但是,我国的民办教育应当是公办教育的“姊妹篇”,理应担负起个性化教育、专业化教育、专科化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健康幸福的发展,实际上在突出其个体的发展,即特殊性。“三这”的具体含义是:这个学这样办;这个年级这样规划;这个班这样教;这一科这样教;这节课这样教;这个学生这样教;这类题这样做;这个错不再错等等。这样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量身打造”,可以说是2000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具体发展。表现在我们学校,就是小班教学和个性化辅导。它既是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方式,指导着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抓住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其关键是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评价标准要突出特色,突出个性。
《考试》:除了“三这教育法”,还有“六步立体教学法”,怎么理解?
张:我讲“六步立体教学法”,老师旨在传道、授业、解惑。第一步,就是一个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心全意为了学生,培养学生的幸福感。第二步,就是知识和能力两个概念。三是处理三大关系:课本内和课本外的关系,课本内是知识,课本外是能力;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素质与应试的关系。四是四大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学生爱学课本学课本,不学课本也没关系,反正是“一纲多本”。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第五步就是拓展,进行拓展阅读。读书如吃饭,吃一顿不见长高,吃两顿不见高,日积月累,天长地久就长高。第六步就是写作。所学的一切东西,就是要把知识变成一种能力。
《考试》:“创新推动教育,名师成就未来”作为昭熠学校的办学理念,您认为学校都有哪些创新?实际效果如何?
张:第一,全国语文名师工作室坚持弘扬优秀文化,营造书香社会,创造幸福人生的理念。第二,经专家研究,下设三条实施方案:名师育名师计划,名师育名生计划,家长培训计划。名师育名生计划是其中之一。主要培训对象是广大中小学生,解决的问题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基地是北京昭熠学校。工作室是一所专门研究语文教育心理学、新课改教学和考试学的培训机构。“名师育名生”工程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被誉为新课改形势下语文学习的的“黄埔军校”。这里拥有一批特、高级教师和教育专家,他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给广大中学生带来了语文学习的法宝。旨在弘扬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语文感知、审美、应用和探究等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第三“语文新课改”最新研究成果——三能速成课程体系(语言运用能力速成体系、审美鉴赏能力速成体系、探究创新能力速成体系)。我们的口号“轻轻松松学语文,愉愉快快得高分,端端正正学做人”。这个口号含有几层意思:语文可以学得不累,“轻轻松松”。语文可以学的不苦,“愉愉快快”。语文可以得高分,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做人;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等。
《考试》:您在微博中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强调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也有人说“语文不是教出来的”,对此,您怎么看?
张: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学好语文,几个关键步骤不容忽视——阅读、观察、感悟、思考、表达。阅读是第一步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二,观察也很重要,读的文章原创是谁?苏洵的《六国论》、韩愈著《师说》怎么来的,这些都是原创,原创是怎么来的,原创就需要来自生活的观察。有的学生说写作文没材料,材料来自于哪里,一是直接经验来自生活;二是间接经验,来自书本,来自文学作品。写作文不是没有材料,而是缺少发现。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你让他讲讲村里邻居的故事,他也能讲得很生动,而这就是语文学习的观察。三是要有感悟的悟性,第四个就是思考,得有自己的思考才会有深度,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中人、事、景物之后来挖掘他的内涵和哲理,这就出现了一大批散文家,所有的散文不外乎形、神、情。最后就是表达,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动态化,书面语言是口头语言的固化;就像楼房是固定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所以诗歌才有了建筑美。诗言志、歌咏言,我手写我心,力量来自放松,就是要说真话,讲真情。
《考试》:有人认为课外辅导班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当下社会大力提倡要进行素质教育,您怎么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张:不要回避应试教育,“应试”不是贬义词,我觉得应试本身是个很好的事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并不矛盾,不能把他们对立起来。就像改革和继承,所有的改革我们不能把他一刀切断的,它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改革,同样的道理,应试是对素质教育效果的一个检验、一个考核标准和手段,考试是对孩子知识和能力的一个考察。如果说一个学校的素质教育搞得很好,孩子成绩上不来,这是非正常现象,所以两者不是对立的;第二点就是“素质”本身侧重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应试”是考试评价系统的一个专业术语,他们两者不是一个分类标准,没有可比性,这就比如说男性好还是女性好,这个世界既需要男性也需要女性。如果一切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这个是不对的,应该是在重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孩子的分数。
《考试》:教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今该校在做教辅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这个过程中解决策略是什么?面对激烈竞争如何另辟蹊径?
张:教辅竞争的激烈,是商品社会的正常表现形式,竞争如果能给学生带来更多选择的机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帮助,我认为是可以的。而事实上,教辅资料成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整天喊着减负,学生的负担似乎不见怎么减。实际上,教辅资料是课本相联系的课外无限延伸造成的。我们学校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辅书,实际上是校本教材。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是大量的习题的堆积,而是在学习方法技巧上的研究,这样越学越轻松。譬如我们基础年级,就是使用《美文素读教程》,让学生背会至少一百篇美文。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到了高三,我们使用《张恩勇高分语文三部曲》。关于教辅的编写,我的建议是,从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给予他们学习上的帮助。把教辅资料变成教研成果,增加教学教研的科技含量。变成科技读物一类,既学习了知识,又激发了兴趣。教辅资料学的诗歌鉴赏的能力,考场上还会发挥这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还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观察。
《考试》:作为全国语文骨干教师,您认为当下我国语文教育中存在哪些不足?又该如何改进呢?
张:这些年的语文教学改革,总体来说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首先是对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视不够。其次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教研的力量差距拉大,“假大空”依然存在,“少慢差费”现象还很严重。改进方案,首先是目前国家领导人重视,高考改革引领,教育进行着顶层设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切实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她是一个国家长治不衰的文化标志。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帮助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第二,就是要继续推进高效读写的教学改革,进行量化的评价标准。第三,就是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单靠几个“火车头”带领,已经不适应信息化的“高铁时代”。第三,就是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本内与本外、素质与应试的辩证关系。不要将其对立起来。
《考试》:昭熠学校设立了“校长接待日”,活动初衷何在?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张:校长接待日实际上是一个公益服务活动。我们的初衷就是想教育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长和学生。这是其中一个内容,我们还有家长学校,百校巡讲活动,专家公益报告会等。第二个想法,就是校长是学校的领军人,必须深入一线,了解实情,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深受家长学生欢迎。
《考试》:您说“追求教育的至高境界一直是我的追求”,您所理解的教育的至高境界是什么?
张:教育的至高境界,就是追求灵魂的境界。丰子恺先生说过人活着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物质境界,就是衣食住行的问题;第二个境界就是精神境界,即文学、艺术等醒悟和爱好,最高境界是追求灵魂境界,灵魂境界就是有理想、有信仰,有终极关怀,有博爱情怀,所以我们的最高境界就是按照古代儒家思想培养的学生一定要像颜回那样是君子和圣人,一定要像道家思想培育的是真人和至人,那么这样的人有理性、有灵性、有诗性、有血性。所以我认为最高境界就是把人育成真人、至人、圣人、君子。
《考试》:那您觉得您到哪个境界啦?
张:我觉得我从目前的教研成果只能说这样,原来想成为名师也好,专家也好,只是表达了我对专家和学者的一种的敬佩之情,当按照年龄承担起很多责任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得到的并不重要,我们永远行走在营造书香社会的路上,追求的过程上。
(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