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乙状窦相关的螺旋CT影像三维定量测量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w4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岩骨后入路手术及手术中准确定位与乙状窦相关结构提供影像解剖依据,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辽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螺旋CT颅底三维重建而无颅底疾病的成年人数据资料119例(238侧),其中男80例(160侧),女39例(78侧);年龄19—69岁。在ADW4.2重建工作站上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出轴位和冠状位图像,通过旋转显示出所要测量的解剖结构。定量测量与乙状窦相关的解剖结构问的距离,分析性别和侧别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及各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将测量结果与文献中的尸头标本和干性颅骨标本上测量的数据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解剖结构问螺旋CT影像的定量测量以元±s(以下同)表示,乙状窦沟宽(11.14±2.13)mm,乙状窦沟深(6.04±1.67)mm,乙状窦沟底至乳突外表面的距离(9.74±2.95)mm,乙状窦沟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12.98±2.71)mm,后半规管最后部至乙状窦沟前缘的距离(9.87±2.60)mm,后半规管最后部至岩骨后壁的距离(3.18±1.30)mm,外半规管长轴后端至岩骨后壁的距离(5.46±1.38)mm,外半规管长轴后端至乙状窦沟前缘的距离(13.17±2.59)mm,外半规管至颈静脉球窝顶垂直距离(6.69±3.08)mm,面神经垂直段至颈静脉窝最短距离(5.32±2.13)mm。CT测量结果与文献中尸头标本和干性颅骨标本上测量的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乙状窦沟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与外半规管至颈静脉球窝顶的垂直距离、面神经垂直段至颈静脉球窝最短距离、乙状窦沟底至乳突外表面的距离呈现出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284、0.145、0.208,P值均<0.05)。结论利用多平面重建,多排螺旋cT定量测量的结果可以代表实际的相关解剖结构间的距离;重建图像能准确显示颞骨的解剖特征和变异,从而为手术人路的选择及术中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依据。乙状窦前置时,乙状窦更易发生外移,面神经垂直段至颈静脉球距离更短;乙状窦前置的程度与颈静脉球的高度呈正相关趋势。

其他文献
E. M. Forster, the author of The Road from Colonus, wrote this short story in the early stage of his life. Although it seems that this short story ends with a lucky escape, called "a marvelous deliv-e
期刊
患儿男,5岁,2009年3月曾在当地县人民医院行"右侧颈部包块切开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示炎性增生,见大量中性粒细胞,诊断为"炎性肿块".近8个月来右颈部肿物增长迅速,无发热及颈部疼痛,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于2009年11月以"右侧颈部包块切开活检术后8个月"为主诉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侧颈部包块性质待查"收住入院.人院查体:心、肝、脾、肺、肾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摘要]:网络的发展,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中学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教学 问题与对策    网络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
期刊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因面部无瘢痕,且能同时处理鼻腔鼻窦病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手术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由于造孔狭窄、鼻腔粘连和肉芽增生影响临床治愈率,故该手术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通过使用内镜检查眼科医生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鼻腔造口位置,结合本研究第一作者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经验,
先天性耳廓畸形、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及先天性中耳畸形常合并发生.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既影响美观,又影响听觉功能,其治疗要综合考虑美学与听力因素作出临床决策.
患者女,82岁。因鼻部溃烂10年于2008年7月4日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患者自述10年前发现右侧鼻翼处有一绿豆大小硬结,稍隆起皮面,表面无红肿,无痛、痒,未予重视,中心逐渐发生溃疡,溃疡表面有痂皮附着,常脱落而有少量出血,无痛。溃疡持续缓慢扩大,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饮食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无遗传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声源定位(sound location)是我们感知环境的重要方式,也是构成人完整听知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视觉共同担负着感知周围事物远近、方位、大小、质地等信息的重要职责。与视觉定位高清晰的空间分辨率不同,人对声源的定位贵在瞬时和全方位感知。有鉴于声源定位检测的固有特点和潜在优势,国外相关研究日益增多,
日語段落研究
期刊
Castleman病又称巨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少见、原因不明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1956年首先由Castleman报道并命名,临床上较少见,现报道经治2例的临床资料。
颅底外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外科技术的发展早已从第一个阶段的“裸眼切除颅底肿瘤时代”发展至第二阶段的“显微颅底外科时代”,进而开始步入第三个阶段——“影像辅助的微侵袭颅底外科时代”。在此阶段,微创理念渗透到颅底外科的各个领域,其中内镜技术的应用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