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与形态的总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普通农业中专校园文化的內涵具有了更新的内容,发挥了更积极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设优秀的具有时代和现实特征的校园丈化用以促进学生的转化,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 转化 促进作用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普通农业中专学生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学生的来源和成分。还是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以及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和为人处事的态度,都与以前的学生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我们感到,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正确认识和把握学生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是一个新的且十分重要的课题。
1 校园文化的概念和内容。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与形态的总和,各类学校都是如此。只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给普通农业中专校园文化的内涵赋予了更新的内容,发挥了更积极、更重要的作用。
1.1 树立新的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基础,确立校园文化的核心,就要首先明确自己学校存在的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要看它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特有技术,坚持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适应当地农村发展经济的需求,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的认可,这应该是普通农业中专的价值所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以这样的价值观为基础,脱离了它,农业中专学校的校园文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1.2 树立良好的校园形象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因素。校园形象建设是自我设计与社会评价的统一。是学校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在强化校园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应把主要力量放在校园的软件建设上。力争做到学校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毕业生;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具有较好的知名度;拥有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名人、名事、骨干示范专业等,这既为学校树立了好的形象,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
1.3 生动活跃的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这里的文化氛围是指校园里的文明环境,融洽的师生关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爱科学、爱学习的气氛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的载体。通过这些形式,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领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扩大了师生与社会的交流,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学生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与过去相比,现在普通中专的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由大中专变成了技校、职高、中专“三合一”;学生入学由划定录取线变成了不要分数的登记入学;培养目标由国家干部变成了应用型人才;就业由包分配变成了自由双向选择,等等,面对如此大的变化,正确认识和掌握目前学生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2.1 学生的变化是时代和社会变化的必然现象。21世纪后,我们开始进入了信息革命和现代工业化的历史阶段,作为上层建筑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基础。现在,学生的思想观念、目标理想、学习态度、为人处事以及生活方式等都与时代息息相关,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改革开放、外资进入、产业调整、多次就业,各种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沿海内地巨大差别等现实存在,已无法再让学生像以前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2.2 学生变化的一般特点。①很能适应社会职业的实际需求,人际交往能力较强,身心成熟早,大多数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习期间更是接收了大量的社会信息,尤其是与自己专业相关方面的,导致其心理和生理成熟较早,他们注重人际交往,喜欢模拟成人式交往样式,毕业后一般会提前进入社会角色。与此同时,他们有时又易产生自卑感,对未来缺乏实事求是的策划。②追求自我,讲究实用,独立性较强。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以及思考问题和决策行动时,侧重于自我判断,往往以实用为原则。如许多学生不重视分数成绩,而重视专业技术能力;不重视系统的抽象理论知识,而注重电脑操作和市场营销技巧等实用具体的东西,⑧文化知识基础差,个性差异大。难于集中管理。一般表现为:学科基础不均衡,个别学科成绩几乎为零;性格爱好不均衡,个别学生追捧歌星或影星几乎到了痴迷程度;家庭教育不均衡,祖辈溺爱、父母离异、心里障碍、自暴自弃等各不相同,
2.3 扬利抑弊,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变化。面对与过去不同的学生,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其利与弊,并发扬其利,克服其弊,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变化。第一,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与高职的衔接工作,让学生能圆了上大学的梦想。第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顶用的多层面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就业有望。第三,增加立体教育的力度,抓好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及如何在社会立足,有勇于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3 校园文化与学生变化的关系,表面看,二者似乎不相关,但是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校园文化应以人为本,即培养优秀学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宗旨,学生的德、智、体、美本身就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3.1 学生是校园的主体,而学生的变化状况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应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校园文化的优劣,主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普通农业中专的学生就是要热爱本专业,不怕苦,爱劳动。为改变家乡面貌和脱贫致富刻苦读书,掌握农业高新科技本领,具有一技之长。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文化才会具有社会效益。
3.2 校园文化与学生变化相互转化。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我们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创办学生自己的杂志《火鸟》,组建小记者站,成立学生心理咨询诊所,开展不同题目的社会调查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思想和学习上的变化。反之,学生无所事事,就会意志消退,不爱学习,也会让学校没有生机,产生恶性循环。
3.3 把握学生变化新特点,建设新的校园文化生活,是我们今后的一项新任务。社会在逃步,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仍在继续。为改革开放、实现小康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是我们不变的任务和目标。我们必须要适应变化着的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好转化工作,防止其分化,以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载体,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转化,这不仅是我们农业中专学校的一个任务,更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课题。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校园文化生活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转化的促进作用将愈加明显和突出。
[关键词]校园文化 转化 促进作用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普通农业中专学生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学生的来源和成分。还是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以及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和为人处事的态度,都与以前的学生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我们感到,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正确认识和把握学生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是一个新的且十分重要的课题。
1 校园文化的概念和内容。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与形态的总和,各类学校都是如此。只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给普通农业中专校园文化的内涵赋予了更新的内容,发挥了更积极、更重要的作用。
1.1 树立新的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基础,确立校园文化的核心,就要首先明确自己学校存在的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要看它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特有技术,坚持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适应当地农村发展经济的需求,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的认可,这应该是普通农业中专的价值所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以这样的价值观为基础,脱离了它,农业中专学校的校园文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1.2 树立良好的校园形象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因素。校园形象建设是自我设计与社会评价的统一。是学校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在强化校园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应把主要力量放在校园的软件建设上。力争做到学校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毕业生;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具有较好的知名度;拥有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名人、名事、骨干示范专业等,这既为学校树立了好的形象,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
1.3 生动活跃的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这里的文化氛围是指校园里的文明环境,融洽的师生关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爱科学、爱学习的气氛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的载体。通过这些形式,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领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扩大了师生与社会的交流,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学生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与过去相比,现在普通中专的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由大中专变成了技校、职高、中专“三合一”;学生入学由划定录取线变成了不要分数的登记入学;培养目标由国家干部变成了应用型人才;就业由包分配变成了自由双向选择,等等,面对如此大的变化,正确认识和掌握目前学生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2.1 学生的变化是时代和社会变化的必然现象。21世纪后,我们开始进入了信息革命和现代工业化的历史阶段,作为上层建筑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基础。现在,学生的思想观念、目标理想、学习态度、为人处事以及生活方式等都与时代息息相关,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改革开放、外资进入、产业调整、多次就业,各种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沿海内地巨大差别等现实存在,已无法再让学生像以前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2.2 学生变化的一般特点。①很能适应社会职业的实际需求,人际交往能力较强,身心成熟早,大多数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习期间更是接收了大量的社会信息,尤其是与自己专业相关方面的,导致其心理和生理成熟较早,他们注重人际交往,喜欢模拟成人式交往样式,毕业后一般会提前进入社会角色。与此同时,他们有时又易产生自卑感,对未来缺乏实事求是的策划。②追求自我,讲究实用,独立性较强。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以及思考问题和决策行动时,侧重于自我判断,往往以实用为原则。如许多学生不重视分数成绩,而重视专业技术能力;不重视系统的抽象理论知识,而注重电脑操作和市场营销技巧等实用具体的东西,⑧文化知识基础差,个性差异大。难于集中管理。一般表现为:学科基础不均衡,个别学科成绩几乎为零;性格爱好不均衡,个别学生追捧歌星或影星几乎到了痴迷程度;家庭教育不均衡,祖辈溺爱、父母离异、心里障碍、自暴自弃等各不相同,
2.3 扬利抑弊,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变化。面对与过去不同的学生,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其利与弊,并发扬其利,克服其弊,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变化。第一,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与高职的衔接工作,让学生能圆了上大学的梦想。第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顶用的多层面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就业有望。第三,增加立体教育的力度,抓好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及如何在社会立足,有勇于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3 校园文化与学生变化的关系,表面看,二者似乎不相关,但是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校园文化应以人为本,即培养优秀学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宗旨,学生的德、智、体、美本身就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3.1 学生是校园的主体,而学生的变化状况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应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校园文化的优劣,主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普通农业中专的学生就是要热爱本专业,不怕苦,爱劳动。为改变家乡面貌和脱贫致富刻苦读书,掌握农业高新科技本领,具有一技之长。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文化才会具有社会效益。
3.2 校园文化与学生变化相互转化。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我们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创办学生自己的杂志《火鸟》,组建小记者站,成立学生心理咨询诊所,开展不同题目的社会调查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思想和学习上的变化。反之,学生无所事事,就会意志消退,不爱学习,也会让学校没有生机,产生恶性循环。
3.3 把握学生变化新特点,建设新的校园文化生活,是我们今后的一项新任务。社会在逃步,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仍在继续。为改革开放、实现小康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是我们不变的任务和目标。我们必须要适应变化着的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好转化工作,防止其分化,以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载体,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转化,这不仅是我们农业中专学校的一个任务,更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课题。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校园文化生活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转化的促进作用将愈加明显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