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胺是什么?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yangc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研究,即使是相同食物,由于加工方式的细微区别,丙烯酰胺的含量都有很大不同。
  2002年4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一名教授首次在油炸或焙烤的马铃薯和谷物类食品中发现了具有神经毒性的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 这一发现促使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对随机抽取的100多种食品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检验结果。
  此举引起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当年5月17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公布了类似的结果,随后,挪威、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负责食品安全的政府机构对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含量也进行了测定并公布了结果。瑞典科学家的发现得到证实。
  新闻里对于咖啡是如何产生丙烯酰胺的语焉不详。那么,丙烯酰胺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根据文献,它是食物发生“美拉德反应”时的一个副产物,而“美拉德反应”,是食物加工烹调产生香气和深浓颜色的关键所在。比如很多人爱吃的红烧肉,就是发生“美拉德反应”最典型最丰富的一道菜。
  在这个名称如此“洋气”的化学反应中,丙烯酰胺的产生需要两种原料: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糖)或脂肪,以及蛋白质(氨基酸或氨基酸降解产生的胺类)。因此,那些众多含有这些成分的食物,只要进行了煎、烤、红烧、油炸等烹调操作,或者是在食品加工时进行加温处理,都可能发生“美拉德反应”,从而产生丙烯酰胺。


  简单地说,食物在加热中颜色变得越深,通常“美拉德反应”就越厉害,产生的丙烯酰胺也会越多。
  因此,丙烯酰胺广泛地存在于人们日常吃的食物中,在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列出的丙烯酰胺含量食物表里,就有一个长长的名单,包括巧克力、面包、饼干、麦片、咖啡、蔬菜、水果……根据FDA公布的数据,咖啡的丙烯酰胺含量平均值在150多微克/千克,而薯片则高达1286微克/千克!
  2015年,台湾曾曝出一则新闻,称当地美容界备加推崇的“黑糖”类食品(即颜色比较深的红糖)含有大量致癌物。一时间,很多人吓得连红糖水都不敢喝了。这场风波的“肇事者”也是丙烯酰胺。
  根据研究,即使是相同食物,由于加工方式的细微区别,丙烯酰胺的含量都有很大不同。但总体而言,丙烯酰胺含量高的主要是油炸马铃薯类食品,而蔬菜和水果则较低。此外,温度对丙烯酰胺的含量影响很大。丙烯酰胺形成的临界温度是120℃,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185℃),丙烯酰胺的生成隨温度升高而升高, 如果温度过高了,则丙烯酰胺的生成反而会降低。
  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不过,目前的研究尚未确认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相关生化标志物水平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
  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目前将丙烯酰胺列入2B组“可能对人体致癌”。有人曾对经常食用富含丙烯酰胺食品的人群与他们癌症发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常食用富含丙烯酰胺(300~1200微克/千克)或者含有中度丙烯酰胺(30~299微克/千克)的食品与膀胱癌、肾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没有直接关系,但目前并没有其他研究报告来佐证上述结论。因此,截至目前,还不能说只要摄入丙烯酰胺,就一定会增加人类的致癌风险。
  由于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的致癌物, 所以大多数的风险性分析是根据动物研究结果进行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对于一个70岁的人而言,每天摄入1微克的丙烯酰胺就意味着一生中患癌症的可能性是 1×10-5。挪威科学家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每天摄入1微克/千克的丙烯酰胺,癌症的发病风险是1.3×10-3。
  丙烯酰胺摄入量的增高会导致神经损伤,这种神经毒性是一种非线性关系,每天最高的阈值在800~2700微克。因此,对于人们来说,比较明智的态度,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丙烯酰胺的摄入量,也就是那句妈妈经常唠叨的话——少吃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至于咖啡,喝不喝随您的意。
  (综合摘编自《中国经营报》《新京报》)
其他文献
英国政府计划推出一项促进饮料瓶回收的环保政策。  据英媒报道,这项政策将规定人们在购买饮料的时候必须付出一定的押金,虽然这会使饮料涨价,但是如果消费者将空瓶退回,就能收回押金。该计划预计也将涵盖一次性玻璃瓶和塑料瓶以及铁罐和铝罐。  目前,該计划的具体细节仍未确定,包括押金的金额制定。据称欧洲其它执行相似政策的国家中,德国为22便士、瑞典是8便士。  英国环境部长迈克尔·戈夫说,毫无疑问,塑料制品
期刊
佐科·维多多2014年上台,为政坛带来新风,有“印度尼西亚奥巴马”之称。他近日确定明年将竞逐连任,其家人亦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当中就包括他的长子朱卜兰。  印度尼西亚政坛多是子承父业的政治世家,不过现总统佐科·维多多的长子,现年30岁的朱卜兰曾就读于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有着创新想法跟独立性格。他表明自己没兴趣投身政治,不会子承父业踏入政坛,目前只想好好经营其售卖“煎蛋饼”的餐厅Markobar。
期刊
印度政府正尝试推出新措施抑制富豪“流失”现象。据美国《石英》杂志报道,印度中央直接委员会(CBDT)已成立专门小组,准备推出一系列规定让寻求移居他国的人付出一定费用。  报道说,富豪出走对印度政府税收有直接影响,CBDT专门小组在寻求防止税基缩小、人们移居他国的方法。  今年3月摩根士丹利投资公司的一报告显示,2017年,有7000名富豪离开了印度。近4年,总共有大约2.3万名富豪流失。据瑞士信贷
期刊
近日,美团收购摩拜成了科技圈的大新闻。但这个新闻真正成为全民性话题,还是因为当日某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爆款文章:《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文章借此事件说事,指出当创始人套现15亿时,你“要么在北上广的写字楼里,刚刚成为一个总监,小腹上长出赘肉,每月因为房贷不敢辞职。要么在三四线城市里,过着平淡,却一眼可以看到未来的日子”,稍不留神就被同龄人抛弃,被这个时代淘汰。  这篇
期刊
近来,美国《福布斯》杂志、彭博社、英国路透社等西方主流媒体都在报道中国正在大力吸引人才,甚至提出中国将成为“全球人才中心”的观点。  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报道称,中国日益成为吸引全球人才的中心。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一毕业就回国;许多人放弃在华尔街或硅谷的不菲收入,奔向北上广深;中国政府不断推出利好政策,吸引外籍人才到中国发展。  而彭博社则称,有美国教育背景的中国人才,正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全球
期刊
美国一直担心“中国技术威胁”,一直黑中国的英国《经济学人》却说了实话:在科技领域的博弈,中国如今势头正猛,特朗普你能不能有点远见?  曾经不放过任何中国“黑料”的《经济学人》,在当地时间2018年3月17日发表了“封面故事”。以《问鼎科技领域之战》为题,英国人指出,中美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有些地方还被中国超越;文章拿“收购案”为例,向特朗普发出警告:不要计较微利,要顾全大局。巅峰之战,中国优势
期刊
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杂志前段时间发布的亚洲大学排名,前20名上榜大学榜单中,有7所来自中国内地,另有5所上榜大學来自中国香港(其中有3所大学排名前10)。排名编辑菲尔·贝蒂认为,中国高校的成功是20年来努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结果。  中国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排名的表现逐年进步,这些结果表明中国过去20多年来在教育方面的专注投资有了回报。尽管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榜首,但中国的崛起意味着亚洲其他国家
期刊
对于尖子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说,在美国公共教育体制内,“重点中学”几乎是提高未来精英教育机会的唯一途径。  美国公立学校遵循按家庭住址就近入学的学区制,在小学阶段,突出的学生最多只能在本学区内就读“尖子班”,唯一可以跨学区入学的是有“磁石学校”之称的“重点学校”,绝大多数是中学。  这些学校大都通过考试(另外加上种族平衡的考虑)跨区招收尖子学生,所以在教育界通称“考试学校”。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历史比哈
期刊
临汾市“公厕总设计师”宿青平用十年时间推动“公厕改革”,打造了一座远近闻名的公厕之城。一定程度上,在临汾,公厕文化如今已构建起市民的文化自信。  临汾市的第88号公厕,也许是全中国“最有性格”的公厕。  这座建筑坐落在临汾市河汾路最繁华之处。它的后方是名为“五洲国际中心”的超级商场综合体,聚集了各类中高端品牌及高端酒店,正前方是一座名为“广奇财富中心”的高层建筑。  公厕分为两层,上层挂了四块全国
期刊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来处,以及与这个世界的其他链接,在近花甲之年与过去握手言和。  黄秋生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了。这几年他工作不多,间或出现在TVB的剧集(《枭雄》)或香港舞台剧中。2018年春天,黄秋生再次成为公众话题与媒体追逐对象,不是因为新作品问世或那一贯火爆的脾气,而是他失散了半个世纪的英国父亲,终于被寻到了下落。父亲已经去世,他却也一下子多出了几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    57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