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后,初中的传统地理教学逐渐发生变化,生活地理教学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和应用。进而让学生从被动地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为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而打好基础。鉴于此,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推动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让更多的教师熟练应用生活化教学,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初中生
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科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引入生活内容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进而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课堂知识进行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和应用能力。由于地理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在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运用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资源,创造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情境,并规划以生活为导向的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技能,发展地理素养,为完成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而铺平道路。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点滴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是分离的,这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生命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生活问题与地理教材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一目了然,降低了理解难度。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研究意识,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把握自学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
二、初中地理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加强初中地理理论教学
教科书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依据,更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参考,尽管地理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地理内容,但这些理论知识是抽象的,难以让学生进行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返生活,利用生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现实的地理现象,在地理现象和地理理论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地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季风气候”教学为例,笔者通过互联网收集了生活中有关南部夏季干旱和北部和西南地区少雨的信息,以此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夏季季风与降水之间的关系。这些信息的展示迫使学生比较和分析南北夏季气候和降水的差异,并总结夏季风和降水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展示生活资源,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客观的地理现象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这有助于提高地理学习的质量。
2.合理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地理感兴趣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有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来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去,进而让学生对课堂知识充满兴趣,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例如,为了让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使用信息技术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了一系列的生活图像,包括每个民族独特的习俗,例如,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蒙古人开始在纳达姆举行会议。在此期间,举行射箭,骑马和摔跤比赛,以表达他们的团结和收获的喜悦。苗族将在某个时候举行全国最大的祭祀活动-古藏节,在此期间,杀死一只灰牛,并跳舞芦苇。朋友和亲人聚在一起以加强人际关系等。通过这一生活情境的创造,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进而保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发展学生的地理素養。
3.提出以生活为导向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地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以生活为导向的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地理课堂知识。进而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世界语言与宗教》一课时,笔者将每个国家的语言进行展示,中国-中文,美国-英语,俄罗斯-俄语,韩国-韩文,之后提出问题:你是否知道中国不仅拥有中文,还拥有其他语言,而且在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方言,你们都知道方言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广东话,普通话,广东话,四川话等。笔者继续提问你能说其他城市的方言吗?这样,以生活为导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初中地理课程问题中插入一些在线单词,从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4.设计生活化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很重要,但是教师不能在这方面投入全部精力,而是要将精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学会检验教学效果。因此,在平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教师应适当地为学生分配生活化作业,为学生提供一切锻炼机会并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地理素养。例如,在完成了“自然灾害”的教学任务后,笔者指导学生参与了某些课堂活动,同时为学生组织了几项课后实习作业,即生活的实际任务。具体操作如下:笔者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通过网络的搜索,实地勘察和分析生活中关于自然灾害的信息,并通过小组的探讨提出预防和解决自然灾害的方法和策略。在此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都必须积极参与教学任务,同时根据收集的材料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为实现预期成果做出最大贡献。等到下一堂课时,每组的学生都需要派代表在班前进行演讲,这样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之中,进而体现生活化作业的价值。通过完成这些生活实践作业,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地理素养,并成功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简而言之,通过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构建地理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系,从而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及生活化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进而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和个性化,体会地理知识对生活的作用,最终能够努力学习地理知识,并构建知识框架,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学超.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缪汉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叙永县摩尼中学校)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初中生
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科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引入生活内容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进而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课堂知识进行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和应用能力。由于地理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在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运用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资源,创造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情境,并规划以生活为导向的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技能,发展地理素养,为完成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而铺平道路。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点滴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是分离的,这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生命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生活问题与地理教材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一目了然,降低了理解难度。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研究意识,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把握自学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
二、初中地理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加强初中地理理论教学
教科书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依据,更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参考,尽管地理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地理内容,但这些理论知识是抽象的,难以让学生进行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返生活,利用生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现实的地理现象,在地理现象和地理理论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地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季风气候”教学为例,笔者通过互联网收集了生活中有关南部夏季干旱和北部和西南地区少雨的信息,以此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夏季季风与降水之间的关系。这些信息的展示迫使学生比较和分析南北夏季气候和降水的差异,并总结夏季风和降水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展示生活资源,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客观的地理现象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这有助于提高地理学习的质量。
2.合理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地理感兴趣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有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来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去,进而让学生对课堂知识充满兴趣,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例如,为了让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使用信息技术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了一系列的生活图像,包括每个民族独特的习俗,例如,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蒙古人开始在纳达姆举行会议。在此期间,举行射箭,骑马和摔跤比赛,以表达他们的团结和收获的喜悦。苗族将在某个时候举行全国最大的祭祀活动-古藏节,在此期间,杀死一只灰牛,并跳舞芦苇。朋友和亲人聚在一起以加强人际关系等。通过这一生活情境的创造,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进而保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发展学生的地理素養。
3.提出以生活为导向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地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以生活为导向的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地理课堂知识。进而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世界语言与宗教》一课时,笔者将每个国家的语言进行展示,中国-中文,美国-英语,俄罗斯-俄语,韩国-韩文,之后提出问题:你是否知道中国不仅拥有中文,还拥有其他语言,而且在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方言,你们都知道方言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广东话,普通话,广东话,四川话等。笔者继续提问你能说其他城市的方言吗?这样,以生活为导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初中地理课程问题中插入一些在线单词,从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4.设计生活化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很重要,但是教师不能在这方面投入全部精力,而是要将精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学会检验教学效果。因此,在平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教师应适当地为学生分配生活化作业,为学生提供一切锻炼机会并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地理素养。例如,在完成了“自然灾害”的教学任务后,笔者指导学生参与了某些课堂活动,同时为学生组织了几项课后实习作业,即生活的实际任务。具体操作如下:笔者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通过网络的搜索,实地勘察和分析生活中关于自然灾害的信息,并通过小组的探讨提出预防和解决自然灾害的方法和策略。在此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都必须积极参与教学任务,同时根据收集的材料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为实现预期成果做出最大贡献。等到下一堂课时,每组的学生都需要派代表在班前进行演讲,这样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之中,进而体现生活化作业的价值。通过完成这些生活实践作业,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地理素养,并成功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简而言之,通过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构建地理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系,从而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及生活化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进而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和个性化,体会地理知识对生活的作用,最终能够努力学习地理知识,并构建知识框架,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学超.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缪汉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叙永县摩尼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