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中明确提出“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的游戏化”中要求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通过幼儿自主用餐活动的实施作为幼儿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真正做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观。
关键词:自主;自主进餐;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进餐习惯和卫生习惯,也为了积极响应“光盘行动”的号召,为幼儿养成不浪费的习惯。我们在吸收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后,决定在实验班上开展试行自主取餐。把取餐自主权还给幼儿,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理念,通过此次取餐形式的变化,孩子们进餐氛围更加轻松。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食量自主决定取餐多少,实行少拿多取原则,更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管理,科学进餐。在自主用餐过程中也进一步锻炼了幼儿对于手部肌肉的控制,有助于幼儿发展协调性。更重要的是幼儿自主取餐中幼儿逐渐学会轮流、分享、谦让与协作、秩序等社会性发展。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分析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马冠生指出,所谓“食育”,其实就是指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目前我国少年儿童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双重挑战,主要存在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营养意识差、知识缺乏以及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和用餐习惯两大原因。因此把营养健康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营养教育、用餐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
日本的研究人员在《食的科学》中强调,孩子从幼儿期到学龄期,智力发生了一个飞跃。在这一时期,儿童的空腹感与食欲的关系不再是必然,而是显得十分复杂。因为,在这两个生理环节之间,已掺杂了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可能是空腹时不一定想吃,或是在吃得很饱后对所喜食物继续吃。他们的吃,不再是生理性食欲,而是经验性、能动性食欲。所以,孩子的食欲,除其生理本能之外,还需作后天培养。
二、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的策略研究
1.共商规则,让自主进餐有序化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可以帮助幼儿避免麻烦和小失误,使得进餐更加顺利。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了晨间和餐后的空余时间,和孩子们共同探讨有关进餐的规则。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由一位代表把讨论出来的规则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每一位孩子参与其中。我们围绕餐前的准备,餐中的管理和餐后的整理这三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孩子说:“餐前的准备可以请小小值日生来完成,轮流执行。”还有的孩子说:“餐中的管理可以请优先吃饱的孩子负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制定了我们班的进餐公约。
2.创设环境,让自主进餐更温馨
餐前过渡环节往往是教师进行有效教育指导的盲点。为了更好地体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我们充分利用了这段游戏时间,既满足了幼儿喜欢游戏的意愿,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优化了过渡环节的秩序,又调节了幼儿良好的进餐情绪,使每位幼儿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调节进餐的气氛。
3.图文结合,让自主进餐内隐化
在大班幼儿实施自主进餐的过程中,突出最明显的问题就是餐量的摄取问题。有的幼儿喜欢吃荤菜就会拿很多,导致最后面来盛菜的孩子都不够,而相对而言的一些蔬菜,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吃,就会剩下很多,导致浪费。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结合园所6S的理念,将规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而每天更换的菜品则以插卡的形式,让幼儿自主替换。对于量的控制,我们也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孩子谈话、反馈、再实施。久而久之,孩子对于图谱上每种种类菜量的摄取就能做到吃多少盛多少,养成了先他人后自己的优良班风。
4.巧设游戏,让餐后整理更有序
餐后活动的管理是让大家最头疼,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一般采取利于组织的安静的活动。如折纸、看书、建构等等,但时间稍一长,幼儿就有些坐不住了,场面开始混乱起来。这时老师既要管理好幼儿进餐情况,还要照顾个别进餐能力差的幼儿,同时又要照顾饭吃得快的幼儿活动,处理他们的纠纷,那么,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将会在此时发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我们以孩子的兴趣为抓手,设计了有趣的走廊互动游戏,我们充分利用走廊上的空间,同时又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作用,将区域中的一些活动内容布置到走廊上,不仅提供幼儿各种能力锻炼的机会,又解决了老师饭后环节分管难的问题。教师还可以请幼儿从家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看的几本图书,放在我们的语言区里,这样架上的图书数量就会增加不少,题材广而丰富,幼儿选择余地相应地扩大,看书的兴趣和效果也随着提高。当所有幼儿进餐完毕之后,就有每天的值日生负责卫生的收尾工作,整个进餐过程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和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 北大学出版集团 2008.1(2012.7重印).
[2] 《不可不知的“幼儿秩序感”》[J];女生活(现代家长);2010年01期.
[3] 刘晶 《怎样让幼儿健康膳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关键词:自主;自主进餐;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进餐习惯和卫生习惯,也为了积极响应“光盘行动”的号召,为幼儿养成不浪费的习惯。我们在吸收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后,决定在实验班上开展试行自主取餐。把取餐自主权还给幼儿,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理念,通过此次取餐形式的变化,孩子们进餐氛围更加轻松。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食量自主决定取餐多少,实行少拿多取原则,更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管理,科学进餐。在自主用餐过程中也进一步锻炼了幼儿对于手部肌肉的控制,有助于幼儿发展协调性。更重要的是幼儿自主取餐中幼儿逐渐学会轮流、分享、谦让与协作、秩序等社会性发展。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分析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马冠生指出,所谓“食育”,其实就是指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目前我国少年儿童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双重挑战,主要存在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营养意识差、知识缺乏以及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和用餐习惯两大原因。因此把营养健康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营养教育、用餐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
日本的研究人员在《食的科学》中强调,孩子从幼儿期到学龄期,智力发生了一个飞跃。在这一时期,儿童的空腹感与食欲的关系不再是必然,而是显得十分复杂。因为,在这两个生理环节之间,已掺杂了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可能是空腹时不一定想吃,或是在吃得很饱后对所喜食物继续吃。他们的吃,不再是生理性食欲,而是经验性、能动性食欲。所以,孩子的食欲,除其生理本能之外,还需作后天培养。
二、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的策略研究
1.共商规则,让自主进餐有序化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可以帮助幼儿避免麻烦和小失误,使得进餐更加顺利。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了晨间和餐后的空余时间,和孩子们共同探讨有关进餐的规则。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由一位代表把讨论出来的规则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每一位孩子参与其中。我们围绕餐前的准备,餐中的管理和餐后的整理这三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孩子说:“餐前的准备可以请小小值日生来完成,轮流执行。”还有的孩子说:“餐中的管理可以请优先吃饱的孩子负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制定了我们班的进餐公约。
2.创设环境,让自主进餐更温馨
餐前过渡环节往往是教师进行有效教育指导的盲点。为了更好地体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我们充分利用了这段游戏时间,既满足了幼儿喜欢游戏的意愿,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优化了过渡环节的秩序,又调节了幼儿良好的进餐情绪,使每位幼儿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调节进餐的气氛。
3.图文结合,让自主进餐内隐化
在大班幼儿实施自主进餐的过程中,突出最明显的问题就是餐量的摄取问题。有的幼儿喜欢吃荤菜就会拿很多,导致最后面来盛菜的孩子都不够,而相对而言的一些蔬菜,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吃,就会剩下很多,导致浪费。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结合园所6S的理念,将规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而每天更换的菜品则以插卡的形式,让幼儿自主替换。对于量的控制,我们也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孩子谈话、反馈、再实施。久而久之,孩子对于图谱上每种种类菜量的摄取就能做到吃多少盛多少,养成了先他人后自己的优良班风。
4.巧设游戏,让餐后整理更有序
餐后活动的管理是让大家最头疼,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一般采取利于组织的安静的活动。如折纸、看书、建构等等,但时间稍一长,幼儿就有些坐不住了,场面开始混乱起来。这时老师既要管理好幼儿进餐情况,还要照顾个别进餐能力差的幼儿,同时又要照顾饭吃得快的幼儿活动,处理他们的纠纷,那么,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将会在此时发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我们以孩子的兴趣为抓手,设计了有趣的走廊互动游戏,我们充分利用走廊上的空间,同时又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作用,将区域中的一些活动内容布置到走廊上,不仅提供幼儿各种能力锻炼的机会,又解决了老师饭后环节分管难的问题。教师还可以请幼儿从家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看的几本图书,放在我们的语言区里,这样架上的图书数量就会增加不少,题材广而丰富,幼儿选择余地相应地扩大,看书的兴趣和效果也随着提高。当所有幼儿进餐完毕之后,就有每天的值日生负责卫生的收尾工作,整个进餐过程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和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 北大学出版集团 2008.1(2012.7重印).
[2] 《不可不知的“幼儿秩序感”》[J];女生活(现代家长);2010年01期.
[3] 刘晶 《怎样让幼儿健康膳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