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在高中阶段属于难度较大的学科,也是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重点学习的学科,其在学习上存在着被动的状态,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严重的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影响到学生数学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而出现此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存在着学习疑问的时候,其没有主动提问的想法,进而将这些疑问忽略掉,久而久之,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且其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面对于此种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提高学生提问的欲望,确保学生能够将自己心中的疑问全部解决掉,进而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本文主要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数学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将该学科知识内容教授给学生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推动学生更好发展。为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也需要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更加深入思考问题和掌握所教授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不断深化,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无论是数学思维能力,还是数学应用意识都严重不足,通过营造敢问、爱问学习环境、互动教学,培养问题习惯和要求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等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营造敢问、爱问学习环境
通常情况下,学生进行提问会受到自身心理素质、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等因素影响,甚至害怕说错、同学嘲笑,使得很多学生不敢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为改变这一情况,老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增添一些趣味,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求知欲也被激发起来,使得数学知识学习和掌握更加事半功倍。
案例1:等差数列
在对高中数学中等差数列知识内容开展教学时,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列出一串数字,如:“3、9、15、21、27”,让学生思索一下这串数字背后是否存在某种关系,然后让学生接着写出后面数字。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意续写几个数字,如:“33、39、44、51、57”,让学生判断是否续写正确,学生在思考以后会很自然的判断出老师列出数据错误,这时候学生也会思索老师列出的“44”这一数字到底错在哪里?而为什么后续连接数字又没有发生错误?这时候学生内心也会想到是否这些数值背后潜藏着一个公式,不需要挨个计算就能够得到数值,在这一疑问引导小,学生就会主动探寻问题答案,进而学习和掌握等差数列中第N个数值计算公式。
二、互动教学,培养问题习惯
教师结合课本知识,开展互动教学,则实现了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主体。老师再通过联系学生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有效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使得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案例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在对高中数学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开展教学时,老师就可以从学生兴趣出发,将学生比较熟悉的足球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创设互动学习情境,并且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之间进思考分析和互动交流,这些问题包含了:观察足球门每根柱子与地面所存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之间可能存在几种位置关系、如何确保球门框与地面平行,并引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老师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在获得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对老师所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与同学之间进行操作确认,最终探索得出直線与平面所存的集中判定定理。
三、要求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学生进行自主提问,首先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上提出问题,日常教学中老师也要善于提问,才能够启发和引导学生会问。为激发学生提问兴趣和锻炼学生提问能力,老师在教学设计时也可以多多联系实际生活,以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
案例3:随机事件的概率
在对高中数学中随机事件的概率开展教学时,首先就需要学生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概念加以掌握,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借助课堂导入环节,如:借助生活中常见扑克牌,让学生思索,从一堆牌中随机抽选一张为红牌这一事件发生情况?学生结合老师给出情境思索发现这一问题存在三种情况,针对全部红牌抽选必然发生事件,针对全部黑牌抽选为不可能事件,针对混合颜色牌抽选随机事件。通过这一课前活动,学生对随机事件有一个简答的了解,学生脑海里也会存在很多问题,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提问,判断事件情况,如:地球在不停的转动(必然发生)、投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常温下石头可以在一天内风化(不可能发生)。
结语: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所教授知识内容,并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梅胜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7,(5):197.
[2]赵锋.基于思维异质互动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数学,2019(09):66-67.
[3]崔弘杰.高中数学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76+79.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数学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将该学科知识内容教授给学生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推动学生更好发展。为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也需要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更加深入思考问题和掌握所教授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不断深化,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无论是数学思维能力,还是数学应用意识都严重不足,通过营造敢问、爱问学习环境、互动教学,培养问题习惯和要求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等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营造敢问、爱问学习环境
通常情况下,学生进行提问会受到自身心理素质、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等因素影响,甚至害怕说错、同学嘲笑,使得很多学生不敢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为改变这一情况,老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增添一些趣味,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求知欲也被激发起来,使得数学知识学习和掌握更加事半功倍。
案例1:等差数列
在对高中数学中等差数列知识内容开展教学时,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列出一串数字,如:“3、9、15、21、27”,让学生思索一下这串数字背后是否存在某种关系,然后让学生接着写出后面数字。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意续写几个数字,如:“33、39、44、51、57”,让学生判断是否续写正确,学生在思考以后会很自然的判断出老师列出数据错误,这时候学生也会思索老师列出的“44”这一数字到底错在哪里?而为什么后续连接数字又没有发生错误?这时候学生内心也会想到是否这些数值背后潜藏着一个公式,不需要挨个计算就能够得到数值,在这一疑问引导小,学生就会主动探寻问题答案,进而学习和掌握等差数列中第N个数值计算公式。
二、互动教学,培养问题习惯
教师结合课本知识,开展互动教学,则实现了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主体。老师再通过联系学生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有效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使得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案例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在对高中数学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开展教学时,老师就可以从学生兴趣出发,将学生比较熟悉的足球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创设互动学习情境,并且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之间进思考分析和互动交流,这些问题包含了:观察足球门每根柱子与地面所存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之间可能存在几种位置关系、如何确保球门框与地面平行,并引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老师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在获得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对老师所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与同学之间进行操作确认,最终探索得出直線与平面所存的集中判定定理。
三、要求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学生进行自主提问,首先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上提出问题,日常教学中老师也要善于提问,才能够启发和引导学生会问。为激发学生提问兴趣和锻炼学生提问能力,老师在教学设计时也可以多多联系实际生活,以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
案例3:随机事件的概率
在对高中数学中随机事件的概率开展教学时,首先就需要学生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概念加以掌握,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借助课堂导入环节,如:借助生活中常见扑克牌,让学生思索,从一堆牌中随机抽选一张为红牌这一事件发生情况?学生结合老师给出情境思索发现这一问题存在三种情况,针对全部红牌抽选必然发生事件,针对全部黑牌抽选为不可能事件,针对混合颜色牌抽选随机事件。通过这一课前活动,学生对随机事件有一个简答的了解,学生脑海里也会存在很多问题,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提问,判断事件情况,如:地球在不停的转动(必然发生)、投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常温下石头可以在一天内风化(不可能发生)。
结语: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所教授知识内容,并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梅胜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7,(5):197.
[2]赵锋.基于思维异质互动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数学,2019(09):66-67.
[3]崔弘杰.高中数学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