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那么重视在一起吃饭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i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自古看重吃
  中国人自古看重吃: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学会食肉;神农氏遍尝百草,教会人民种庄稼,利用中药治病,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燧人氏则发明钻燧取火,“变腥臊之味”、“以食救万物”;陶唐氏发明制陶术,教人利用陶器煮食食物。
  可见,我们的老祖宗都是些饮食专家,标志了中国人饮食的几个阶段:食肉,食谷,熟食,以陶器煮食。
  理论上高抬“吃”的地位:“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是其理论纲领。《尚书》、《礼记》所论“八政”,均把“食”列为首位。《论语》也“所重民食”。老百姓说“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共产党则力主“以粮为纲”。
  同时,我国食物品类之丰富令人惊叹:五谷杂粮,野菜树叶,飞禽走兽,老鼠长虫,真可谓无所不吃。文学家夏丏尊曾说:“俗语说得好:只有‘两脚的爷娘不吃,四脚的眠床不吃’”,“如果能够,怕连天上的月亮也要挖下来尝尝哩”。
  中国人吃的借口之多也叹为观止:过年吃饺子,立春吃萝卜,元宵节吃汤圆,二月二吃炒豆,夏至吃凉面,端午吃粽子,中元节吃西瓜,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吃花糕,腊八喝腊八粥,冬至吃馄饨,小年吃年糕;生孩子、过生日均要吃面,迎送客人是“迎候面条滚蛋包”;同事结婚,吃;考上大学,吃;出国归来,吃;晋级晋职,吃。真可谓是无时不吃。活着吃也就罢了,死了还要吃。《诗经·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饮食。”认为神也要吃饭。
  所以,殡葬死者时,要口中含饭;祭祀要摆供桌,祭文的结语多为“呜呼尚飨”——老祖宗,请您吃吧!
  較之世界上所有民族,中国更重吃,是千真万确的。所以,夏丏尊怀疑,中国人是否是佛教“六道”中的“饿鬼”一道所托生。
  这当然是玩笑。但究竟为何会产生此种文化倾向,却值得们考量一番: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大约与中国农牧业的早熟有关。这就为中国饮食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据考,早在公元前7千年,就产生畜牧种植业,有了众多畜产、粮食品种。
  再者,是贫富的悬殊。统治者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客观上促进了饮食技艺的发展,这在《红楼梦》里有生动展示。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百姓,为了生存,粗粮细做,利用瓜菜,从另一方向促进了饮食文化发展。
  中国人口的众多,或也是个间接原因。我国地处温带,极便孕育生殖。农业生产亟需劳力所导致的多子多福观念,也刺激着生育。
  而生存资源有限,一旦人口超越资源承载力,就必然发生社会动乱,减少人口,达至新的平衡。
  为此,百姓为求生,千方百计对付吃;统治者深知“小人穷斯滥矣”,也重视“劝农”、“足食”。
  这诸多因素,导致国人对“吃”的重视和兴趣。久而久之,则形成一种传统和习惯。吃,不仅成为基本生存手段,也成为交际重要手段。
  不仅看中吃,还要聚在一起吃
  中国历代名士中,我最喜爱的一个群体是“竹林七贤”,喜爱的原因很简单,文人自古不爱抱团,多故作清高,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好友,并不算多,况且“人多了乱”,七个人能喝到一块去,以喝酒、纵歌为最大乐趣,堪称奇迹。
  在北京,我们有一个酒局,一共六个人,叫“六根”。六人都是北漂,酒局持续了九年之久,至今没有要散的迹象。有人叫我总结六根酒局持久不散的秘诀,我想有三点:一是没有目的性,随性而来尽兴而归,没有压力;二是彼此十分了解,不用戴着面具;三是满足于食物的分享,以吃为中心话题,符合社交初衷。
  而中国人也相当热爱聚餐,似乎不聚集在一起吃一顿饭,就办不成事。为什么中国人那么重视在一起吃饭?饭局文化那么发达,最深层次的原因,不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寻找并维护一种交情。食物不仅是社交的载体,更是促进情感交流的工具,所以对中国人见面最日常的问候语“吃了吗”不要有轻视心理,它貌似肤浅、重复、无聊的背后,却隐藏着老祖宗千百年积累下的人际智慧。不少外国人来到中国,第一面就被“吃了吗”这句话拿下,从此以后成为宁死无悔的中国粉。
  我喜欢的一位作家,就是自谦“二流作家中排名第一位”的毛姆,来到中国后就被中国人吃饭程序的繁琐与细致、豪华与盛大惊呆了。西方人的宫廷宴,与中国小城一个地主生子的庆祝宴相比,都粗陋得像“茹毛饮血”。作为一名性格内向、温和、特别擅长讨人喜欢的文人,毛姆在中国期间显然吃得心满意足,写了三部书,也交了一帮《阿金》中描写的朋友。
  集体吃饭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
  在中国民间,集体吃饭更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久远的不说了,在我童年时,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农村,邻里之间就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饭香,谁家蒸了白馒头,谁家包了韭菜鸡蛋馅的水饺,谁家炖了一锅令人馋掉牙的汤,在空气里随便闻一闻就知道。孩子们的鼻子最灵,发现空气里有不一样的香气,循着味儿就过去了。多数时候谁家饭好吃,就在这家就地解决了肚子饿的问题,少数时候,邻居们是会端着碗把好吃好喝的送过来的。要是平时在吃饭方面有迎来送往的交情突然中断了,那一定是两家发生了深仇大恨。
  2000年,我来到北京,同时也把乡土习惯带了进来。同一个小区里,住的邻居多是外地人。在小区的网络论坛上,认识不久就约上了,以家庭为单位轮流请客吃饭,每每到请客那天,请吃饭那家无不倾其所有,把珍藏的好酒、拿手的好菜端将上来,三五个家庭大人小孩十多口人,有座位的坐着,没座位的站着,吃得不亦乐乎,酒足饭饱后就地解散。
  以2003年非典为分水岭,我们这个小区的家庭聚餐取消了。仿佛约好了似的,以前聚得挺欢的诗人饭局、文人饭局,在频率上也骤降。再后来的年份,大家都显得越来越忙,一年能聚一次的,都算是有不错的交情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中国的饭局,充满了仪式感,被提炼出来隽永的文化味道,也灌注了众多的情感元素。互联网让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个孤独旋转的个体,饭局文化也变成了人手一个手机刷朋友圈、抢红包,好好地吃顿饭,居然变成了一件难事。
  有时候真想穿越到古代,或者回到三十多年前的童年,体会一下吃饭作为一个盛大节日的味道啊。
  (《党员文献》韩浩月/文)
其他文献
清朝是满族人的天下,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而这样的民族酷爱打猎。清朝皇帝们也爱打猎甚至上瘾。清太宗皇太极在征讨蒙古部落时,遭遇了半路粮食吃光的窘境,结果他直接下令“军中粮尽,可以打猎”,于是大军开始围猎。  努尔哈赤箭法超群  自古以來,大型的围猎活动就是与练兵、备战紧密相关的。《清史稿》中就不无自夸地记载过,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东北边陲奋迹起兵时,就曾率领臣下讲武、校猎,来学习战斗技能,清太宗皇太极也
期刊
沉寂两年之后,伊拉克城市摩苏尔终于有望以自由面目重回公众的视野。在这之前,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一手掌控了摩苏尔长达两年。“伊斯兰国”以这座城市为大本营,在其10万平方公里的占领区内,对任何违背其宗教理念的人,毫不留情地予以肉体消灭。  过去两年,这座历史古城留给世界的唯一印象是:极端恐怖主义横行。斩首西方记者,炸毁清真寺古迹,集体处决上千伊拉克政府军士兵,绑架无数女性和儿童,甚至一度传
期刊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习近平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  习近平指出,家庭
期刊
201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周年纪念日。按照规定,WTO成员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应自此终止。然而,近期美国、日本、欧盟等少数世贸组织成员却在履约问题上开始“耍赖”,决定继续沿用原有做法。  对此,海内外专家普遍认为,以“市场扭曲”“产能过剩”等为理由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本质上是在为逃避WTO成员义务寻找借口,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其本质就是不愿放弃拿这张
期刊
逆境成长磨砺了人民情怀  習近平的核心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呢?首要的一点是,习近平用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以百姓心为心”“权为民所赋”的真谛,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特殊的成长经历。  15岁那年,习近平到陕北农村插队。在陕北7年多的日子里,他饱经底层百姓所有的艰辛。面对住窑洞、吃苞谷这些衣食艰苦,是百姓帮助他度过了生活难关;面对打坝挑粪、开荒修路这些劳作辛苦,是百姓帮助他养成了咬牙坚持的毅力。  走出陕北时
期刊
2016年是中国收复西南沙群島70周年,解放军海军举行纪念活动。1946年11月到12月,中国派太平、永兴、中建、中业4艘军舰收复被日军侵占的西南沙群岛,收复行动有力宣誓了国家主权,捍卫了二战成果。解放军海军司令吴胜利上将在活动上表示,中国正以最大诚意维护南海的和平和稳定,要防止南海生乱生战。  收复西南沙群岛有何意义  在中国收复西南沙群岛70周年纪念活动上,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作出主旨发言。  他
期刊
在2016年,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刘亚洲曾两次撰文谈到了信仰问题,这对当今中国到底有多重要?  信仰是一个民族的基因  《龙》杂志2016年第4期刊载了刘亚洲署名文章,题为《关于信仰》。文中,刘亚洲提到,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其文化。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这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基因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发展和变异。要知道一个国家未来向哪里去,可以先通过基因分析看看它从哪里来。  中国
期刊
爱笑:“那整个专列上没有不哭的,就是我在笑”  习近平曾在一次访谈中回忆起当时出发去延安的情景。他说:“在去延安的专列上,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69年的1月份,全部都哭啊,那整个专列上没有不哭的。就是我在笑。当时车底下我的亲属都说,你怎么还在笑啊?我说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我都不知道了,我走这不是好事吗?我哭什么呢?他们听后就破涕为笑了。”  瘦瘦高高:这个瘦高的后生有两个很沉的箱子
期刊
“官本位”思想开始褪色  公务员辞职现象自去年以来引发社会关注。一些公职人员主动请辞,一些党政机关亦在制度设计上为公务员队伍“预留出口”,以期构建合理顺畅的人才流动机制。  比如河北省委省政府2016年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便有这么一段表述:“支持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离岗创业。鼓励党政机关优秀人才按照组织批准、个人自愿、双向选择原则,离岗到企业兼职,支持企业发展,不在兼职
期刊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平舆县原常务副县长龚红勇受贿的一审判决书。龚红勇犯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他落马的导火索,正是60万元贿金被该盗窃团伙偷走。  专偷官员的“江洋大盗”  2011年9月30日夜里,“小偷”王胜利用千斤顶撬开了驻马店正阳县县委书记赵兴华住室的后窗。  在王胜利的带领下,5人偷窃团伙从赵兴华住室盗走财物达100多万元,“还有两箱茅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