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要把握几个根本点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p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体现大学文化本质的文化校园初见端倪。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推进这一质的飞跃,必须弘扬和谐文化,培育大爱精神,营造大学风气,倡导学术坚守,完善师生人格和个性,构建起整体性校园文化观念与系统化校园文化运行机制。
  [关键词]校园文化 文化校园 大学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5-0090-02
  大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由师生创造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氛围。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校开始围绕教育目标,进一步挖掘和培育师生深层次的文化品质,将自身的校园文化不断内化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素质和文化人格,精心打造具有活力、创造力和人文精神的育人环境。这种独具魅力和个性特征的人文环境的初步形成,标志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正在逐步实现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
  校园文化强调的是文化,文化校园则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的成熟形态和理想状态。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既需要深入发掘大学的历史积淀,又需要不断赋予校园文化以时代内涵。笔者认为,实现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必须从弘扬和谐文化、培育大爱精神、倡导学术坚守、完善师生人格和个性、营造大学风气、构建整体性校园文化观念与系统化校园文化运行机制等六个方面入手,全力打造文化校园,进而实现大学文化建设的质的飞跃。
  一、实现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重在弘扬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要以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通过深入开展爱生如子教育、“牵手教育”、师生“一联一”帮扶以及扶困助学等一系列活动,真正做到“师生困难有人帮”;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热点问题师生对话会”、学院领导定期与学生对话以及心理咨询等一系列活动,真正做到“思想扣子有人解”;通过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共青团、学生会等全方位的有效工作,真正做到“出现矛盾有人劝”,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相互尊重、人人心情舒畅”的育人环境。
  二、实现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重在培育大爱精神
  大爱是和谐社会的精华,是教育的传统精神,是大学办学的最高境界和价值追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没有大学所期望的文化氛围。因此,大学要引导师生热爱生活,主动去寻找和发现爱,体会和感受爱,实践和奉献爱,使学生能够立足当下,不虚人生最难忘、最美好的年华,尽享大学生活和青春岁月,同时把握当下,带着明确的目标,踏踏实实地播种理想、耕耘青春;要唤起师生爱的担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热爱集体,关心社会,成为诚实守信、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人;要以大爱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人文关怀教育理念,建立人文关怀动力机制,营造人文关怀教育环境,进而塑造和提升大学精神。
  三、实现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重在倡导学术坚守
  大学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其本质特征是追求真理。要深入发掘大学自身具有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营造浓郁、宽松的学术氛围,确保师生能够潜心地研究高深学问,不断地追求和认识客观真理;要引导、教育学生耐得住寂寞,克服浮躁,沉下心来,历练一种淡定的情怀,一种成熟的心态,一种执著的气度,一种心无杂念、专心致志的境界,完成求学者寂寞的成长过程;要为师生打造良好的研究平台,使之潜心为学,追求卓越,宁静致远,并在追求光明和真理中传承科学精神与人文氛围。
  四、实现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重在完善师生人格和个性
  大学人优良品质、健全人格和个性魅力的养成,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要把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发展学生”上,确立“严为基础、活为导向,诚信为先、操守为重、完善人格、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集体,关心社会,成为诚实守信,具有崇高理想、进取精神和远大抱负的人;要把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放在“成就教师”上,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营造良好环境,鼓励教师敬业务实,追求卓越,自强不息,成就一番事业;要把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放在“服务社会”上,不断强化大学人的人格魅力,以校园文化之魂服务、引领社会文化。
  五、实现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重在营造大学风气
  大学风气是大学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一所大学的行为文化。要强化学风,着力培养和营造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勤学求实、敬业创新的治学氛围;要强化教风,不但要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而且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德水平;要强化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使管理服务人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把“精通业务,善于组织,熟悉学生,热心服务”作为职业追求,严谨求实,勤政廉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要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服务护学风,以环境育学风,真正形成全面育人的良好环境。
  六、实现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重在构建起整体性校园文化观念与系统化校园文化运行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确立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教育观念和运行机制。要有意识地加强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文化认同,逐步使校园文化成为所有大学人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要有效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变校园文化建设中单一的学生主体为师生共为主体,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与文化成果的享受者;要突破传统的“文化活动”观,强化整体文化氛围和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将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构建,进一步实现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飞跃。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为正.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与大学本质的回归[N].光明日报,2009-12-19.
  [2] 孔平.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08(12).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C].2011-10-18.
  [责任编辑:钟 岚]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产品的出现,从而产生了许多以往经济环境难以想象的经济活动。知识经济中新出现的这些经济特征,使传统会计假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抨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