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说的是,石门坎的变化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一些启示,我们通过看石门坎,看柏格理,应该得到什么样的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因为石门坎的事迹,不仅仅是扶贫、文化的改变,它里面蕴含了非常深刻的道理。
第一,贫困的根源是什么?石门坎是中国西南边陲非常贫困、非常落后、非常封闭的一个少数民族的山村。就在1904年,柏格理到非常贫困落后的石门坎。这些贫困是怎么造成的?当地苗人没有文化,甚至都不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是这些人完全在文明社会之外。在文明社会之外,我们今天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扶贫政策,给它大量的投资,大量的钱,让它迅速有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和汽车、电器,这些在很多地方实现了,但精神信仰、意识和贫困的关系很少有人去触及。我的理解是,贫困是结果,是一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精神信仰和意识的落后、观念的落后。精神信仰和意识的落后,甚至是缺失,必然要导致行为的落后,而行为的落后和精神的落后反映在物质层面上,反映在可见的层面上,这个时候我们会对它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这个地方很“穷”。一个人没有信仰、没有精神支柱别人看不见,但是他的行为是可以表现出来的。一个人也罢,一个地区也罢,一个民族也罢,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先进意识,落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这时候从外部给它输入物质富裕,可不可以变化呢?可以改变,但是改变的仅是表面。
柏格理改造石门坎不是带了大批金钱、投资,而是树立信仰之柱,改变人的心灵。如果说柏格理扶贫,用今天的话来解读他,他的武器是什么?没有带着指标,没有带着人民币,没有带着美元,他带的是信、望、爱。他是从改造人开始,这一点彻底让石门坎完全有别于当地的其他地区。大花苗很落后,不是落后在物质上,是落后在整个文化基因上,落后在它的观念上。我们都知道钱很重要,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如果柏格理不是用这种方式进入石门坎,而是拿钱去收买人,那结果一定是失败的。物质脱贫很不容易,要做很多的努力,要去修路,要改造人养成很多好的习惯,但是更不易的是精神脱贫。一个人戴了白手套,穿起西服,打起领带,是不是就脱离贫困呢?不一定,中国人今天可以说物质层面上脱贫了,但是精神上陷入更严重的贫困,直截了当说就是没有信仰。在这种情况下,一时取得的物质成就,仍然可以丧失。归结到中国,中国要崛起,要脱离贫困,当然需要文化,需要教育,需要物质成就,需要高铁、计算机,需要物质的一切,但是更需要信仰,否則的话,你就是有金山银山,把全世界的钱都挣完,也难以挽救危机。没有信仰支柱,你的强大是暂时的,历史上无数类似的强大帝国,最后都灰飞烟灭。中国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样的贫困是真正的贫困?信仰贫困、精神贫困是真正的根本的贫困。这是第一个启示。
第二,什么是文明的灵魂?信仰是文明的灵魂。大家知道脱贫要靠教育,我们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柏格理重要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花苗文,让花苗进入一个新阶段,可以用知识文化进行交流,而不仅仅停留在结绳记事,口口相传,这个当然重要。但是后面的东西是什么呢?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不是单纯的学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定义很难说,文化是一切,饮食文化,文学艺术等等,所有对象都是文化。但是文化不是文明,文化只是文明的基础。那么柏格理在那里做什么?他不是去扶贫,那是不是单纯搞教育呢?我觉得也不是,他就是改造人,他的全部工作,全部心思就是要改造人,让人去掉人的动物性,增加人性,根本的一点就是确立价值观,有了价值观,人就可以变成道德高尚、思想开放、心理健康、身体也健康、同时又有智慧的人。
举几个例子,现在落马的高官是曾在台上宣讲“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的人,为什么这么多活动不能把贪官改变过来?这些活动不是不好,这些活动都好,关键是这些活动缺乏人心内部的动力。中国现在不缺文化,缺文明,也不缺学生,但是缺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人。整个学校商业化了,把学校变成了培养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柏格理在石门坎做的事情正好相反,柏格理教育是成功的,因为他的教育后面有信仰。
第三,有了文明,有了高度发达的成就之后,如果没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的保障,这些文明仍然可以毁于一旦,退回到愚昧和落后状态。石门坎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了那么多人才,那么多第一,可是后来呢,它又回到了贫困之中。这个教训很深刻,贫困的地方能不能达到较高的文明?能够达到。达到之后能不能又退回到愚昧落后?非常容易。没有制度保证,没有制度的改革,取得的成就都是暂时的。我想石门坎带给我们的启示非常深刻,希望诸位能够深思。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第一,贫困的根源是什么?石门坎是中国西南边陲非常贫困、非常落后、非常封闭的一个少数民族的山村。就在1904年,柏格理到非常贫困落后的石门坎。这些贫困是怎么造成的?当地苗人没有文化,甚至都不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是这些人完全在文明社会之外。在文明社会之外,我们今天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扶贫政策,给它大量的投资,大量的钱,让它迅速有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和汽车、电器,这些在很多地方实现了,但精神信仰、意识和贫困的关系很少有人去触及。我的理解是,贫困是结果,是一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精神信仰和意识的落后、观念的落后。精神信仰和意识的落后,甚至是缺失,必然要导致行为的落后,而行为的落后和精神的落后反映在物质层面上,反映在可见的层面上,这个时候我们会对它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这个地方很“穷”。一个人没有信仰、没有精神支柱别人看不见,但是他的行为是可以表现出来的。一个人也罢,一个地区也罢,一个民族也罢,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先进意识,落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这时候从外部给它输入物质富裕,可不可以变化呢?可以改变,但是改变的仅是表面。
柏格理改造石门坎不是带了大批金钱、投资,而是树立信仰之柱,改变人的心灵。如果说柏格理扶贫,用今天的话来解读他,他的武器是什么?没有带着指标,没有带着人民币,没有带着美元,他带的是信、望、爱。他是从改造人开始,这一点彻底让石门坎完全有别于当地的其他地区。大花苗很落后,不是落后在物质上,是落后在整个文化基因上,落后在它的观念上。我们都知道钱很重要,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如果柏格理不是用这种方式进入石门坎,而是拿钱去收买人,那结果一定是失败的。物质脱贫很不容易,要做很多的努力,要去修路,要改造人养成很多好的习惯,但是更不易的是精神脱贫。一个人戴了白手套,穿起西服,打起领带,是不是就脱离贫困呢?不一定,中国人今天可以说物质层面上脱贫了,但是精神上陷入更严重的贫困,直截了当说就是没有信仰。在这种情况下,一时取得的物质成就,仍然可以丧失。归结到中国,中国要崛起,要脱离贫困,当然需要文化,需要教育,需要物质成就,需要高铁、计算机,需要物质的一切,但是更需要信仰,否則的话,你就是有金山银山,把全世界的钱都挣完,也难以挽救危机。没有信仰支柱,你的强大是暂时的,历史上无数类似的强大帝国,最后都灰飞烟灭。中国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样的贫困是真正的贫困?信仰贫困、精神贫困是真正的根本的贫困。这是第一个启示。
第二,什么是文明的灵魂?信仰是文明的灵魂。大家知道脱贫要靠教育,我们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柏格理重要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花苗文,让花苗进入一个新阶段,可以用知识文化进行交流,而不仅仅停留在结绳记事,口口相传,这个当然重要。但是后面的东西是什么呢?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不是单纯的学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定义很难说,文化是一切,饮食文化,文学艺术等等,所有对象都是文化。但是文化不是文明,文化只是文明的基础。那么柏格理在那里做什么?他不是去扶贫,那是不是单纯搞教育呢?我觉得也不是,他就是改造人,他的全部工作,全部心思就是要改造人,让人去掉人的动物性,增加人性,根本的一点就是确立价值观,有了价值观,人就可以变成道德高尚、思想开放、心理健康、身体也健康、同时又有智慧的人。
举几个例子,现在落马的高官是曾在台上宣讲“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的人,为什么这么多活动不能把贪官改变过来?这些活动不是不好,这些活动都好,关键是这些活动缺乏人心内部的动力。中国现在不缺文化,缺文明,也不缺学生,但是缺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人。整个学校商业化了,把学校变成了培养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柏格理在石门坎做的事情正好相反,柏格理教育是成功的,因为他的教育后面有信仰。
第三,有了文明,有了高度发达的成就之后,如果没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的保障,这些文明仍然可以毁于一旦,退回到愚昧和落后状态。石门坎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了那么多人才,那么多第一,可是后来呢,它又回到了贫困之中。这个教训很深刻,贫困的地方能不能达到较高的文明?能够达到。达到之后能不能又退回到愚昧落后?非常容易。没有制度保证,没有制度的改革,取得的成就都是暂时的。我想石门坎带给我们的启示非常深刻,希望诸位能够深思。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