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改善收入分配不公而采取的措施,大多局限于各种形式的直接或间 接的税收和转移支付。但是上个世纪的经济史却表明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收入分配 问题。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关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
发展战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
观察上个世纪的国际经验可以发现,中国台湾、韩国等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特征的新兴 工业化经济在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没有恶化甚至有所改善的同时,获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而形成对比的是拉美国家以及印度等奉行进口替代以及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国家,不仅经济 增长绩效差强人意,而且收入分配状况也日益恶化。归纳这些重大的经验现象不难理解,一 个经济体的收入分配状况与其经济发展战略有内在的联系。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提高过程, 本质上就是经济地位低下的群体提高其在全社会相对经济地位的过程。而经济地位低下的群 体所具有的能够用来获取财富的全部手段和资产,几乎就是他们的劳动力。要提高他们的经 济地位,惟一可持续的途径是,给予他们所拥有的劳动能力以最大、最充分的就业机会,和 按供求决定的合理价格。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其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一般是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 缺。如果他们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就能使劳动者获得最大的 就业机会、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而且,按此战略来发展经济,可以最快地积累资本,使要 素禀赋结构由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短缺的状况,逐渐改变为劳动力相对短缺、资本相 对丰富的状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劳动者的收入也就会随着资本的积累、产业和技术的升 级,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收入分配的情形也就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改善 。
反之,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资本相对稀缺的早期发展阶段就确立高技术的资本密集产 业和技术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那么,由于这些部门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绝大多数劳 动力只能滞留在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低下的传统部门就业,工资水平难于提高。同时,政府为 了达到赶超的目标,必须扭曲各种价格信号,用行政的力量来配置资源,以便扶持具体承担 赶超任务的企业。凡此种种政策最终会在多个方面人为地恶化社会公平方面的问题。
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对收入分配的具体影响
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至少在四个方面使收入分配趋于恶化。
首先,赶超针拉大人际之间的收入差距。由于赶超战略之下具体承担赶超任务的企业大 量使用这些经济体当中相对昂贵的资本、而较少使用相对便宜的劳动力,所以这些企业的成 本水平比较高,如果任由市场调节、而没有政府的扶持,那么这些企业就不会自发地建立起 来。为了实现赶超的目标,政府就要通过种种方式予以扶持。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活动水平低下、经济剩余少,可以动员起来用于扶持赶超企业的转 移支付的资源极其有限。所以,主要的扶持手段是扭曲各种价格体系。在各种比价关系中, 最主要的是压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相对价格。压低资本的相对价格之后,尽管优先发展部门 面临的成本被人为压低,但同时也刺激了非优先发展部门对于资本的需求,并抑制了这些部 门对于劳动的需求。非优先发展部门会和优先发展部门争夺资本。为了保障优先发展部门的 发展目标,政府往往人为地把要素市场分割为一种"二元市场"的格局,其中的一元是政府 从全部社会生产要素禀赋资源中,先拿出足以满足优先发展部门需要的资源,配置到优先发 展的部门中去。显然这一元要素市场占有的资本量非常大,而吸收的劳动力则比较少。由此 导致的结果是,另一元要素市场的"剩余资本禀赋量"和"剩余劳动禀赋量"之比的结构, 甚至低于全社会的总比例。这就导致非优先发展的部门实际面临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 高于优先发展部门所面对的水平,甚至高于没有任何扭曲时的市场均衡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 价格。这种分割的二元要素市场的直接含义,就是拉大不同部门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优先 发展部门就业人员的工资会高于非优先发展部门就业人员的工资。
除了压低资本相对价格以外,政府为了扶持重点部门的发展也会压低初级原料和其他中 间投入品的价格,由此导致这些投入品的供给部门的利润空间缩小,进而其从业人员的收入 水平也就不可避免地相应压低。从而会使收入分配趋向于不平等。
其次,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会拉大地区差距。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本来就存在地区之 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各个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同、比较优势有所差异。而实施赶超发展战 略时,政府不仅不能让各个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反而会以压低价格的方式动员整个经济体中 可以动员的一切必要资源,来扶持少数地区中少数项目的发展。按照管制的低价进行资源的 地区间转移,其后果必然是获得扶持的资源输入地区的发展水平高过资源输出地区。而且赶 超的力度越大、优先发展的部门增长越快,则地区差距就越大。
第三,赶超战略之下,腐败的滋生和大量的非生产性活动对收入分配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优先发展的部门在社会当中享有的地位要高于其他部门,游说政府的能力高于其他部门。 这个事实造成两方面的效应:其一,有大量的资源用于游说政府,争取补贴和扶持,滋长了 不正之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其二,优先发展部门的各种优惠条件为腐败活动提供了土壤 。通过游说得到补贴较之改善管理、提高绩效,要容易得多。同时,决策阶层实际上掌握着 大量的资源。为了得到这些资源,即使是各个优先发展的部门之间,也要展开竞争。但是他 们往往通过腐败手段来争取资源。倘若一个经济体的法治或者行政系统自上而下的监控能够 有效地运转,那么腐败就不会严重恶化。但是,一旦法治和行政系统运转不畅,腐败问题会 急剧恶化。腐败导致了社会特权阶层的形成,必然拉大收入差距,严重影响社会公平。
第四,实施赶超战略减少了社会经济剩余,致使对社会上不具备劳动能力以及丧失劳动 力的弱势群体的救济水平降低,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公正问题恶化。
结 论
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放弃赶超战略,代之以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才能够快速 地发展经济,使要素禀赋结构以可持续的最快速度提升。同时,顺应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之 下,资本、劳动力以及其他要素和资源的市场无须人为分割,各种要素可以自由流动,有最 为充分的就业机会,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获得市场的均衡价格,进而人际之间的收入差距和 地区之间的差距趋于缩小。而腐败和寻租行为的制度基础在比较优势战略之下也不复存在。 进一步,顺应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导致的高速经济增长,能够给社会保障和求济体系提供更 多的资金积累,从而使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也能够均享发展带来的利益。
发展战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
观察上个世纪的国际经验可以发现,中国台湾、韩国等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特征的新兴 工业化经济在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没有恶化甚至有所改善的同时,获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而形成对比的是拉美国家以及印度等奉行进口替代以及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国家,不仅经济 增长绩效差强人意,而且收入分配状况也日益恶化。归纳这些重大的经验现象不难理解,一 个经济体的收入分配状况与其经济发展战略有内在的联系。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提高过程, 本质上就是经济地位低下的群体提高其在全社会相对经济地位的过程。而经济地位低下的群 体所具有的能够用来获取财富的全部手段和资产,几乎就是他们的劳动力。要提高他们的经 济地位,惟一可持续的途径是,给予他们所拥有的劳动能力以最大、最充分的就业机会,和 按供求决定的合理价格。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其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一般是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 缺。如果他们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就能使劳动者获得最大的 就业机会、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而且,按此战略来发展经济,可以最快地积累资本,使要 素禀赋结构由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短缺的状况,逐渐改变为劳动力相对短缺、资本相 对丰富的状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劳动者的收入也就会随着资本的积累、产业和技术的升 级,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收入分配的情形也就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改善 。
反之,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资本相对稀缺的早期发展阶段就确立高技术的资本密集产 业和技术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那么,由于这些部门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绝大多数劳 动力只能滞留在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低下的传统部门就业,工资水平难于提高。同时,政府为 了达到赶超的目标,必须扭曲各种价格信号,用行政的力量来配置资源,以便扶持具体承担 赶超任务的企业。凡此种种政策最终会在多个方面人为地恶化社会公平方面的问题。
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对收入分配的具体影响
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至少在四个方面使收入分配趋于恶化。
首先,赶超针拉大人际之间的收入差距。由于赶超战略之下具体承担赶超任务的企业大 量使用这些经济体当中相对昂贵的资本、而较少使用相对便宜的劳动力,所以这些企业的成 本水平比较高,如果任由市场调节、而没有政府的扶持,那么这些企业就不会自发地建立起 来。为了实现赶超的目标,政府就要通过种种方式予以扶持。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活动水平低下、经济剩余少,可以动员起来用于扶持赶超企业的转 移支付的资源极其有限。所以,主要的扶持手段是扭曲各种价格体系。在各种比价关系中, 最主要的是压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相对价格。压低资本的相对价格之后,尽管优先发展部门 面临的成本被人为压低,但同时也刺激了非优先发展部门对于资本的需求,并抑制了这些部 门对于劳动的需求。非优先发展部门会和优先发展部门争夺资本。为了保障优先发展部门的 发展目标,政府往往人为地把要素市场分割为一种"二元市场"的格局,其中的一元是政府 从全部社会生产要素禀赋资源中,先拿出足以满足优先发展部门需要的资源,配置到优先发 展的部门中去。显然这一元要素市场占有的资本量非常大,而吸收的劳动力则比较少。由此 导致的结果是,另一元要素市场的"剩余资本禀赋量"和"剩余劳动禀赋量"之比的结构, 甚至低于全社会的总比例。这就导致非优先发展的部门实际面临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 高于优先发展部门所面对的水平,甚至高于没有任何扭曲时的市场均衡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 价格。这种分割的二元要素市场的直接含义,就是拉大不同部门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优先 发展部门就业人员的工资会高于非优先发展部门就业人员的工资。
除了压低资本相对价格以外,政府为了扶持重点部门的发展也会压低初级原料和其他中 间投入品的价格,由此导致这些投入品的供给部门的利润空间缩小,进而其从业人员的收入 水平也就不可避免地相应压低。从而会使收入分配趋向于不平等。
其次,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会拉大地区差距。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本来就存在地区之 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各个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同、比较优势有所差异。而实施赶超发展战 略时,政府不仅不能让各个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反而会以压低价格的方式动员整个经济体中 可以动员的一切必要资源,来扶持少数地区中少数项目的发展。按照管制的低价进行资源的 地区间转移,其后果必然是获得扶持的资源输入地区的发展水平高过资源输出地区。而且赶 超的力度越大、优先发展的部门增长越快,则地区差距就越大。
第三,赶超战略之下,腐败的滋生和大量的非生产性活动对收入分配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优先发展的部门在社会当中享有的地位要高于其他部门,游说政府的能力高于其他部门。 这个事实造成两方面的效应:其一,有大量的资源用于游说政府,争取补贴和扶持,滋长了 不正之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其二,优先发展部门的各种优惠条件为腐败活动提供了土壤 。通过游说得到补贴较之改善管理、提高绩效,要容易得多。同时,决策阶层实际上掌握着 大量的资源。为了得到这些资源,即使是各个优先发展的部门之间,也要展开竞争。但是他 们往往通过腐败手段来争取资源。倘若一个经济体的法治或者行政系统自上而下的监控能够 有效地运转,那么腐败就不会严重恶化。但是,一旦法治和行政系统运转不畅,腐败问题会 急剧恶化。腐败导致了社会特权阶层的形成,必然拉大收入差距,严重影响社会公平。
第四,实施赶超战略减少了社会经济剩余,致使对社会上不具备劳动能力以及丧失劳动 力的弱势群体的救济水平降低,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公正问题恶化。
结 论
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放弃赶超战略,代之以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才能够快速 地发展经济,使要素禀赋结构以可持续的最快速度提升。同时,顺应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之 下,资本、劳动力以及其他要素和资源的市场无须人为分割,各种要素可以自由流动,有最 为充分的就业机会,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获得市场的均衡价格,进而人际之间的收入差距和 地区之间的差距趋于缩小。而腐败和寻租行为的制度基础在比较优势战略之下也不复存在。 进一步,顺应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导致的高速经济增长,能够给社会保障和求济体系提供更 多的资金积累,从而使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也能够均享发展带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