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亨宾对应激大鼠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l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体电刺激蓝斑核,探讨抑郁样行为模型大鼠下丘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调控机制。

方法

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建立抑郁样行为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观察造模是否成功。在体电刺激两组大鼠蓝斑核,应用碳纤维电极测量技术记录下丘脑内NE的释放量,分析两组大鼠NE释放信号的峰值、达峰时间和半衰期三个指标。

结果

行为学检测表明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263.9±16.4)g]、旷场实验得分[(19.4±7.9)分]和糖水偏爱百分比[(44.3±10.8)%]低于对照组[(314.3±24.3) g,( 53.3±19.0)分,( 60.6±13.3)%](P<0.01)。电刺激蓝斑核,在下丘脑通过微碳纤电极检测NE释放,模型组大鼠NE释放的峰值[(176.9±50.4)pA]比对照组大鼠减少[(361.6±88.6)pA](P<0.01),达峰时间缩短(P<0.05);在腹腔注射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3 mg/kg)后,模型组大鼠NE释放的峰值和达峰时间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大鼠用育亨宾(3 mg/kg)后NE信号的峰值和达峰时间虽然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模型大鼠的蓝斑核投射到下丘脑的神经末梢释放的NE减少;育亨宾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α2受体增加模型组大鼠蓝斑核投射至下丘脑NE的释放。结果提示蓝斑投射到下丘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可能参与到抑郁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探讨高血压患者视觉注意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神经机制。方法采用视觉Oddball范式,分析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的ERPs成分,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①新异刺激:高血压患者N2波幅[(1.56±1.15)μV]较正常对照者[(-2.19±1.15)μV]显著
目的检验生命意义感量表(MLQ)在中国士官群体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抽取574名士官学员,将样本总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n=278),另一部分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n=296)。用生活满意度(SWLS)量表、抑郁(SDA)量表、焦虑(SAS)量表作为MLQ量表的效标效度。结果(1)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了2个因子,分别是生命意义感因子和寻求意义感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1.02%,
期刊
@@
期刊
@@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