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三嗪、丙戊酸联合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部分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拉莫三嗪、丙戊酸联合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59例经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在口服丙戊酸同时给予拉莫三嗪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入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t=3.34,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56/59),且不同癫痫发作类型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拉莫三嗪、丙戊酸联合治疗单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部分性癫痫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关键词】拉莫三嗪;丙戊酸;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94-01
  2010年8月~2013年3月期间,笔者对59例经丙戊酸治疗无效的部分性癫痫患者采取了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8月~2013年3月于我院门诊诊治的部分性癫痫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21~67岁,平均(41.6±10.2)岁;体重43~80kg,平均(58.2±11.4)kg;病程3~49年,平均(9.2±7.3)年;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21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8例,继发全身性发作10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部分性癫痫相关诊断标准[1]并符合如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2)经头CT或磁共振证实颅内有血管畸形、占位性病变等病变;(3)每月癫痫发作≥2次;(4)入组前单服丙戊酸,且服用丙戊酸≥3个月,丙戊酸服用剂量及血药浓度均在有效范围,但癫痫发作仍不能有效控制;(5)入组前有至少3个月完整病历记录,且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同时排除对拉莫三嗪过敏、合并严重智能障碍、合并严重精神疾病及妊娠哺乳患者。
  1.3 治疗方法 59例患者原服用丙戊酸剂量、种类保持不变,入组第1周:口服拉莫三嗪,12.5mg/次,1次/d;第2周:拉莫三嗪剂量增至12.5mg/次,2次/d;第3周:拉莫三嗪剂量增至25mg/次,2次/d;第4周:拉莫三嗪剂量增至50mg/次,2次/d,并一直维持至服药6个月。服药期间密切随访并记录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对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者及时停药。
  1.4 疗效判定[2] 以患者入组前3个月内癫痫平均发作频次(次/月)作为基线,以治疗后第4~6个月癫痫平均发作频次(次/月)为治疗后发作频次并与基线进行比较。并依据发作频次减少情况进行疗效判定,其中癫痫发作完全消失者,视为完全控制;平均发作频次减少一半及以上者,视为治疗有效;平均发作频次减少低于一半或发作频次未见减少反而增加者,视为治疗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治疗后第4~6个月癫痫平均发作频次与基线的比较经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t检验,P<0.05表示治疗前后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癫痫发作频次情况 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入院前3个月患者癫痫发作次数为(6.28±0.73)次/月,而治疗第4~6个月后,患者每月癫痫发作次数减少至(1.67±0.58)次/月。入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t=3.34,P<0.05)。
  2.2 治疗6个月后疗效情况 如表1所示,59例患者中完全控制39例,治疗有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56/59),且不同癫痫发作类型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3 不良反应 服用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仅入组第4周有2例患者出现皮疹,减少药量后未再出现。治疗前后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丙戊酸是目前最常用的、疗效确切而耐受性较好的抗癫痫药物,其可通过多种机制如影响钙离子、钠离子通道、增强抑制性神经元突触后膜神经递质释放等而降低癫痫状态下神经元放电。而拉莫三嗪则主要可阻断电压性钠离子通道作用而抑制神经递质谷氨酸释放,从而减少脑内异常放电、减少癫痫发作。自拉莫三嗪于临床应用以来,其单独应用或联合用药治疗癫痫均获得了较好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
  本研究将拉莫三嗪、丙戊酸用于单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部分性癫痫患者治疗,从观察结果可以看出,联合用药治疗6个月后,患者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治疗疗效显著,且不同癫痫发作类型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这提示出拉莫三嗪、丙戊酸联合治疗单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部分性癫痫患者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同时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实验,这表明拉莫三嗪、丙戊酸联合用药相对安全,这可能与拉莫三嗪、丙戊酸药理作用机制间有叠加有关。据现代药代动力学研究证实,丙戊酸可通过肝药酶CYP2C19而对拉莫三嗪代谢产生抑制作用以提高拉莫三嗪血药浓度[3],从而减少拉莫三嗪用量、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而苯妥英等其他抗癫痫药则能加速其代谢而降低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提高其用量,从而增加了不良反应风险。
  总之,从本研究可以认为,拉莫三嗪、丙戊酸联合治疗单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部分性癫痫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张冬梅.拉莫三嗪治疗新诊断的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脑 电活动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9)38-40
  [2] 罗榕,刘凌,司洋,等.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50-4554
  [3] 张美云,王凤楼.小剂量拉莫三嗪与丙戊酸合用治疗成人癫痫临床观察[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8, 3(4):295-297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 目的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一组综合征。由以老年多见,病情长,病情复杂,预后差,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重视药物治疗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心理护理。本文通过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问题特征性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体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病的终末阶段。随着人口的老年化,其发病率,死忘率不断增高,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各种原因引起心脏负荷过重,
期刊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青霉素G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予以总结,并提出相关注意事项,为青霉素G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性依据。  【关键词】青霉素G;临床应用;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94-02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其中青霉素G则隶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对细胞壁的合成
期刊
颌下腺腺样囊性癌是颌下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术后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国内外文献报道例数不多.本例手术未能根治切除后予放射治疗,放疗后服用益气温阳中药连续5年,停
期刊
[摘要]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过程中,护士学习相关文件,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方案,在提高认识、优化流程、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提高了护士优质服务理念,提升了个人价值感,夯实基础护理,增进了护患和谐,很大提高了心内科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
期刊
患者,女,41岁,无锡人,于2009年10月20日至无锡市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前4个月,患者出现纳差、腹胀、恶心和呕吐,消瘦,4个月内体重减轻15 kg,逐渐出现巩膜和皮肤黄染等症状.入院
期刊
1960年Contorni首先报道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现象,1961年Fisher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本病是由于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分出椎动脉之前的近心段发生部分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