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距离2020年只剩下5年,倍增目标能实现吗?如何实现?收入增长后会不会被物价上涨抵消掉?本文通过对近三十多年的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剖析,对收入倍增内涵作出清晰界定,对城乡居民收入趋势作出科学判别,并明确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战略目标的路径及对策。
一、收入倍增的内涵
(一)“收入倍增计划”的具体数量含义。“收入倍增”中的“倍增”是按照不变价格说的,就是统计上通常所说的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所以,不存在很多人所担心的收入的上涨部分会被价格上涨所抵消掉。
(二)“收入倍增计划”要与经济发展协调同步。“十八大”在确定2020年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时,是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翻番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放在一起的,这一方面充分显示了中央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居民收入倍增是要以做大做好蛋糕为前提和基础的。
(三)“收入倍增计划”要具体到不同的收入群体。收入翻番指的是人均收入翻一番,而不是指各个群体的收入都要翻一番,在增收的同时要推进收入分配的改革,“提低”、“扩中”、“控高”,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中低收入群体,以期逐步实现理想的“橄榄形”的社会收入模型。
二、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包头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改善。包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1年的491元增长到2014年的35506元,年均增长13.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81年的237元增长到2014年12713元,年均增长14.4%。从1981年到2014年的34年间,共经历了6个“五年计划”,其中:有4个“五年计划”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达到2位数;有5个“五年计划”农牧民收入实际增长达2位数。
六五时期(1981-1985年):包头作为全区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居民收入也快速增长。期间包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3.2%,是农牧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
七五时期(1986-1990年):包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同期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0%。此间因受物价上涨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波动较大。这一时期也是农牧民收入唯一低于2位数的“五年计划”时期。
八五时期(1991-1995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经济爆发性高增长,包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城乡居民收入也随之高速增长。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21%,为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时,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7.3%。
九五时期(1996-2000年):此期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进入调整期,出口受阻,消费需求收缩,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轮物价持续下跌的通缩现象,经济增长放缓,包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下降为11.1%,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9.9%,农牧民年均纯收入增长回落为12.3%。
十五时期(2001-2005年):这一时期,亚洲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除,包头经济处在回升的阶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6%,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9.4%。但农村经济恢复增长滞后,农牧民收入增速继续低位徘徊,年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2.9%。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这期间,一揽子刺激内需保增长政策的实施,使得包头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期间包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2%。国家出台促进农民增收措施,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产品特产税,大力推行粮食直补等新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收入增速逐渐加快,这一时期包头农牧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3.4%。(详见下表)。
从上述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情况看,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总是伴随着经济增长的起伏而波动。
三、“收入倍增计划”如何实现
2014年,包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506元。要实现2020年比2010年增长1倍,2020年目标值为46228元;若2015-2020年的CPI增速都按照2014年的1.8%测算,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的倍增目标值是57363元,年均名义增长9.5%,年均实际增长7.2%。由于2010-2014年城镇完成年均名义增速达到11.3%,年均实际增长7.9%,所以为了完成目标,2015-2020年年均名义增长需达到8.3%,年均实际增长需达到6.7%。
2014年,包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2713元。要实现2020年比2010年增长1倍,2020年目标值为15828元;若2015-2020年的CPI增速都按照2014年的1.8%测算,202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的倍增目标值是19642元,年均名义增长9.5%,年均实际增长7.2%。由于2010-2014年农牧民完成年均名义增速达到12.6%,年均实际增长9.1%,所以为了完成目标,2015-2020年年均名义增长需达到7.5%,年均实际增长需达到5.9%。
四、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居民收入倍增是中央“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自上而下有强大的政策推动力。包头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富民强市”为宗旨,更加注重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居民收入分配,为居民的收入倍增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包头经济转型升级正在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贡献提高。经过近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一批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正在加快成长。随着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就业环境的改善,为居民整体收入提高提供了内生动力。
3.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包头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健全进一步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包头社会保障体系的深入建设也在不断深化。在城镇,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在农村,金融制度和土地经营流转创新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制约因素
1.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仍然不快,制约了经济总量实现倍增的速度。包头地处边境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还需要一段较长的磨合时间,因此,包头的经济增长效率还会面临持久的挑战。
2.物价上涨压力制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农业生产率低,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外地调运,物流成本高;农产品自给率不足将会带动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从而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受到影响。
3.农民增收难度大,将影响收入倍增的实现。由于农户种植与市场需求的信息不对等、农牧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分散种养殖等因素的制约,经营性收入提升困难;再加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偏低,非农就业收入增长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五、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对策
(一)推进转型升级、促进跨越发展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努力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从而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并由此为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奠定产业基础,让居民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形成和谐、相对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二)促进充分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推动就业结构改善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机会。二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是要进一步取消针对农民工的就业准入限制和歧视性规定,优化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环境;加大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扶持力度,增加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四是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完善税费减免、补贴资助、金融支持等政策,搭建创业项目对接平台和融资平台,以贴息、补贴、奖励等方式对创业培训、创业基地、创业项目等给予支持。
(三)建立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健全收入再分配机制
加大对公共福利的投入,使之与财政收入增长相匹配,并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的扶持,多渠道保障和改善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确保低收入群众收入高于社会平均增长水平,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四)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为实现全市工资性收入均衡增长提供有效保障
要积极指导企业重点协商薪酬制度,增强企业薪酬制度的引导性、激励性,保障职工的创新性劳动获得合理报酬、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创新创造热情,推动发展创新型经济,为进一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包头调查队)
责任编辑:代建明
一、收入倍增的内涵
(一)“收入倍增计划”的具体数量含义。“收入倍增”中的“倍增”是按照不变价格说的,就是统计上通常所说的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所以,不存在很多人所担心的收入的上涨部分会被价格上涨所抵消掉。
(二)“收入倍增计划”要与经济发展协调同步。“十八大”在确定2020年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时,是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翻番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放在一起的,这一方面充分显示了中央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居民收入倍增是要以做大做好蛋糕为前提和基础的。
(三)“收入倍增计划”要具体到不同的收入群体。收入翻番指的是人均收入翻一番,而不是指各个群体的收入都要翻一番,在增收的同时要推进收入分配的改革,“提低”、“扩中”、“控高”,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中低收入群体,以期逐步实现理想的“橄榄形”的社会收入模型。
二、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包头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改善。包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1年的491元增长到2014年的35506元,年均增长13.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81年的237元增长到2014年12713元,年均增长14.4%。从1981年到2014年的34年间,共经历了6个“五年计划”,其中:有4个“五年计划”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达到2位数;有5个“五年计划”农牧民收入实际增长达2位数。
六五时期(1981-1985年):包头作为全区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居民收入也快速增长。期间包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3.2%,是农牧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
七五时期(1986-1990年):包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同期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0%。此间因受物价上涨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波动较大。这一时期也是农牧民收入唯一低于2位数的“五年计划”时期。
八五时期(1991-1995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经济爆发性高增长,包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城乡居民收入也随之高速增长。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21%,为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时,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7.3%。
九五时期(1996-2000年):此期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进入调整期,出口受阻,消费需求收缩,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轮物价持续下跌的通缩现象,经济增长放缓,包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下降为11.1%,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9.9%,农牧民年均纯收入增长回落为12.3%。
十五时期(2001-2005年):这一时期,亚洲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除,包头经济处在回升的阶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6%,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9.4%。但农村经济恢复增长滞后,农牧民收入增速继续低位徘徊,年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2.9%。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这期间,一揽子刺激内需保增长政策的实施,使得包头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期间包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2%。国家出台促进农民增收措施,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产品特产税,大力推行粮食直补等新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收入增速逐渐加快,这一时期包头农牧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3.4%。(详见下表)。
从上述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情况看,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总是伴随着经济增长的起伏而波动。
三、“收入倍增计划”如何实现
2014年,包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506元。要实现2020年比2010年增长1倍,2020年目标值为46228元;若2015-2020年的CPI增速都按照2014年的1.8%测算,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的倍增目标值是57363元,年均名义增长9.5%,年均实际增长7.2%。由于2010-2014年城镇完成年均名义增速达到11.3%,年均实际增长7.9%,所以为了完成目标,2015-2020年年均名义增长需达到8.3%,年均实际增长需达到6.7%。
2014年,包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2713元。要实现2020年比2010年增长1倍,2020年目标值为15828元;若2015-2020年的CPI增速都按照2014年的1.8%测算,202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的倍增目标值是19642元,年均名义增长9.5%,年均实际增长7.2%。由于2010-2014年农牧民完成年均名义增速达到12.6%,年均实际增长9.1%,所以为了完成目标,2015-2020年年均名义增长需达到7.5%,年均实际增长需达到5.9%。
四、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居民收入倍增是中央“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自上而下有强大的政策推动力。包头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富民强市”为宗旨,更加注重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居民收入分配,为居民的收入倍增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包头经济转型升级正在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贡献提高。经过近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一批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正在加快成长。随着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就业环境的改善,为居民整体收入提高提供了内生动力。
3.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包头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健全进一步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包头社会保障体系的深入建设也在不断深化。在城镇,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在农村,金融制度和土地经营流转创新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制约因素
1.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仍然不快,制约了经济总量实现倍增的速度。包头地处边境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还需要一段较长的磨合时间,因此,包头的经济增长效率还会面临持久的挑战。
2.物价上涨压力制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农业生产率低,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外地调运,物流成本高;农产品自给率不足将会带动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从而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受到影响。
3.农民增收难度大,将影响收入倍增的实现。由于农户种植与市场需求的信息不对等、农牧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分散种养殖等因素的制约,经营性收入提升困难;再加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偏低,非农就业收入增长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五、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对策
(一)推进转型升级、促进跨越发展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努力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从而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并由此为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奠定产业基础,让居民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形成和谐、相对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二)促进充分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推动就业结构改善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机会。二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是要进一步取消针对农民工的就业准入限制和歧视性规定,优化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环境;加大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扶持力度,增加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四是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完善税费减免、补贴资助、金融支持等政策,搭建创业项目对接平台和融资平台,以贴息、补贴、奖励等方式对创业培训、创业基地、创业项目等给予支持。
(三)建立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健全收入再分配机制
加大对公共福利的投入,使之与财政收入增长相匹配,并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的扶持,多渠道保障和改善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确保低收入群众收入高于社会平均增长水平,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四)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为实现全市工资性收入均衡增长提供有效保障
要积极指导企业重点协商薪酬制度,增强企业薪酬制度的引导性、激励性,保障职工的创新性劳动获得合理报酬、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创新创造热情,推动发展创新型经济,为进一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包头调查队)
责任编辑: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