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抗凝的时代需要精准监测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栓性疾病是当今社会主要疾病负担,也是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血栓性疾病治疗主要是抗凝溶栓和抗血小板治疗。抗凝药物除传统的华法林、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外,直接口服抗凝血药物已经在临床广泛使用。使用抗栓药物一方面要考虑其有效性,是否减少血栓负荷(凝血强度),另一方面,药物过量往往导致出血,有些甚至是致命性出血。使得抗凝溶栓药物在一个合理的治疗窗内使用,既要达到有效治疗剂量又不会出现不可控的出血,这恰恰是血凝学实验室的责任,可以说精准抗凝的时代需要精准的监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女性孕早期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MVPA)时间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影响。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7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前门诊建卡的孕8~14周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孕早期基线信息;应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孕妇胎盘组织及高浓度葡萄糖处理后的JEG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妊娠的60例孕妇,其中GDM孕妇30例为GDM组,正
目的利用患者数据均值和百分位数建立临床生化日常室内质量控制程序。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所有患者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统计出每日患者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百分位数(P2.5、P5、P10、P25、P50、P75、P90、P95和P97.5),计算出这些统计点15个月累积变异系数(CV统计)。将CV统计与不同项目质量标准比较,筛选出CV统计小于或接近质量标准
目的探讨尿液中肝素结合蛋白(U-HBP)和白介素6(U-IL-6)及白细胞计数(U-WBC)对细菌性尿路感染(UTI)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病例对照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157例UTI患者、61例非UTI患者以及40名健康体检者的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U-HBP;发光法检测U-IL-6;细菌定量培养鉴定病原菌种类;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
期刊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CYP2D6等位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RISP)代谢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PCR分别检测120例连续服用RISP的精神分裂症患者CYP2D6*10、*4、*41以及*2的等位基因多态性。质谱分析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液中RISP及其代谢产物9羟基-RISP(9-OH-RISP)的浓度。同时抽取部分样本对东方人群最常见的CYP2D6*10进行DNA测序。根据所检测的120例受检对象的基因
目的调查海南省所有8个少数民族自治市县(昌江、乐东、东方、保亭、白沙、琼中、五指山和陵水)新生儿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CD)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在海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市县出生18 701例新生儿滤纸干血片样本,其中男婴10 051例,女婴8 650例。采用串联质谱技术,使用PE公司生产的非衍生化多种氨基酸、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测定试剂盒,对游离肉碱(C0)和酰基肉
血浆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作为一种新型无创分子检测标志物,在疾病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目前检测cfDNA的方法包括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法、测序分析和数字PCR等,不同的方法可以分别对cfDNA存在的未知突变进行筛查,对其基因行遗传多态性分析,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探讨3个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为体外实验提供依据。方法对3个确诊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采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突变位点同源序列保守性;采用PolyPhen-2、PROVEAN、SIFT、MutationTaster等软件分析突变位点危害性;采用spdbv软件构建突变蛋白结构模型,分析突变位点对蛋白质结构影响。结果3个血小板无力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应用肝素后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减少和高血栓形成风险。因发病隐蔽,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未经早期诊断和治疗,致残、致死率高。临床实验室应在HIT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上提供重要支持,避免漏诊和过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