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无疑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逐渐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模式。然而,在新的理念和模式支撑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广大教师去思考。
一、对提问的思考
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展开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秀”,更多的是教师讲授,学生听。在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取知识。但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已经习惯了听的模式,提问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1)不敢问,担心提出问题后遭到其他同学讥笑或教师批评;(2)不会问,虽然教师给了学生一定的机会,但学生却不知该怎么提出问题,只有在解题遇到困难时,才向教师请教;(3)没机会问,主要原因是教师习惯讲,而学生习惯听,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但因教师没有预留提问时间,学生提问的机会变少,问题也就被累积起来。
针对上述现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心有恐惧。因此,要想让学生敢于提问,就必须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哪怕一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也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去引导,逐渐让学生养成有问就问的习惯。其次要注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知识、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提出较好的问题,而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提问,不仅能让问题具有针对性,也有利于促进目标的达成。如在《速度》教学中,教师先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运动快慢,并提出问题,由此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二、对情境创设的思考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包括物理环境和软件设施。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生活过渡到物理,从直观过渡到抽象,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在新课改下,随着多媒体的应用,教学中以图片、动画等形式来创设情境已经非常广泛,但在多媒体的使用中出现了如下的极端现象。首先,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虽然,多媒体集声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堂教学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就会陷入唯多媒体独尊的尴尬境地,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学生为了看多媒体而看。其次,多媒体的使用过于频繁,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从课堂导入,到引导探究,再到总结,包括最后的作业都在用多媒体,且内容过于宽泛,学生倒是乐此不疲,而教学效率却不高。
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激趣原则,即多媒体的使用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但又要形成知识间的过渡。如在《运动的描述》教学中,以媒体展示“飞行员手抓子弹”的故事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飞行员和子弹的运动速度。其次,要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如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播放“足球运动员开角球,把球踢到球门前,队友冲上前去,用头将球顶向球门,被守门员鱼跃接住”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踢球、顶球和接球的过程中,力的作用情况,从而得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对主体性的思考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极端地认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于是,课堂教学中抛出几个问题后,就让学生合作、探究,结果学生动起来了,但探究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只能“跟着感觉走”,学习效率依旧无法得到提高。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学生的主体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性。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还得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在突出教师主导性过程中,首先要因材施教。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如果“一刀切”,哪怕教师再怎么去引导,学生也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即在目标要求、作业要求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差异而用不同的标准。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的最大优点是学生在小组中,能更好地提出问题,当遇到问题后,也能及时地通过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对提问的思考
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展开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秀”,更多的是教师讲授,学生听。在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取知识。但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已经习惯了听的模式,提问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1)不敢问,担心提出问题后遭到其他同学讥笑或教师批评;(2)不会问,虽然教师给了学生一定的机会,但学生却不知该怎么提出问题,只有在解题遇到困难时,才向教师请教;(3)没机会问,主要原因是教师习惯讲,而学生习惯听,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但因教师没有预留提问时间,学生提问的机会变少,问题也就被累积起来。
针对上述现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心有恐惧。因此,要想让学生敢于提问,就必须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哪怕一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也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去引导,逐渐让学生养成有问就问的习惯。其次要注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知识、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提出较好的问题,而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提问,不仅能让问题具有针对性,也有利于促进目标的达成。如在《速度》教学中,教师先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运动快慢,并提出问题,由此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二、对情境创设的思考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包括物理环境和软件设施。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生活过渡到物理,从直观过渡到抽象,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在新课改下,随着多媒体的应用,教学中以图片、动画等形式来创设情境已经非常广泛,但在多媒体的使用中出现了如下的极端现象。首先,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虽然,多媒体集声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堂教学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就会陷入唯多媒体独尊的尴尬境地,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学生为了看多媒体而看。其次,多媒体的使用过于频繁,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从课堂导入,到引导探究,再到总结,包括最后的作业都在用多媒体,且内容过于宽泛,学生倒是乐此不疲,而教学效率却不高。
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激趣原则,即多媒体的使用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但又要形成知识间的过渡。如在《运动的描述》教学中,以媒体展示“飞行员手抓子弹”的故事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飞行员和子弹的运动速度。其次,要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如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播放“足球运动员开角球,把球踢到球门前,队友冲上前去,用头将球顶向球门,被守门员鱼跃接住”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踢球、顶球和接球的过程中,力的作用情况,从而得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对主体性的思考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极端地认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于是,课堂教学中抛出几个问题后,就让学生合作、探究,结果学生动起来了,但探究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只能“跟着感觉走”,学习效率依旧无法得到提高。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学生的主体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性。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还得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在突出教师主导性过程中,首先要因材施教。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如果“一刀切”,哪怕教师再怎么去引导,学生也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即在目标要求、作业要求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差异而用不同的标准。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的最大优点是学生在小组中,能更好地提出问题,当遇到问题后,也能及时地通过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