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认识——分一分》教学设计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a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3~55页。
  教学目标:①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②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的准备:彩笔、纸张、学习卡、圆、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回顾旧知识
  同学们,淘气和笑笑准备利用双休日去郊游,为此他俩准备了好多食物,有雪梨、芒果等。那么,淘气和笑笑如何分享这些食物呢?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听完老师的问题后用击掌的方式来表示你们的答案,好吗?
  师:①有6个雪梨,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②有4个芒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③有2袋面包,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袋?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很快的就用击掌的方式表示出答案了,并说出了所用来表示的数字是3、2、1,都是整数。)
  ④淘气和笑笑只买了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分得多少?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举着的手不知该如何击掌了 )
  师:还能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怎么表示呢?
  
  2 探讨:1个蛋糕怎么分
  ①出示教具——用圆代表蛋糕,请一名学生来演示如何分。
  ②经比较,分开后的两个图形一样大,完全重合,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
  (出示关键词语“平均分”。)
  师:其中的一份是整个圆的多少呢?(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旧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由旧知识所引发的认知冲突,可以让学生感知学习的挑战性。)
  
  二、自主体验,探究新知
  
  1 讨论:“一半”可以用什么表示
  (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归纳、统一意见,引出国际通用的表示方式“1/2”。)
  2 判断是否“1/2”,强调平均分(课件演示)
  师:哪个可以用“1/2”表示?哪个不可以用“1/2”表示?为什么?
  3 说说生活中存在的“1/2”
  4 小组活动:折一折(折出“1/2”。)
  (师:请利用你们桌面上所准备的纸片,独立思考,折出它的“1/2”,并涂上颜色,然后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折法是否一致?如果不同,区别在哪?都正确吗?)
  5 由“1/2”引出“1/4、2/4、3/4、4/4” 师:刚才大家通过对折已经把“1/2”折了出来,如果老师再对折一次,就把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
  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可以用哪个数表示呢?(学生在理解了“1/2”的基础上很容易就得出可以用“1/4”来表示。)
  师:那涂2份、3份、4份呢?
  6 小组活动:折一折
  ①请大家再次拿出你们桌面上的另一张纸片,在“1/4、2/4、3/4、4/4”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来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②四人小组活动:与你的组员交流一下你的折法。
  ③全班交流,展示。请同学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说说你是折哪个数?怎么折?
  7 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师:像1/2、1/4、2/4、3/4……都是分数。
  8 介绍分数
  ①师:刚才大家已经读过这些分数了,我们再来齐读一次。
  ②师:会读分数了,会不会写分数呢?老师读,你们写。谁上来写一写?(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他学生在座位上书写。)
  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③渗透分数的意义:分数线代表什么?如何确定分母?分子又是如何确定的?
  (设计意图: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创设大量的动手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在自我探究学习过程中感知分数、理解分数、掌握分数。)
  
  三、巩固强化,实践运用
  
  1 抢读分数(课件演示)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分数,你们有信心把它们读出来吗?请大家看屏幕,如果你会读这个分数的话,就快速站起来大声地把它读出来。看看谁的反应最快,读得最准确!
  
  2 组电话号码(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已经和分数交上了朋友,机灵狗呀就想请大家来帮个忙,它想给好朋友打个电话,可忘了号码,智慧老人说,只要把表示这些图形的分数写出来,然后把分母按顺序连起来就是它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了。可机灵狗想了半天,还是没能想出来。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忙吗?
  ①分4人组讨论。
  ②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 按分数把下面的图形涂上颜色
  师:每个同学的桌面上都有一张学习卡,请同学们快速的按要求完成。
  ①独立完成。
  ②个别展示,全班订正。
  (设计意图:有梯度、有数量、有质量地设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不断强化知识,并能从做练习的过程中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于教师宏观调控课堂。而且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容易吸引学生,调动其积极性,创建学习的“小高潮”。)
  
  四、总结知识,拓展延伸
  
  1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2 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哪里出现和利用到了这些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要学会总结、善于总结,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记忆。并且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责编 林 剑)
其他文献
[摘要]自然人文景观与绘画创作关系密切,自然人文景观四季的光色变化为绘画创作者带来激情,为绘画创作提供创作素材;绘画创作是自然人文景观美呈现的表现方式,可诠释自然人文景观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自然人文景观和绘画创作浑然一体,新颖脱俗,应是绘画创作者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绘画创作 素材 表现方式 文化内涵    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绘画创作概述    (一)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
<正>针对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聚醋酸乙烯白乳胶,107仿白乳胶原材料紧缺,耐水性较差等缺点,一种原料易购、性能优异的“高粘耐水PVA新型白乳胶”在四川省合江县化工研究所研
期刊
以石首长江公路大桥为例,从浇筑分层布置、冷却循环水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现场养护等方面,阐述了大桥主墩承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指出承台浇筑后表面基本无温度
介绍了一种用聚丙烯酸酯和硅溶胶改性聚乙烯醇缩甲醛的方法,用此法制得的白乳胶与传统的聚醋酸乙烯酯白乳胶相比较,具有抗冻性好、贮存稳定、成本低、性能好以及用途更广等诸多
以香菇渣、金针菇渣为原料与草炭、珍珠岩、蛭石等配成复合基质,用于番茄穴盘育苗。结果表明,香菇渣和金针菇渣的总孔隙和持水孔隙大于草炭,且与草炭相比,菇渣中的速效磷、速
以PC l3和苯为原料,合成了苯基二氯化膦(1)。用新的配合剂NaC l除去催化剂A lC l3,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在n(苯)∶n(A lC l3)∶n(PC l3)=1.0∶1.1∶3.0,n(NaC l)
研究了粪草类、纤维类、草本类、木腐类4类菇渣发酵前后主要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对比4类菇渣发酵产物与草炭的理化性质,并探讨其潜在用途。结果表明:粪草类菇渣发酵后物理性
利用食用菌栽培后的菇渣为材料,经堆制发酵后制成有机肥进行小白菜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菇渣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小白菜的生物学性状,促进小白菜生长,增施菇渣有机肥可使小白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