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的幽默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lkj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被誉为“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而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二十年以后》就是其中一篇。
  欧·亨利的作品绝大多数描写美国城市小市民的生活,既描写这些小人物在贫困中的挣扎。又写这些小人物在困顿中的奋争,也表现他们的良知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爱之情。《二十年以后》描写了鲍勃按二十年前约定好的时间、地点,去会见要好的朋友吉米的故事。二十年的沧桑岁月,他们经历了人生的辛酸,当他们见面时命运却让他们以警察与通缉犯的形式出现。
  解读欧·亨利的作品需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一、品读文章中的幽默
  
  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幽默是贯穿始终的。他以沉郁的人生为基础,挥动着幽默之笔;而他的幽默之笔又别具一格地体现着他的沉郁人生。《二十年以后》中的鲍勃执著地在冷风中等待二十年前的好友,结果却被已成为警察的好友吉米认出自己是通缉犯而最终被捕。当我们感慨鲍勃罪有应得的同时,却不能忽视鲍勃值得同情的地方:鲍勃为了谋生,不得不只身前往吉凶难料的西部;为了生活得更好,设法获取他想要的东西。“实在不容易”;在获取财富的同时,他触犯了法律。“不得不东奔西跑”,承受负罪在逃的窘迫;尽管有被捕的危险。他依然信守诺言,如约前往去见好友;当他被捕时“微微地颤抖”。难掩内心的惊愕、恐慌、尴尬……总之,在鲍勃身上作者并未浓墨重彩地表现他作为通缉犯的一面。而是让读者更深入地解读小人物的心灵。欧·亨利描述小人物,展现他们的缺憾、弱点乃至弊端,但又在具体的展示过程中,深刻地剖析他们本质的善良与淳朴。真切曲折地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层面,并将这复杂人性的成因与背景自然形象地揭示出来,使读者能在“社会与人”的范畴内思考出更丰富的内涵。如《没有完的故事》,描写一位每周只挣五块钱的贫穷女工虽一时动摇,但终于拒绝了那个玩弄女性的阔佬儿的引诱。她复杂的内心世界真实感人地被表现出来。非但无损于主人公的美好形象,反而增加了读者对她的敬重。再如《两个感恩节的绅士》。品之更味如橄榄:两位绅士,为了一个九年的默契和约定,上演了一出耐人寻味的人间悲喜剧。可笑吗?委实可笑。但是在凄冷的人世间和残酷的社会中,普通小人物间的这种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人文精神,能不使人笑声渐哑,终至感慨万千吗?
  
  二、思索回味无穷的结尾
  
  在文章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就是欧·亨利式结尾。《二十年以后》直到结尾我们才发现原来吉米早就如约前来。当他在昏暗的灯光下借着火柴的亮光认出自己的好友就是通缉犯时,在情与法的艰难抉择中,“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这样的结局让我们掩卷后又细细地回味。又如在《麦琪的礼物》中,描述一对贫苦夫妻的爱情,当结尾夫妻俩各持均已无用的礼物时,黯然神伤……在善良崇高的人性与冷酷无情的现实生活的强烈对比中,读者一定会感受颇多。
  总之,欧·亨利的小说以新颖独特的构思、诙谐幽默的语言、表面轻松而内里沉重的格调。表现出对人性的强烈关注。对生活的深切反思。它歌颂着小人物在生存中美好善良、相濡以沫的淳朴品格,幽默却不无苍凉的苦笑。
其他文献
万千生灵中最爱干净的莫过于鸟了。我有生以来,不曾见过一只肮脏的鸟儿。鸟在生病、受伤的时候,仍然不忘清理自己的羽毛。疼痛可以忍受,它们不能忍受肮脏。鸟是见过大世面的生灵。想一想吧,世上的人谁能上天呢?人总想上天,终未如愿,就把死了说成上天了。皇帝也只能在地上称王,统治一群不会飞翔只能在地上匍匐的可怜的臣民。不错,现在有了飞机、宇宙飞船,人上天的机会是多了,但那只是机器在飞,人并没有飞,从飞机飞船上走
期刊
苍蝇不是一种很可爱的东西,但我们在做小孩子的时候都有点喜欢他。我同兄弟常在夏天趁大人们午睡,在院子里弃着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苍蝇——苍蝇共有三种,饭苍蝇太小,麻苍蝇有蛆太脏,只有金苍蝇可用。金苍蝇即青蝇,小儿谜中所谓“头戴红缨帽身穿紫罗袍”者是也。我们把它捉来,摘一片月季花的叶,用月季的刺钉在背上,便见绿叶在桌上蠕蠕而动。东安市场有卖纸制各色小虫者,标题云“苍蝇玩物”,即是同样的用意。我们又把它的背竖
期刊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春日》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陈与义《春日》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丰山行。  ——杨万里《春日》    春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代志南和尚《绝句》),那怡人的天气,万紫千红的景象,最是人们喜欢之时、喜悦之地。于是,诗情勃
期刊
留白,本是一种绘画技法。画家在画中留下空白,欣赏者借助联想、想象去补充那些“空白”。领悟画家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文学作品中同样有“藏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空白地带。巴尔扎克说过,作家要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表现最大量的思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正是对文学作品“空白”之美的最好诠释。大音稀声,大爱无言,归有光的《项脊轩
期刊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学论丛》一书中说:“欲通中国文学,最先当读《诗经》”,又说:“若使一聪慧之高中生,年龄在十七八左右,获得良师指导,可以不费甚大功力,而对于此两千五百年以前之一部最高文学,约可以诵习其四分之一,当无困难”。出于此种考虑,笔者将自己平时研读《诗经》的片言只语辑录成文,充当一“导游”的角色,愿同学们因此而进入《诗经》这片美丽的大花园。且触发许多新兴趣。好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诗经
期刊
《故乡在远方》是一篇写故乡的散文。但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张抗抗的文章借助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探求。  这种探求在文章的开篇就得以表现,作者说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问题是作者思绪的开始,当我们为这样不合常理的疑问感到困惑时,便也不自觉地跟随着作者走上了探索的历程。 
期刊
偶尔会有一瞬,他的形象如同恍惚了年岁的飞檐,于雾霭迷茫中翘起一角,在眼前形成幻象。青衣白衫慢慢地在古旧的宣纸上渲染开来,一个手握书卷的青年雅士,飘逸卓然。  不同于当时许多满人骨子里的暴戾,他是喜爱汉学的。他爱极了汉家笔下的烟雨江南。无端端的,浣衣女子的吴依软语就轻易入了梦。没来由的,昭示春逝的几片飞花就轻易染了愁。  渌水亭外飞雨绵绵,他许是手握一卷书,不知是兵法修略还是治世之道,桌上定是沏好了
期刊
乔安娜应门时手上仍然抓着那封信。当她看到站在门口的那位笑容满面的年轻人时,原本挂在脸上的忧虑煞时一扫而光了。  理查是一位顶尖摄影师,他所拍的照片曾登上许多本书的封面,也是《风尚》、《浮华世界》和《哈泼时尚》等流行杂志的常客。虽然他常是富商名流的座上宾,也在高级的第五大道上拥有一个工作室,但他的穿着看来像是个贫穷的艺术家。在圣诞节前几周的那个寒冷的十二月的晚上,他穿的是一条牛仔裤,厚针织毛衣下穿了
期刊
圣·埃克苏佩里在他那本无与伦比的《小王子》里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不幸的是,作为大人的语文老师们差不多已经忘记了这一点,而正在成为大人的中学生又在竭力抹杀那残存的孩子身份。我们似乎在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富有思想,越来越对丰富的表象不屑一顾。面对头顶浩瀚的星空,还有多少人会发出康德式的惊叹?小王子曾经骄傲地向外人宣称“我拥有一朵花和三座火山”,在大人或准大人的眼里只不过是一句稚气未消的玩笑话
期刊
与其说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不如说是一篇用散文笔调写成的心灵的诗。无论是文章唯美的语言。还是作者灵动的心绪,都让我们在诗情画意中感受良多。  文章开篇就将我们的视线指向村庄。指向村庄里的“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叶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棵擎天的大树”。只是作者和这些栖满了心灵诗意的事物已经隔了多年的光阴,再也回不去了。这心灵的诗意究竟是什么,作者并不急于回答。而是用回忆的笔饱蘸深情的墨,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