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如何“破局”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y199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让新闻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地域限制,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地位岌岌可危。就在各大电视新闻机构还在不断寻找突破□的时候,陕西广播电视台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精心打造的“文史探秘”系列全媒体直播——《探秘秦公一号大墓》和《探秘陕西五大博物馆》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在传统电视新闻逐步“势弱”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异军突起”值得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全媒体直播;广播电视台;“破局”
  一、新形势下传统电视新闻媒体面临着传播主体单一,内容和形式“呆板无趣”的尴尬
  新媒体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由于具备互动性,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强化。而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不具备互动性,观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此外,电视新闻节目每天的播出时间和播出渠道基本固定,一且错过就失去了接收信息资讯的机会。而新媒体显然没有这个问题,特别是手机、平板电脑越来越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新闻,极大地满足了对新闻时效性的需求。
  二、陕西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直播的竞争发展策略
  (一)以媒体融合为契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较强权威性的优势。虽然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来源渠道广泛,但传统电视新闻媒体职业化程度很高,新闻采集系统化,并且经过几十年发展,电视新闻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而很多新闻客户端和门户网站缺乏专业的采编队伍,导致新闻良莠不齐,碎片化现象明显,内容不够深入。陕西广播电视台以传统的有线电视、TPTV为骨干,以广播、网络、网络电视台为补充,以“两微一端”为核心,打造出了“新旧包融”的全媒体矩阵。
  (二)以“全媒体传播”为核心,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和传播进行深度整合。如今,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大家更喜欢用手机去获取新闻资讯。在这一趋势下,陕西电视台在新闻制作上大刀阔斧改革。比如拿电视现场直播来说,陕西广播电视臺考虑的是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比如什么内容吸引网友关注、直播的内容如何拆条进行二次传播等,充分利用新媒体交互性强的优点,实现与观众的互动交流。
  (三)用全媒直播等全新报道模式吸引受众,扩大影响。陕西广播电视台“文史探秘”系列全媒体直播——《探秘秦公一号大墓》和《探秘陕西五大博物馆》就是两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探秘秦公一号大墓》全媒体直播,在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亿、直播视频在线观看量超过600万。《探秘陕西五大博物馆》全媒体直播吸引新华网、人民网、紫光阁、陕西发布、西安发布等重要微博同步在线直播。人民网在线观看人数超10万,新华网在线观看人数超4.2万。可以说,从数据电视直播转变为全媒直播后,收视的群体更多,影响更大,反响更好。
  三、陕西广播电视台在“文史探秘”系列全媒体直播中的操作手法
  (一)以传统电视扎实的直播内容为基础,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技术为依托。一直以来,电视直播的内容扎实,但受制于传播技术。而新媒体的直播技术很先进,却缺少内容。所以,陕西广播电视台的直播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文史探秘”系列全媒体直播就采用了传统电视直播的内容,移动直播和新媒体直播的技术手段。可以说,通过电视直播SNG卫星车、TVU4G直播设备等重装备的投入,确保了直播的高水准。
  (二)精细策划,提前沟通,争取更多新媒体端口的互动、转发、转播。这两次直播,直播团队为了扩大影响,提前制订直播方案,并邀约多个平台参与直播。此外,直播团队还精心制作了宣传片、海报,拟定了宣传语,便于各平台同步推送。
  (三)巧妙设置话题,争取更大关注度和参与。这两场直播中,直播团队在新浪微博设置的话题分别是“秦公一号大墓发掘”和“最早中国”,这两个话题看似简单,但其实经过了大量的推演。比如,经过团队人员测算,带有“一号”“最早”的话题容易受人关注,而作为考古发掘类直播,带有这样的字眼,更容易激发网友的好奇心。
  四、结语
  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传播要想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首先要确保内容和形式有生命力。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优势,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通过深度融合来提升新闻节目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群雁高飞头雁领。在媒体融合发展之际,媒体行业的领导者如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形成“头雁效应”,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这就需要媒体行业的领导者牢牢把握主动权,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幵拓新视野,提高领导效能。  关键词:媒体行业;主动权;领导效能  一、领导效能概说及提高领导效能的必要性  (一)领导效能的含义和领导效能的特点  1.领导效
期刊
摘要:在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想要写出有特色的“扶贫新闻”越来越难,扶贫新闻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在于选题视角的创新。本文从政策解读、生活服务、精准帮扶等方面探讨了扶贫题材新闻传播的新思路,弘扬社会主旋律。  关键词:扶贫新闻;传播;社会主旋律  广播录音新闻是指一篇广播新闻稿件中加人现场音效,使其更具真实性的新闻作品。由于广播录音新闻要求播音员播出的部分不多,很多是记者采来的录音素材,所以,很多
期刊
摘要:今年是方志敏烈士诞辰120周年。在方志敏的家乡,江南都市报制作团队历时40余天精心设计打磨,选在8月6日这个纪念方志敏逝世的重要日子,创意推出一款手绘版H5作品《信仰者》,以“一镜到底”形式,突出展现方志敏在狱中与前来劝降的南昌行营军法处副处长钱协民的对话,H5化静为动,信仰者的形象也鲜活生动,可触可感。  关键词:江南都市报;方志敏的家多;纪念  一、14张手绘图致敬方志敏  这款手绘版H
期刊
摘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衢州经济信息频道《经视新闻》推出了五篇《寻找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系列主题报道,记者通过深入基层,寻访衢州革命老区红色旧址,讲述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老红军、老革命的英雄故事以及近年革命老区发生的巨变,力图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关键词:四力;红色老区;红色精神  一、主题报道的亮点  (一)多次策划,调整方案  频道年初就提出了今年要通过走访革命老区推出一
期刊
从2015年起,延安市全力开展“2+1”三城联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延安日报社紧跟市委市政府部署,紧扣联创新任务、新目标,聚焦中心、把握重点、凝神聚气、正面鼓劲,注重新闻宣传的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抓好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联动互动,确保主要栏目、主要版面天天有报道,天天有亮点,切实营造出“大众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延安公民文明的养成和文明水平
期刊
摘要:31天,3个团队,6个工作组,完成1条电视汇报片撬动近100亿元资金。这条汇报片的成功,是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帯来的成果,是媒体融合的生动实践。本文试图结合工作实践,浅析电视汇报片的创作过程。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汇报片;创作实践;PPT视频转化  2018年10月23日,国家部委宣布韶关市组织申报的广东粵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通过激烈的竞争,成功入围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
期刊
摘要:博物馆是社会重要的文化组织机构,具有重要的文化保护功能,并承担文化宣传、社会教育的职能,是社会非营利组织。基于宣传教育角度分析,其具有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儿童教育功能,其通过开展展览活动、陈列宣传历史文化,重要艺术品的方式,实现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本文基于博物馆的功能及形式,对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拓展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的策略,旨在为博物馆组织机构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摘要: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尤其是在财经类新闻媒体当中,财经类新闻对于新闻采访以及新闻编写工作的要求严格度极高,需要相关的新闻工作者结合工作要点,不断地对工作方式进行革新,以满足行业发展以及人们信息获取的需求。本文主要就财经类新闻采访及新闻编辑写作的要点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财经类新闻;采访;编辑;写作要点  一、要重视财经新闻分析能力的提升  从实际角度出发,财经新闻记者的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摘要:茶,在中国是一种意蕴悠长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一枚标志性的符号。喝茶已然不只是品茗本身带来的乐趣,而是一种心境,让人们能滤去浮躁,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纪录片,是将真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作为创作素材形成的一种电视艺术形式,通过编导的艺术加工,目的在于以真实为本质引发人们思考。如何将纪录片与茶完美结合,如何做出一部讲述茶的优秀纪录片?创作者不仅先要感悟茶带给自己的精神力量,还要发挥电视的优势与特点,
期刊
摘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信息汲取的困难,而是无法快速辨认真正想要的信息。出色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发布实用的信息并设计出便于阅读的版式,帮助用户过滤无用信息,从而解决这一难题。政务发布如何设计出好的版式,抓住用户的“视觉流向”,让他们在茫茫信息流中对你“一见钟情”?今天,笔者就以政务发布“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为例浅析版面设计在传播效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播效果;版面设计;政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