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由此遭遇到发展瓶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及其运行机制与体育教育理念的脱节制约了大学生体育的深入发展。因此,要从根本上寻求突破,增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实效,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组织制度变革,以及更深刻的理念变革和模式变革。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体系;突破瓶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
一、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瓶颈
(一)当前部分高校大学体育教学地位的边缘化和弱化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和科研处于高校办学的中心主导地位,一些高校缺乏对体育教学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将体育教学发展等同于学校的课外运动和体育社团活动,对体育教学的功能和定位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把体育教学视为加强身体锻炼的课程,而非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教育。由于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整体推动力不足,体育教学发展普遍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规划性,从而造成了体育教学发展的边缘化和弱化。
(二)大学体育教学措施的针对性缺乏
大学生对自身体育技能的提高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然而由于目前高校教师过分专注于自身科研和专业的发展,导致了大学生体育方面的知识及技能的缺失,这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割裂了专业教育与体育教学发展的联系,高校的管理者则往往专注于一些硬件指标发展,对大学体育精神及使命等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思考,在实际工作中也就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育措施。
(三)体育教育类课程开设的随意
近几年,各高校普遍开设了体育公共基础及公共选修课程,这些措施与体育教学发展相辅相成,促进了体育教学发展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高校为了提升大学生体育教学发展质量,在原有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重点扶持,开设了一批体育教育类系列课程,一些高校还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等。但总体而言,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类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依然是内容杂、地位低,课程的开设具有随机性和随意性的特点,缺乏对体育教学发展类课程作用、特点,教学内容与方法等的研究探讨,没有进行认真、有效的高端设计,课程之间也缺乏整体的联系[2]。这些问题导致了体育教学发展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要打破瓶颈,我们可以从高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组织制度、培养制度等制度方面的因素来寻找突破口。
二、体育教学分析与突破口的探寻
(一)高校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体系及建立
要符合自己的体育科学体系,人才是很重要的。大学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不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爱护人才。我们有的是人才,不要自卑。建立体育科学体系,不是说建立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更不是不可攀的,不要弄得很神秘。科学体系无非是要求两条一是完整,二是准确[1]。
系统性就是要从整体上反映客观事物,而不是反映某一个时期的某一项工作。科学性就是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探讨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科学性,才不致使客观实际受到歪曲,让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当然,这是一项繁重的理论工作。但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善于运用有利条件,那么,建立我们自己的体育科学体系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可以建立好的,有些大学开设有“体育学”。[3]什么是“体育”。[3]体育是一种寓教育于运动之中的社会现象,是通过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研究这种社会现象客观规律的科学就是体育学。体育学是人们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身体的全面发展,而且是指“身心并完”,指德智体三育并重的全面发展。弄清这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体系也不难。要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发展的实效,突破体育教学发展瓶颈,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组织制度变革,以及更深刻的教育理念变革和模式变革。
(二)改革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怎样推动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应确立“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宗旨,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奠定基础。针对我国高校存在的一系列体育教学问题,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要形成以下共识: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坚持依法治教,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学校体育良好的运行机制;加快体育教学课程建设,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把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作为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突破点,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树立体育课程目标的“三维健康观”,科学设计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并有效实施,认真实践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组织方式,实现从“重实践、重颈别”向“重鼓励、重发展”转变。
(三)明确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把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与健身健康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结合到教学中。因此我们把课程目标确定为身体运动和身心健康。
身体运动的实现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和实现课程目的和任务。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并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方面得到提高,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等方面。
三、结语
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确实遭遇了瓶颈,但只要我们建立健全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不断推进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就一定能突破这个瓶颈,大学体育必定能买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谢锦霞.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J].2010-10-25.
[2]大学生通讯社.改革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J].2009-04-03.
[3]胡晓风.成都体院学术报告会[J].2008,(6).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体系;突破瓶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
一、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瓶颈
(一)当前部分高校大学体育教学地位的边缘化和弱化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和科研处于高校办学的中心主导地位,一些高校缺乏对体育教学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将体育教学发展等同于学校的课外运动和体育社团活动,对体育教学的功能和定位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把体育教学视为加强身体锻炼的课程,而非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教育。由于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整体推动力不足,体育教学发展普遍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规划性,从而造成了体育教学发展的边缘化和弱化。
(二)大学体育教学措施的针对性缺乏
大学生对自身体育技能的提高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然而由于目前高校教师过分专注于自身科研和专业的发展,导致了大学生体育方面的知识及技能的缺失,这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割裂了专业教育与体育教学发展的联系,高校的管理者则往往专注于一些硬件指标发展,对大学体育精神及使命等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思考,在实际工作中也就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育措施。
(三)体育教育类课程开设的随意
近几年,各高校普遍开设了体育公共基础及公共选修课程,这些措施与体育教学发展相辅相成,促进了体育教学发展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高校为了提升大学生体育教学发展质量,在原有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重点扶持,开设了一批体育教育类系列课程,一些高校还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等。但总体而言,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类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依然是内容杂、地位低,课程的开设具有随机性和随意性的特点,缺乏对体育教学发展类课程作用、特点,教学内容与方法等的研究探讨,没有进行认真、有效的高端设计,课程之间也缺乏整体的联系[2]。这些问题导致了体育教学发展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要打破瓶颈,我们可以从高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组织制度、培养制度等制度方面的因素来寻找突破口。
二、体育教学分析与突破口的探寻
(一)高校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体系及建立
要符合自己的体育科学体系,人才是很重要的。大学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不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爱护人才。我们有的是人才,不要自卑。建立体育科学体系,不是说建立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更不是不可攀的,不要弄得很神秘。科学体系无非是要求两条一是完整,二是准确[1]。
系统性就是要从整体上反映客观事物,而不是反映某一个时期的某一项工作。科学性就是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探讨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科学性,才不致使客观实际受到歪曲,让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当然,这是一项繁重的理论工作。但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善于运用有利条件,那么,建立我们自己的体育科学体系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可以建立好的,有些大学开设有“体育学”。[3]什么是“体育”。[3]体育是一种寓教育于运动之中的社会现象,是通过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研究这种社会现象客观规律的科学就是体育学。体育学是人们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身体的全面发展,而且是指“身心并完”,指德智体三育并重的全面发展。弄清这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体系也不难。要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发展的实效,突破体育教学发展瓶颈,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组织制度变革,以及更深刻的教育理念变革和模式变革。
(二)改革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怎样推动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应确立“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宗旨,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奠定基础。针对我国高校存在的一系列体育教学问题,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要形成以下共识: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坚持依法治教,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学校体育良好的运行机制;加快体育教学课程建设,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把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作为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突破点,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树立体育课程目标的“三维健康观”,科学设计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并有效实施,认真实践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组织方式,实现从“重实践、重颈别”向“重鼓励、重发展”转变。
(三)明确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把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与健身健康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结合到教学中。因此我们把课程目标确定为身体运动和身心健康。
身体运动的实现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和实现课程目的和任务。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并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方面得到提高,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等方面。
三、结语
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确实遭遇了瓶颈,但只要我们建立健全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不断推进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就一定能突破这个瓶颈,大学体育必定能买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谢锦霞.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J].2010-10-25.
[2]大学生通讯社.改革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J].2009-04-03.
[3]胡晓风.成都体院学术报告会[J].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