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 广东 东莞 523700)
【中图分类号】G42
故事,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使用的教学工具;其实,它也能变成数学教师有力的教学“武器”。把故事引入数学课堂,能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它,能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很多改变和惊喜。
一、因为故事,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引用故事导入新课,通过讲故事来进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性。一旦激发的学生主动参与,也就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学习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时,引用了《三只小猪》的故事:
在一个遥远的山村里,住着一位猪妈妈和她的三只可爱的小猪。
一天晚上,吃过晚饭,猪妈妈把孩子们叫到面前郑重其事地说:“你们已经长大了,应该独立生活了,等你们盖好自己的房子后就搬出去住吧。”
三只小猪都听妈妈的话,于是,他们开始琢磨建什么样的房子。
老大先动手了。他首先扛来许多稻草,选择了一片空地,在中间搭了一座简易的稻草屋,然后用草绳捆了捆。“哈哈!我有自己的房子了!”老大乐得欢蹦乱跳。
老二跑到山上砍下许多木头回来,锯成木板、木条,叮叮当当地敲个不停。
不久,老二也盖好了自己的木房子。显然这比老大的要漂亮、结实得多。
老三回到家左思右想,终于决定建造一栋用砖石砌成的房子,因为这种房子非常坚固,不怕风吹雨打,可这需要付出许多努力啊!
老三每天起早贪黑,一趟一趟地搬回一块一块的石头,堆在一旁,再一块一块地砌成一面面墙。哥哥们在一旁取笑道:“只有傻瓜才会这么做!”小弟毫不理会,仍夜以继日地工作。哥哥们休息了,他还在不停地干。
这样整整过了三个月,老三的新房子也盖好了!他好高兴啊!
有一天,来了一只大野狼。老大惊慌地躲进了他的稻草屋。野狼“嘿嘿”地冷笑了两声,狠狠吹了口气就把稻草屋吹倒了。老大只好撒腿就跑。
老大径直跑到二弟家,边跑边喊:“二弟!快开门!救命啊!”二弟打开门一看,一只大野狼追了过来,赶紧让大哥进了屋,关好门。
大野狼追到门前停了下来,心想:“你们以为木头房子就能难住我吗?”他一下一下地向大门撞去。“哗啦”一声,木头房子被撞倒了。兄弟俩又拼命逃到老三家,气喘吁吁地告诉老三所发生的一切。老三先关紧了门窗,然后胸有成竹地说:“别怕!没问题了!”
大野狼站在大门前,他知道房子里有三只小猪,可不知怎么才能进去。他只能重施旧技,对着房门呼呼吹气,结果无济于事。
野狼有点儿急了,他又用力去撞。“当”的一声,野狼只觉得两眼直冒金星再看房子,纹丝不动。野狼真的急了,转身去找了一把锤子。野狼憋足劲,挥起大铁锤敲了下去,没想到锤子把儿断了,锤子反弹回来,正砸在野狼的头上。“疼死我了!”野狼大叫。他真的无技可施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野狼走后,三只小猪一起搬砖头,建新房子。
同学们,我们来比一比,谁搬的砖头多,谁搬的砖头少?
通过这个故事的引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数学课。
二、因为故事,让孩子们学会了思考。
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前,给学生说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故事寓意: 看事情要全面,整体,不要分割开来. 坚信自己的观点和坚持自己的观点很重要,,学会听别人的观点,会把事情了解得更全面,更准确. 此外,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学会同伴合作,互相分享经验。
通过听取盲人摸象的故事,使得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就会有目的地从多个角度去看,既要观察物体的正面,又要观察物体的后面,还要观察物体的侧面。从而全面地了解掌握物体的形状。最后,提升到这样的高度:看一个人也一样,要全面的去了解他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真正知道这个人的本性。
三、因为故事,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总有一部分的学生注意力容易涣散,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笔者给学生讲了《粘知了的诀窍》:
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前往楚国,行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象拣知了一样。孔子上前问道:“您真行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夏天时用两个有粘性的弹丸粘在棍子上,用来粘知了,粘不到的知了就不多了;用三个弹丸粘在棍子上,粘不到的就更少了;用五个,那就象拣知了一样了。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在那儿,就象断木桩子;我的手臂就象枯树枝;我的心里不想任何东西,只想着如何粘知了,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
孔子环视弟子并对他们说:“用心专一,就是聚精会神,这样就能做成很多事!”
故事讲完后,学生顿悟:只要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不分心,不左顾右盼,一定能学会很多知识。
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内化成孩子们自觉的行为。
四、因为故事,让孩子们树立了创新意识。
课堂上,学生在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孩子们冥思苦想,就是找不到解题的方法。老师给孩子们讲《灌穴取球 》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文彦博,自幼天资聪颖,幼年与儿童玩球时,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
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也想不出其他办法来。文彦博看着树洞想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试一试 !”随后他叫几个小朋友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儿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球也忽忽悠悠地浮了上来,于是取到了皮球。
老师适时进行点拨:文彦博之所以能取到皮球,是因为他采取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听完故事,不少孩子略有所悟,有的拿起尺子就画,有的量一量。最后终于把这个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求出了周长。
简单的故事能给人以启示,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真好!
总之,故事情节,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喜好。它能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故事,以它独特的魅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熠熠生辉。
【中图分类号】G42
故事,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使用的教学工具;其实,它也能变成数学教师有力的教学“武器”。把故事引入数学课堂,能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它,能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很多改变和惊喜。
一、因为故事,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引用故事导入新课,通过讲故事来进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性。一旦激发的学生主动参与,也就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学习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时,引用了《三只小猪》的故事:
在一个遥远的山村里,住着一位猪妈妈和她的三只可爱的小猪。
一天晚上,吃过晚饭,猪妈妈把孩子们叫到面前郑重其事地说:“你们已经长大了,应该独立生活了,等你们盖好自己的房子后就搬出去住吧。”
三只小猪都听妈妈的话,于是,他们开始琢磨建什么样的房子。
老大先动手了。他首先扛来许多稻草,选择了一片空地,在中间搭了一座简易的稻草屋,然后用草绳捆了捆。“哈哈!我有自己的房子了!”老大乐得欢蹦乱跳。
老二跑到山上砍下许多木头回来,锯成木板、木条,叮叮当当地敲个不停。
不久,老二也盖好了自己的木房子。显然这比老大的要漂亮、结实得多。
老三回到家左思右想,终于决定建造一栋用砖石砌成的房子,因为这种房子非常坚固,不怕风吹雨打,可这需要付出许多努力啊!
老三每天起早贪黑,一趟一趟地搬回一块一块的石头,堆在一旁,再一块一块地砌成一面面墙。哥哥们在一旁取笑道:“只有傻瓜才会这么做!”小弟毫不理会,仍夜以继日地工作。哥哥们休息了,他还在不停地干。
这样整整过了三个月,老三的新房子也盖好了!他好高兴啊!
有一天,来了一只大野狼。老大惊慌地躲进了他的稻草屋。野狼“嘿嘿”地冷笑了两声,狠狠吹了口气就把稻草屋吹倒了。老大只好撒腿就跑。
老大径直跑到二弟家,边跑边喊:“二弟!快开门!救命啊!”二弟打开门一看,一只大野狼追了过来,赶紧让大哥进了屋,关好门。
大野狼追到门前停了下来,心想:“你们以为木头房子就能难住我吗?”他一下一下地向大门撞去。“哗啦”一声,木头房子被撞倒了。兄弟俩又拼命逃到老三家,气喘吁吁地告诉老三所发生的一切。老三先关紧了门窗,然后胸有成竹地说:“别怕!没问题了!”
大野狼站在大门前,他知道房子里有三只小猪,可不知怎么才能进去。他只能重施旧技,对着房门呼呼吹气,结果无济于事。
野狼有点儿急了,他又用力去撞。“当”的一声,野狼只觉得两眼直冒金星再看房子,纹丝不动。野狼真的急了,转身去找了一把锤子。野狼憋足劲,挥起大铁锤敲了下去,没想到锤子把儿断了,锤子反弹回来,正砸在野狼的头上。“疼死我了!”野狼大叫。他真的无技可施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野狼走后,三只小猪一起搬砖头,建新房子。
同学们,我们来比一比,谁搬的砖头多,谁搬的砖头少?
通过这个故事的引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数学课。
二、因为故事,让孩子们学会了思考。
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前,给学生说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故事寓意: 看事情要全面,整体,不要分割开来. 坚信自己的观点和坚持自己的观点很重要,,学会听别人的观点,会把事情了解得更全面,更准确. 此外,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学会同伴合作,互相分享经验。
通过听取盲人摸象的故事,使得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就会有目的地从多个角度去看,既要观察物体的正面,又要观察物体的后面,还要观察物体的侧面。从而全面地了解掌握物体的形状。最后,提升到这样的高度:看一个人也一样,要全面的去了解他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真正知道这个人的本性。
三、因为故事,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总有一部分的学生注意力容易涣散,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笔者给学生讲了《粘知了的诀窍》:
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前往楚国,行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象拣知了一样。孔子上前问道:“您真行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夏天时用两个有粘性的弹丸粘在棍子上,用来粘知了,粘不到的知了就不多了;用三个弹丸粘在棍子上,粘不到的就更少了;用五个,那就象拣知了一样了。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在那儿,就象断木桩子;我的手臂就象枯树枝;我的心里不想任何东西,只想着如何粘知了,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
孔子环视弟子并对他们说:“用心专一,就是聚精会神,这样就能做成很多事!”
故事讲完后,学生顿悟:只要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不分心,不左顾右盼,一定能学会很多知识。
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内化成孩子们自觉的行为。
四、因为故事,让孩子们树立了创新意识。
课堂上,学生在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孩子们冥思苦想,就是找不到解题的方法。老师给孩子们讲《灌穴取球 》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文彦博,自幼天资聪颖,幼年与儿童玩球时,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
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也想不出其他办法来。文彦博看着树洞想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试一试 !”随后他叫几个小朋友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儿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球也忽忽悠悠地浮了上来,于是取到了皮球。
老师适时进行点拨:文彦博之所以能取到皮球,是因为他采取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听完故事,不少孩子略有所悟,有的拿起尺子就画,有的量一量。最后终于把这个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求出了周长。
简单的故事能给人以启示,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真好!
总之,故事情节,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喜好。它能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故事,以它独特的魅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