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型人才是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智力和动力来源,进行教育创新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整个教育系统提出的历史性任务。立足于大学教育的实践,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在道德的约束下,充分发挥教育与学习的自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關键词:自由道德大学教育教育创新
我国现行的大学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过多侧重于“标准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何推进大学教育发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我国已引起广泛关注[1]。尽管有些环节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大学育人环境明显好转,但影响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两个关键因素———自由和道德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自由和道德看似两个不相关的概念,却是制约我国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2-3]。
1大学中“自由度”不够导致创新没有活力
充分发挥大学中教育的自由、学习的自由、探讨知识的自由和质疑的自由等一切有利于知识积累和创新的自由,是促进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关键,而这些自由正是当前我国大学教育所缺少的。
1.1教育的自由在现行体制下难以有所突破我国大学的管理制度缺乏多元化和个性化,在管理制度和办学模式上也是你模仿我、我模仿你,在互相“抄袭”中走向一致。大学的教育未能体现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区位环境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特色,使得学生的培养失去了个性。
1.2学习的自由被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扼杀当前大学教育主流模式仍是“教师教———学生听———试卷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西方的教育多倡导发现式的学习、体验式的学习,它可使学生立即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并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在不断的反复实践中去开拓和掌握知识[4]。我国的大学教育多是灌输式的学习,背诵式学习,由于教、学和考核等制度上的缺陷导致现在大学生都很辛苦,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核,不得不不停的背、读、写,在做着许多无用的和重复的工作,但学习效果却甚微。
1.3探讨知识的自由受制于规范化教育现代大学教育太过于标准化和统一化,缺少一种应有的自由和混沌。大学中的学习本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思维的自由,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问题,积极调动和发挥每个人想象力,让学生来解决问题,而教师就是一个解惑者和引导者,尽可能的让学生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开放性的、自由式的研究性学习[5]。引导和教育学生去自由探讨知识就是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而这一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自由却被规范化的教育所压制起来了。
1.4质疑、批评的自由在大学中被束缚起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留英回来的王竹溪(杨振宁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到山东大学讲学,讲座中途,束星北走到台上说:“我有必要打断一下,因为我认为王先生的报告有错误,他没有搞懂热力学的本质”。他捏起粉笔一边在王先生满黑板的公式和概念上打叉,一边解释错在哪里。王竹溪一直尴尬地站在一边,校领导为此找束星北谈话,束星北说:“过去的大学都是这么做的”。也许上个世纪中叶以前的大学可以这么做,但现在的大学却很难这样去做,在知识的探讨上我们都做起“好人”来了,将质疑隐藏到了背后。
2大学中道德下降导致创新失去高度
道德就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这里所谈的道德更多的是指大学教育中学习和学术方面的道德。
2.1学术克隆影响了创新的高度当前许多大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都被“克隆技术”所吸引,学习和学术研究上简单稼接式的“克隆和平移”现象严重。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学习抄袭现象严重。大学中教师被各种各样的考核和项目所压迫着,不得不去追求学术上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大学中“克隆”现象增加反映出学习和学术道德在下降,严重影响了教育与科研创新的高度。
2.2不健康的学习观削弱了创新的兴趣“杨帆门事件”透露出当前大学教与学中的很多问题,但更多的反映出大学生在求学道德上的问题。大学生缺乏求知的“道德”和热情,总认为混个学分找份工作就可以,不理解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也更谈不上去创新。同样,在学术研究上也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功利主义倾向,许多学术研究交叉重复,或为了某种“利益”无中生有去“制造”一些研究项目。
2.3道德在浮造之风下变形外来文化、新的生活方式等的变革给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了具大冲击,许许多多错综复杂的变革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臊动起来,作为育人与学术研究的校园也未能幸免。大学内缺少了一种能沉静下来去学习和研究的“坐功”,学生关注的是毕业时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对于学业上的成就追求少了许多努力。教师的学术研究过于追求短期的成果和利益。
3灵活自由尧谦恭有德是大学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3.1在知识学习、研究和探讨上给予充分的自由
①制度要灵活无“成本”。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学生数量发展迅速而质量滞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从上到下的大学教育管理体制陈旧和规矩过多造成的,在教育体制和管理制度上还有很多关系没有理顺。现行的一些对于大学、教师以及学生的管理和考评制度均应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本着发展教育、科研创新、培养人才的目的,在遵循知识发现和成长规律的思路下去重新设计这些制度,抛弃一些不必要的和看似合理的而人为设置的制度障碍。
在教育模式上要进行转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探讨知识。学生应该成为真理的探索和发现者,鼓励学生投身到调查研究的行列,而不是整天坐在教室和图书馆里听课看书。学生要反思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转变过去传统的教育风格。
②管理要宽泛有度。管理上的自由,就是给各级以行动的自由,让学校能根据自己的特色和特长去组织大学教育。各层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都可以在相应的规则内去自由的行动,教师可以去探讨更适合的教学模式或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在规则约定下去自由的探索知识,而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同样各层管理者只要制定目标和规则就可以,行动的细节可以让“执行者”自己去决定。 ③思想要自由无束。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放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精疲力竭,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找到另一端的瓶口而逃脱。蜜蜂认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看似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逃脱了。大学生就要象“苍蝇”一样敢于放开手脚对事物进行带有自己特色的“解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在这种“混沌”无序的学习和学术研究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自由之风,才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才能对事物进行清晰的认识。
④特色校园文化要为知识探讨撑起自由之翅。校园文化可以陶”和培养人的情操,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尽管当下校园中的各种学生组织越来越多,但大家参与的兴趣在下降,有些活动成了任务去完成。那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研讨在当前大学不见了,现在的大学校园把一些优良的传统给弄丢了,而这些优良的传统就沉淀于校园文化之中。因此,充满活力、自由、上进和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应加以培养的,并成为大学生放飞梦想,去探讨知识和创新的有力翅膀。
3.2全面提升大学道德素养
①确立真挚的教育道德。大学既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同时又是学术研究的基地。各种各样的大学排名和社会评价大多侧重于该大学的学术和科研影响力,而很少关心培养出的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再加上当前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强调科研成果,使得大学在学生教育上重视不够。为此大学要确立真挚的教育道德观,要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的位置。大学教育要把握好教育与科研的关系,且不可一味追求某一方面,但不论教育与科研也好,一定要做到有道有德。
②树立远大的学习道德。学术研究和探索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促进人类社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大学教育也好、学术研究也好、大学生学习也好,都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长远目标,而不仅为获得一已私利,或名声与地位去进行一些重复性、简单移植性的科研活动,学生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毕业和混张文凭,而要担负起社会发展的重任。
③建立正确的成就道德。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上,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个体的想法、行动方式以及微小的创新都是从不同方向对客观世界进行的认识,重大的研究突破也是在众多小的创新基础上才得以形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和学术研究,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不以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获取一时的利益为荣。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成就观,不要轻视我们的在学习、探索中的微小进步。
④心怀诚挚的尊重道德。尊重道德就是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会在学术上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同样在待人接物时也要礼服谦虚,与人为善。学会尊重才能学会进步,如果丢失了尊重而妄自尊大,只会使我们迷失在自己给自己搭建的虚拟成就中,看不清事物发展的方向。
3.3自由与道德要互重互持
①自由要受到道德的约束,不是无目的的散漫。提倡大学要在教育、学习和研究上有充分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指可以为所欲为。倡导自由的目的是指教育要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在教育人的同时不要束缚人的思想和创造力。因此,自由的行动是有方向的,是要受到约束的,这种约束就是道德。道德约束也为学习和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倘若没有道德的约束,任意的自由,只会使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走向散漫,甚至做出一些有害社会发展的行动。
②在道德约束下要勇于放飞自己的思维。大学教育、学习与探讨的自由要受到道德的约束,但这种约束并不是制约知识研究和探讨的绳索,也并不是要我们唯唯诺诺,只要有利于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思想与知识,都应该积极去开拓。在道德约束下要勇于放飞自己的思维,积极大胆的去学习、去研究、去获取才是大学教育走向创新的动力,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
教育、教学和学习的自由是当前大学所紧缺的,但道德更是大学发展所必须加强的,两者协调和完美的结合是推动我国大学教育发展与创新的根本,并推动大学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刘琳琳.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1):82-85.
[2]吳潜源,王雅丽.思想道德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灵魂[J].思想教育研究,2012,8:26-28.
[3]赵峻岩.彰显个性:学术自由视角下的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1):43-45.
[4]李晓琳.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高教科技,2012,8:32-33.
[5]赵荷花.研究性教学何以促生高校创新型人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8-12.
關键词:自由道德大学教育教育创新
我国现行的大学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过多侧重于“标准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何推进大学教育发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我国已引起广泛关注[1]。尽管有些环节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大学育人环境明显好转,但影响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两个关键因素———自由和道德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自由和道德看似两个不相关的概念,却是制约我国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2-3]。
1大学中“自由度”不够导致创新没有活力
充分发挥大学中教育的自由、学习的自由、探讨知识的自由和质疑的自由等一切有利于知识积累和创新的自由,是促进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关键,而这些自由正是当前我国大学教育所缺少的。
1.1教育的自由在现行体制下难以有所突破我国大学的管理制度缺乏多元化和个性化,在管理制度和办学模式上也是你模仿我、我模仿你,在互相“抄袭”中走向一致。大学的教育未能体现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区位环境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特色,使得学生的培养失去了个性。
1.2学习的自由被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扼杀当前大学教育主流模式仍是“教师教———学生听———试卷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西方的教育多倡导发现式的学习、体验式的学习,它可使学生立即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并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在不断的反复实践中去开拓和掌握知识[4]。我国的大学教育多是灌输式的学习,背诵式学习,由于教、学和考核等制度上的缺陷导致现在大学生都很辛苦,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核,不得不不停的背、读、写,在做着许多无用的和重复的工作,但学习效果却甚微。
1.3探讨知识的自由受制于规范化教育现代大学教育太过于标准化和统一化,缺少一种应有的自由和混沌。大学中的学习本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思维的自由,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问题,积极调动和发挥每个人想象力,让学生来解决问题,而教师就是一个解惑者和引导者,尽可能的让学生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开放性的、自由式的研究性学习[5]。引导和教育学生去自由探讨知识就是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而这一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自由却被规范化的教育所压制起来了。
1.4质疑、批评的自由在大学中被束缚起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留英回来的王竹溪(杨振宁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到山东大学讲学,讲座中途,束星北走到台上说:“我有必要打断一下,因为我认为王先生的报告有错误,他没有搞懂热力学的本质”。他捏起粉笔一边在王先生满黑板的公式和概念上打叉,一边解释错在哪里。王竹溪一直尴尬地站在一边,校领导为此找束星北谈话,束星北说:“过去的大学都是这么做的”。也许上个世纪中叶以前的大学可以这么做,但现在的大学却很难这样去做,在知识的探讨上我们都做起“好人”来了,将质疑隐藏到了背后。
2大学中道德下降导致创新失去高度
道德就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这里所谈的道德更多的是指大学教育中学习和学术方面的道德。
2.1学术克隆影响了创新的高度当前许多大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都被“克隆技术”所吸引,学习和学术研究上简单稼接式的“克隆和平移”现象严重。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学习抄袭现象严重。大学中教师被各种各样的考核和项目所压迫着,不得不去追求学术上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大学中“克隆”现象增加反映出学习和学术道德在下降,严重影响了教育与科研创新的高度。
2.2不健康的学习观削弱了创新的兴趣“杨帆门事件”透露出当前大学教与学中的很多问题,但更多的反映出大学生在求学道德上的问题。大学生缺乏求知的“道德”和热情,总认为混个学分找份工作就可以,不理解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也更谈不上去创新。同样,在学术研究上也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功利主义倾向,许多学术研究交叉重复,或为了某种“利益”无中生有去“制造”一些研究项目。
2.3道德在浮造之风下变形外来文化、新的生活方式等的变革给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了具大冲击,许许多多错综复杂的变革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臊动起来,作为育人与学术研究的校园也未能幸免。大学内缺少了一种能沉静下来去学习和研究的“坐功”,学生关注的是毕业时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对于学业上的成就追求少了许多努力。教师的学术研究过于追求短期的成果和利益。
3灵活自由尧谦恭有德是大学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3.1在知识学习、研究和探讨上给予充分的自由
①制度要灵活无“成本”。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学生数量发展迅速而质量滞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从上到下的大学教育管理体制陈旧和规矩过多造成的,在教育体制和管理制度上还有很多关系没有理顺。现行的一些对于大学、教师以及学生的管理和考评制度均应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本着发展教育、科研创新、培养人才的目的,在遵循知识发现和成长规律的思路下去重新设计这些制度,抛弃一些不必要的和看似合理的而人为设置的制度障碍。
在教育模式上要进行转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探讨知识。学生应该成为真理的探索和发现者,鼓励学生投身到调查研究的行列,而不是整天坐在教室和图书馆里听课看书。学生要反思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转变过去传统的教育风格。
②管理要宽泛有度。管理上的自由,就是给各级以行动的自由,让学校能根据自己的特色和特长去组织大学教育。各层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都可以在相应的规则内去自由的行动,教师可以去探讨更适合的教学模式或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在规则约定下去自由的探索知识,而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同样各层管理者只要制定目标和规则就可以,行动的细节可以让“执行者”自己去决定。 ③思想要自由无束。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放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精疲力竭,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找到另一端的瓶口而逃脱。蜜蜂认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看似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逃脱了。大学生就要象“苍蝇”一样敢于放开手脚对事物进行带有自己特色的“解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在这种“混沌”无序的学习和学术研究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自由之风,才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才能对事物进行清晰的认识。
④特色校园文化要为知识探讨撑起自由之翅。校园文化可以陶”和培养人的情操,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尽管当下校园中的各种学生组织越来越多,但大家参与的兴趣在下降,有些活动成了任务去完成。那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研讨在当前大学不见了,现在的大学校园把一些优良的传统给弄丢了,而这些优良的传统就沉淀于校园文化之中。因此,充满活力、自由、上进和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应加以培养的,并成为大学生放飞梦想,去探讨知识和创新的有力翅膀。
3.2全面提升大学道德素养
①确立真挚的教育道德。大学既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同时又是学术研究的基地。各种各样的大学排名和社会评价大多侧重于该大学的学术和科研影响力,而很少关心培养出的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再加上当前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强调科研成果,使得大学在学生教育上重视不够。为此大学要确立真挚的教育道德观,要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的位置。大学教育要把握好教育与科研的关系,且不可一味追求某一方面,但不论教育与科研也好,一定要做到有道有德。
②树立远大的学习道德。学术研究和探索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促进人类社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大学教育也好、学术研究也好、大学生学习也好,都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长远目标,而不仅为获得一已私利,或名声与地位去进行一些重复性、简单移植性的科研活动,学生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毕业和混张文凭,而要担负起社会发展的重任。
③建立正确的成就道德。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上,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个体的想法、行动方式以及微小的创新都是从不同方向对客观世界进行的认识,重大的研究突破也是在众多小的创新基础上才得以形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和学术研究,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不以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获取一时的利益为荣。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成就观,不要轻视我们的在学习、探索中的微小进步。
④心怀诚挚的尊重道德。尊重道德就是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会在学术上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同样在待人接物时也要礼服谦虚,与人为善。学会尊重才能学会进步,如果丢失了尊重而妄自尊大,只会使我们迷失在自己给自己搭建的虚拟成就中,看不清事物发展的方向。
3.3自由与道德要互重互持
①自由要受到道德的约束,不是无目的的散漫。提倡大学要在教育、学习和研究上有充分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指可以为所欲为。倡导自由的目的是指教育要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在教育人的同时不要束缚人的思想和创造力。因此,自由的行动是有方向的,是要受到约束的,这种约束就是道德。道德约束也为学习和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倘若没有道德的约束,任意的自由,只会使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走向散漫,甚至做出一些有害社会发展的行动。
②在道德约束下要勇于放飞自己的思维。大学教育、学习与探讨的自由要受到道德的约束,但这种约束并不是制约知识研究和探讨的绳索,也并不是要我们唯唯诺诺,只要有利于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思想与知识,都应该积极去开拓。在道德约束下要勇于放飞自己的思维,积极大胆的去学习、去研究、去获取才是大学教育走向创新的动力,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
教育、教学和学习的自由是当前大学所紧缺的,但道德更是大学发展所必须加强的,两者协调和完美的结合是推动我国大学教育发展与创新的根本,并推动大学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刘琳琳.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1):82-85.
[2]吳潜源,王雅丽.思想道德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灵魂[J].思想教育研究,2012,8:26-28.
[3]赵峻岩.彰显个性:学术自由视角下的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1):43-45.
[4]李晓琳.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高教科技,2012,8:32-33.
[5]赵荷花.研究性教学何以促生高校创新型人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