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智能化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d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智能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只有做好电气自动化设计才能保证整个楼宇智能化顺利进行,同时保证设备运行的正常性和安全性。我楼宇智能化应该采用新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整个系统全面进步。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化
  一、智能建筑中的体现的电气自动化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提高,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住房的不断紧张,催生了住宅小区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和房地產业的迅速发展,而人们对自己住宅的需求和生活的质量也越来越高。目前来看,在我国智能化的建筑更广受欢迎,不难发现同样在快速发展的电气自动化更是被运用到智能化楼宇的方方面面。比如最基本的设施,如水电供暖、照明排水,小区监控自动开关等,无不体现出来。更发挥出了自动化遥控与监控检测的功能,提升了我们国家楼宇管理水平,提高了电气自动化系统技术的提高,创造了舒适、安全、高效的运行环境。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楼宇智能化建设中的应用
  1、电气接地
  电气接地系统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楼宇智能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安全健康的供电系统才能让人们更容易接受,而且随着建筑物的结构不一样,各种设备的功能也不相同。电气接地技术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中的一部分,很好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推广和应用。并且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电气接地系统决定着整个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是系统安全运行的的基础和保障。目前主要分为TN-C、TN-S和TN-C-SVVV三种电气接地系统。电气接地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作为一种保护措施,起源于强电技术,由于电压容量太大,很容易使人受到安全的威胁,所以从人们自身的安全考虑,电气接地为人们的生活安全提供保障,所以从安全角度来说,所有接电电器的设备都应该与大地良好的接触,从而保证在出现意外情况下人们自身的生命安全。电器设备保护接地的方式有两种:(1)保护接零线,即为保护接零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中性线,在供电系统中不能够轻易断开,它是电路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2)保护接地,除了我们所说的电路中的零线之外,还要有一条与电气设备的底盘、外壳等金属部件相连的保护接地线,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护接地线是没有电流通过的,使电子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之相连呈现地电位。
  2、电气保护
  楼宇智能化中的电气保护主要包括交流工作、安全保护、屏蔽与防静电、直流工作、防雷保护接地五方面内容。
  交流工作接地指的是必须在变压器中性线或者是中性点接地,中性线选择铜芯绝缘线,配电中存在的等电位接线端子通常在箱柜内。等电位接线端子不仅不能外露,也不能和直流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或是屏蔽接地等其它接地系统混接,还不能和保护接地线连接。
  安全保护接地指的是对电气设备中没有带电的各个金属部分使用金属连接的方式与接地体作良好连接,使用保护接地线连接智能化楼宇中的用电设备及其附近的金属构件。
  屏蔽与防静电接地分别指的是用保护接地线连接设备外壳、屏蔽管路两端、室内的多个部位,用导静电体连接带静电或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与大地,以避免设备、导线、室内受到电磁干扰,消除静电。防静电接地需要将所有可能产生或带静电的设备外壳和设施与保护接地线可靠连接,并使接地电阻尽量降低。
  直流工作接地指的是用截面积较大的铜芯绝缘线连接电子设备与基准电位。由于智能化楼宇中有大量的电子设备,需要依靠直流工作接地使其基准电位和供电电源保持稳定,以提高其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所以,直流工作接地不宜与保护接地线连接,更不能与中性线连接。
  防雷保护接地指的是对智能化楼宇中的电子设备、线路等做防雷保护接地,并以电力通信运维工作的流程化管理,使各种运维工单在有序化、闭环化的环境下流转,显示工单在各个部门间流动的情况,使运维工单所流经的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
  三、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遵循原则
  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运用一定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消防、安全防范、建筑电气、给水排水、通风与空调等系统专业知识对现代化建筑及住宅小区进行安装、调试及维护其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网络系统。
  配电变压器是是楼宇建筑电能调度的核心电气设备,在供配电系统设计时要确定配电变压器容量,而现在所使用的配电变压器大多超过使用年限;供配电线路长期运行在低效工况状态,照明系统光源和灯具类型选择不合理,电机拖拽系统普遍存在运行方案设计不合理,宇建筑中普遍存在非长明灯没有得到自动化实时控制。
  从有益于提高人们实际生产、工作、学习效率、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采取以下一些原则。
  适用原则:根据机电设备对于电力负荷容量、电能综合质量、以及供电可靠性,保证各机电系统正常运行动,促进整个建筑电气系统合理利用。
  实际原则: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及材料,提高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自动化性能。
  优化节能性原则:通过综合布线优化方式建设供配电线路,通过综合布线优化方式建设供配电线路,发挥楼宇构建物功能。
  四、电气接地自动化技术
  1、TN-S系统
  此系统对于其名称中的各个字母都是有着明确的定义的,T就是指一点接地,而N则是指接地的点与电气直接连接,S是指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这类电气接地系统更加的适用于设置有独立的变配电场所的建筑。此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接地线与中心线只在一个位置处相互连接,而这个位置就是变压器的中性点。在我国的现代建筑中,用电设备通常都是单相的,所以中性线中就会有一定的电流的,而线与线之间的连接就有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所有采用此系统的建筑还应采取直流接地、防雷保护以及安全保护等措施,从而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2、TN-C-S系统
  此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TN-S系统和TN-C系统,居民进户之前采用TN-S系统,进户之后则采用TN-C系统,这样就能够保证PE线在连接其它设备和构件时都不带电,建筑中的设备以及使用用户的安全性就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另外,使用方便以及连接便捷也是此系统的主要优点,是現代建筑中接地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提高了现代建筑的可靠性和智能性。
  3、交流工作接地技术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工作接地其实就是变压器中性线或是中性点的接地过程,中性线的材料应是铜芯绝缘线,而接线端子通常储存在配电箱的箱柜里。采用此类电气保护系统时,切忌箱柜内的接线端子是不能与PE线相互连接的,同时也不能够和直流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屏蔽接地等接地相互混接,另外接线端子更不能暴露在外面。交流工作接地技术中的中性点接地具有很多优点,其能够消除单相电压,从而保证继电保护动作的准确性,同时它也能够维持三相电压的基本平衡,并且也避免了零序电压偏移现象的发生。
  4、安防监控系统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还体现安防监控系统的装置上,安全和防范为一体,可以预见和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损失。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安防技术,它的作用体现的范围十分广泛,发挥的作用也非常大。可以最先预见和打击犯罪事件和现象的发生,在维护社会治安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的减少了不必要的一些损失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
  5、楼宇智能化电气火灾报警系统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正在逐渐的被社会淘汰。现在更多被运用的电气火灾报警系统,电气火灾报警系统更先进之处在于,属于先期预警。所以在楼宇智能化中或工程项目中,大多安装打起火灾监控系统。剩余电流互感器、电气火灾探测器、电气火灾监控器、还有监控探测器、监控报警等,共同组成了电气火灾报警系统。在智能楼宇中安装,能够有效的遏制火灾的发生。
  五、电气自动化功能的实现
  楼宇智能化设计中,不仅包含了楼房智能化设计,还需要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判定、处理大量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处理不只局限于建筑物内,应该还能在城市、地区、国家间进行。楼宇智能化电气自动系统,结合人们生活,从防盗、建筑物内照明、电器设备、空调、排水系统等综合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了整个楼宇设施中的全部自动化系统处理,并且通过监控全方位的保障人们的自身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楼宇智能化技术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同普通建筑相比较,智能化的楼宇优越性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
  为了充分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现代楼房智能化中的丰富功能,在人们的生活的楼宇当中中,应该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数字控制体系,用来更加系统的全方位的掌握各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的对设施进行检测和控制,这是通过应用网络基础控制技术实现的,可通过CATS、KVM等模式实现设备与控制机房的链接,同时建立远程管理中心与本地控制台结合运行的双重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数控体系的可调节性。
  六、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楼宇智能化”运用电脑系统,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在保证建筑的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方便性的同时,充分地发挥建筑电气系统的特点和功能。这样不仅在生活上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中的个性化要求,也为人们带来高效率和舒适安全办公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于海英.浅谈电气自动化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
  [2]李坤.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智能化中的应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13(7).
  [3]徐岩.浅谈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系统[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2(5).
  [4]王丽萍,宋潇,李亨.基于XML技术的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3(1).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建筑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桩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水平的高低对于建筑整体建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其检测技术要求严竿,涉及面广,涵盖岩土力学、振动学科、桩基的基本施工技术及计算机的应用等方面的学科,桩基检测技术是否能够全面、科学的对桩基的安全、稳定性进行检测,对于建筑物的安个使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桩基检
期刊
【摘 要】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合同管理人才队伍不仅是指合同管理专门机构或专业人员,也包括企业主要部门的领导,如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经营部门负责人、项目部经理等。合同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经营理念的转变,切实将合同控制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中。在合同的起草环节就要做好造价控制,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尽量为企业规避合同风险,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期刊
一、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与招标  工程量清单是一种用来表达工程计价项目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和描述,单位和数量、单价、合格的表格。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招标就是表格中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和描述、单位、数量四个栏目由招标人负责填写后与招标文件一起提供给投标人,而单价、合价两个栏目由投标人完成。与传统的预算定额计价方式招标相比,工程量清单招标有以下优点:  1、通过量价分离的招标形式,很好的引导了企业进行价格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水电建设工程日益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多的经济纠纷,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能有效地管理建设工程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不但能使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得到保障,还能更全面地管理工程建设。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引入绩效评价,有助于更加全面且科学地进行绩效管理。  【关键词】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  建设工程合同需要应用绩效评价体系以实现最优管理。自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之日开始,就要进
期刊
【摘 要】 经济高速发展,使得建筑业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势头越来猛烈,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建筑行业,引起建筑业内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企业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整体水平,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赢得市场竞争力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企业必须注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将施工技术管理切实纳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发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
期刊
【摘 要】 随着建筑工业的发展,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对它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使工程成本降低,工程效益提升,但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结算审核存在的漏洞很多,所以我们要对工程造价结算审核方法进行分析,全面客观地审核实现工程造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出相关解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工程造价结算审核工作的高效开展铺好道路,促进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有效确保工程的施工能遵循客观规律进行,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现代化技术水平,能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和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除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隐患,保证整个工程现场各项施工工序的安全有效进行,从而有效确保施工質量。文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关键词】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一、前言  随着我国近几年市场
期刊
【摘 要】 建筑工程的现场检测,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现场检测等本文主要通过对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方法的总结、分析、评价,结合检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提出了对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的展望。  【關键词】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结构强度  引言: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主要是检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裂缝及内部缺陷等。这些检测都是在施工现
期刊
【摘 要】 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可以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安全;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而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应注意一些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前言  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盈利,活动的基础是施工工程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贯穿于整个
期刊
【摘 要】 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贯穿项目的始终,只有对各个阶段都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在整个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把提高经济效益的思想贯穿于各个阶段,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本文对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控制进行了分析。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在这此方面的现状和实际需要,针对以上的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关键词】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
期刊